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摘 要:所謂整合其他學科知識就是圍繞地理學科教學中的難點或重點,選取其他學科如信息、數(shù)學、化學、物理等學科資源融合到地理學科中,通過滲透、互補化解地理學習難點,有助于學生學習理解知識,從而達到化解地理知識難點的目標。
關鍵詞:地理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4-058-1
一、借助于物理基礎概念,化解地理學科熱力環(huán)流學習難點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熱力環(huán)流的知識點很難,我都以自己講為主,自己以為講得很透,但學生的反應并不好,往往一碰到這類問題就犯難,今天換了個方式,以初中物理概念為切入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將知識具體化,沒有空泛將規(guī)律,只比平時的教學多走了一小步,將氣壓的比較具體到每一張圖,每一個點,用A,B兩點將問題具體化,將課本的三張圖增為四張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化解了難點,從而也將關注點具體化,將難點一步一步分解并逐步化解。緊扣氣壓的概念:氣壓就是指單位面積上空氣柱的質(zhì)量。
具體如下:
提問:有沒有同學記得物理概念——氣壓。
(學生積極性很高,七嘴八舌地講著,看來很多同學都記得)
同學甲講:氣壓就是指單位面積上空氣柱的質(zhì)量。
老師:回答很好,語言很到位。
請同學們看圖一,如果甲、乙、丙三地受熱均勻,則AB的氣壓相等,所以我們總結(jié)出這樣一條規(guī)律:同一等壓面氣壓相等。
請同學比較一下AB兩點氣壓的高低,可以到黑板前演示一下(借用圖二),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學生:A的氣壓比B小,他們兩點的下面為一截面,A的上方空氣柱的質(zhì)量比B的上方空氣柱的質(zhì)量大。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這樣的規(guī)律:所謂的高、低壓是針對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如果不同水平面比較氣壓高低,則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氣壓越低。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物體受冷或受熱有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熱脹冷縮。
如果甲地受熱多,則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受冷則收縮下沉。
提問:觀察黑板上的圖(圖三),說出AB兩點氣壓的高低。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小組代表回答A點氣壓比B大,理由:仍然根據(jù)氣壓的基本定義。
老師:根據(jù)所學知識,小組合作,標出老師指定位置的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思考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等壓線是怎么體現(xiàn)出來的?
小組討論規(guī)律總結(jié):空間氣壓值相等各點所組成的面,稱為等壓面。等壓面向高空凸起的地方為高壓區(qū),等壓面向低空下凹的地方為低壓區(qū)(高高低低)。
二、借助化學和生物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豐富地理實驗,化解地理原理和地理規(guī)律學習的難點
美國有句諺語:“只有實踐的鑰匙,才能打開知識的寶庫。”實驗是地理教學中所采用的直觀方法之一,自然界中的不便和不能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有些是可以通過實驗得到,所以實驗在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只有通過實驗,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某些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實驗是實踐的一個重要形式。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fā)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shù)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重視對地理問題的研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diào)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是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地理實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地理實驗現(xiàn)狀不容樂觀,我們在現(xiàn)實狀態(tài)可以從化學實驗的嚴謹步驟中學習借鑒,例如熱力環(huán)流實驗等。
三、地理學科與歷史等其他學科的整合
講“對流層氣溫的變化特點”時,可以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但是某些地區(qū),在某種條件下會出現(xiàn)大氣溫度上暖下冷的反?,F(xiàn)象,即逆溫,可以引用“五月山雨熱,三峰火云蒸,側(cè)聞樵人言,深谷猶積冰”,讓學生知道逆溫確實會出現(xiàn);講“水能資源的利用”時,可以提到勢能與動能的差別,讓學生明白許多地理現(xiàn)象是有科學根據(jù)的,而且同物理緊密聯(lián)系的,科學的原理是相通的;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時,考慮到學生已具備了基本的化學知識,教師只要寫出反應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問題就很清楚了。這樣,通過對跨學科知識的靈活整合,豐富了地理知識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