李興福
大黃魚又名“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黃金龍”、“桂花黃魚”、“石首魚”、“黃瓜魚”;小黃魚又名“小黃花魚”、“小鮮”、“小黃瓜”,兩者皆列為我國傳統(tǒng)“四大海產(chǎn)”(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中,是我國近海的主要經(jīng)濟魚類,現(xiàn)已實現(xiàn)人工養(yǎng)殖。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外形較相似,卻是兩個不同的魚種。大黃魚的鱗片較小,小黃魚的鱗片較大;大黃魚的尾柄比小黃魚長,大黃魚下唇長于上唇部,前端呈圓形,小黃魚的上下唇等長,前端呈尖形。
處理大黃魚和小黃魚時是不用開膛的,只要用一雙筷子從黃魚口中直插入腹中旋轉兩下,就可將鰓和全部內(nèi)臟一起取出;刮去魚鱗,從魚的肛門口開一個約2厘米的小口,放在水龍頭下,水從黃魚嘴流入魚肚內(nèi),再從肛門口流出來,這樣就連魚的小腸也沖凈了。
大黃魚肚內(nèi)有一條銀白色魚鰾,上海稱“黃魚膠”,又稱“膠珠”、“花膠”,營養(yǎng)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都很高,價格是黃魚的好幾倍,可以與黃魚一起燒成美味佳肴。
大小黃魚肉質(zhì)細嫩,可烹制成清香鮮嫩的“清蒸黃魚”,外酥脆內(nèi)香嫩的“香酥黃魚”,腴美味鮮的“蒜棗黃魚”,湯汁濃白、突出鮮美本味的“大湯黃魚”,鮮甜微辣的“家常黃魚”,咸酸鮮辣的“酸辣黃魚羹”,糟香撲鼻、美味爽口的“糟鹵小鮮”,松脆酥香內(nèi)嫩的“芝麻黃魚條”,濃油赤醬的上海本地菜“韭黃春筍燒小黃魚”,還有香酥大黃魚、琥珀小鮮、松鼠黃魚、煎蒸大黃魚、干煎小黃魚等美味的宴席菜。
上海人以前有個習慣,清明后吃小黃魚,端午節(jié)吃大黃魚。燒大黃魚要放大蒜頭,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夏季的黃魚菜肴有黃魚干(羹)燒肉、毛豆燒黃魚羹等。
蒜頭紅燒大黃魚
原料:大黃魚一條(400~500克),蒜頭兩個,食用油60~70毫升,料酒25毫升,生抽25毫升,老抽5毫升,白糖10克,鹽、鮮粉、胡椒粉、水淀粉各適量,清水400~500毫升。
做法:
1.大黃魚治凈后,瀝干水分,每面魚身劃三刀,淋少許生抽,備用;
2.蒜頭去掉外衣,蔥洗凈打結,姜切成片;大黃魚身上抹少許生抽;
3.炒鍋燒熱,放油滑鍋后倒入油盆,再放火上燒熱,倒入50毫升油燒七八成熱,放入大黃魚煎至兩面呈黃色,倒入盤內(nèi);
4.將蒜頭、蔥、姜下鍋,煸炒出香味;放入煎好的黃魚,倒入料酒、醬油、清水,蓋上鍋蓋,旺火燒開約2分鐘,轉中火燒4~5分鐘;
5.去掉蔥、姜,加糖、胡椒粉、鮮粉調(diào)味,旺火收汁,見有約100毫升湯汁時,淋少許濕淀粉勾芡;
6.一面勾芡一面轉鍋,淋上適量熟油,放少許蔥段,輕輕裝入長腰盤內(nèi),即可上席。
特點:色澤紅亮,咸鮮,略帶甜,魚肉滑嫩。
琥珀小鮮
原料:小黃魚500克(7~8條),食用油300毫升(實耗70毫升),泡紅辣椒2個,白糖10克,米醋15毫升,料酒15毫升,蔥、姜、生抽、鹽、蒜蓉、鮮粉各適量。
做法:
1.小黃魚治凈后,從魚背處批成兩片,去掉龍骨,再批去胸部肋骨,再從中間批兩塊,一條小黃魚可批出四塊魚肉;魚肉放入碗內(nèi),放少許鹽和料酒腌制3分鐘;
2.蔥、姜、蒜洗凈,蔥切段,姜去皮后切成指甲片大小,泡紅辣椒去籽,切成小方片,備用;
3.炒鍋燒熱,放油滑鍋后倒入油盆,再放火上燒熱,倒入200毫升油燒至五六成熱時,逐條放入魚條,用旺火炸,一面炸一面用筷子夾開魚肉,以免魚粘在一起;炸至魚肉在油鍋中浮起,撈出;
4.待油在火上燒至七八成熱時,將所有炸過的魚肉下油鍋復炸—次,見魚肉呈金黃色且全浮起時,用手摸一下,如果魚肉已很硬實,將魚全部撈出;
5.將油鍋內(nèi)油倒入油盆,鍋洗凈,上火燒熱,倒20毫升油,將蔥、姜、蒜、泡紅辣椒一起下油鍋,煸炒出香味時,放入料酒、白糖、米醋、生抽、鮮粉燒開,將炸好的魚條下鍋推幾次,見鍋內(nèi)汁水全收在魚條上,淋上少許熟油和麻油,即可裝盤。
特點:色澤金黃,魚肉外酥內(nèi)嫩,成鮮甜酸帶點辣味,屬上海何派川菜。炸魚時,溫度要高一點,火要旺一點。復炸時油溫要七八成熱,如油鍋小,復炸時也分兩次炸,以保證安全。如小黃魚較小,每一條魚可批成兩片,否則容易將魚條炸焦,一般為兩根手指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