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的對策

      2017-05-28 10:26曾依依劉盈盈龔旭昱
      祖國 2017年8期
      關鍵詞:資助工作精準化對策

      曾依依+劉盈盈+龔旭昱

      摘要: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需求與資助資源不足的矛盾,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充分發(fā)揮資助效能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從現(xiàn)行的資助體系出發(fā),分析了資助工作精準化面臨的困境,從加強制度建設,規(guī)范資助工作;加強組織機構及隊伍建設,提高資助工作質量和水平;健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夯實資助工作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個人資助配置方案,實現(xiàn)資助效能最大化;建立信息化工作平臺,實行信息共享,提高資助工作效率;加強自立、誠信教育,促進資助工作良性開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以提高資助精準化水平和資助效能。

      關鍵詞:資助工作 精準化 對策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的重要舉措。湖南工程學院始終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放在學生工作的重要位置,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廳文件精神,堅持開通新生“綠色通道”,構建了“獎、貸、助、勤、緩、減、免”多元化學生資助工作體系。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逐年增加,但是,能夠提供的資助資源卻非常有限,難以滿足資助需要。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研究,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資源的效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要根據高校實際情況,準確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根據困難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資助方式,做好學生自立、誠信教育,及時還貸,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讓廣大學生、學生家長放心滿意。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基本情況

      湖南工程學院是一所培養(yǎng)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高等院校,截止2014年12月,擁有在校生15311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10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學生總人數(shù)的比例達到33.37%,其中一般困難學生4218名,占27.55%,特別困難學生891名,占5.82%(如圖3)。為了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情況,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1021份,收回有效問卷687份。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明,從家庭所在地分布來看,14.26%的學生來自大中城市,19.21%的學生來自城鎮(zhèn),66.52%的學生來自農村(如圖1);從家庭所在地經濟情況來看,1.6%的學生來自經濟發(fā)達地區(qū),9.32%的學生來自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54.73%的學生來自經濟情況一般地區(qū),35.95%的學生來自貧困地區(qū)(如圖2);從家庭經濟情況來看,有6.42%的學生家庭經濟富裕,60.21%的學生家庭經濟一般,27.55%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5.82%的學生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如圖3)。學生個人在校消費情況相差較大,調查表明,月均消費1000元以上的為18.34%,月均消費800-1000元的為49.20%,月均消費600-800元的為21.25%,月均消費600元以下的為11.21%(如圖4)。據調查,在湘潭市維持基本生活開銷需要800元左右,由于家庭無法提供足額的生活費,許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打工以獲取生活費。

      從以上調查數(shù)據可以看出,現(xiàn)在超過30%以上的學生存在經濟困難,需要獲得資助來維持學業(yè)。但是,資助資源非常有限,因此,采取措施,合理規(guī)劃資助資源使用,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尤其顯得重要。為了做好資助工作,我們對湖南工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7.06%的學生對學校資助體系滿意,22.85%的學生對學校資助體系不滿意,20.09%的學生對學校資助體系不了解(如圖5),說明宣傳工作需加強。對于學校資助工作,調查表明,滿意占61.28%,不滿意占24.02%,不清楚的占14.70%(如圖6),說明在具體工作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對于資助,87.6%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申請資助,12.4%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不申請,這部分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自尊心,擔心被人瞧不起,不愿意主動說明家庭經濟情況,特別是部分來自城市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寧愿在課余時間去打工也不愿意去申請,家庭經濟困難給這部分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感到壓抑、孤獨,甚至出現(xiàn)抑郁傾向,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

      在資助工作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份認定成為工作的難點。有些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卻想通過各種途徑去的資助。調查顯示,46.32%的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會選擇申請,這也對資助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如果對資助結果進行公示,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只有12.45%的人選擇申請,申請人數(shù)大大下降,可見保持資助工作的透明、公平公正,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對于資助方式選擇方面,71.78%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助學貸款,選擇勤工儉學的為10.33%,選擇減免獎的有9.32%,其他方式的占8.59%(如圖7)。對于學費資助,85.3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助學貸款,10.48%選擇勤工儉學(如圖8);對于生活費資助,只有8.3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選擇助學貸款,74.67%選擇勤工儉學(如圖9)。可見解決學費問題的主要方式是助學貸款,解決生活費問題的主要方式是勤工儉學。調查也表明有39.74%的學生能夠處理好勤工儉學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困境分析

      盡管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資助工作中,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合理分配、勤工儉學合理安排、助學貸款的追繳等工作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嚴重影響到資助工作的效能和精準化水平,令學生和學生家長不滿意。當前,困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難以準確認定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開展資助工作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很難做到“精準”。一是缺乏科學統(tǒng)一的認定標準。目前,高校多采用綜合法認定法,主要以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為依據,以學校所在地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作為認定標準,參考學生生源所在地的經濟狀況、學生在校消費情況來開展。但是,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學生家庭經濟水平、各地物價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難以形成統(tǒng)一標準,造成認定困難。二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依據缺乏嚴密性和準確性。目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只能憑著學生填寫一張表格和學生家庭所在地或者是家長單位開具的困難證明來進行,對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真實性審核尚無相關制度,從而使高校難以準確掌握學生真實的家庭經濟情況。三是認定過程中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中,實行班級—學院—學校三級認定,一般采取民主評議、學院評定和學校審核相結合的方式。認定程序是學生申請、班級評議推薦、班主任審查、學院評定、學校審核認定。此方法往往受到評議小組成員的個人主觀意見、學生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認定的準確性。四是對學生消費難以判斷準確。消費情況的主要判斷依據是校園一卡通消費記錄,有的同學很少在學校食堂吃飯,事實上就回避了監(jiān)控,另外,由于消費觀念的不同,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消費水平很高,而有的經濟狀況很好的學生消費水平卻很低,也給準確認定來了難度。[1,2,3,4]

      (二)多元化資助體系和復雜的工作程序,使實現(xiàn)資助工作“精準化”難度加大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學生資助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高校資助體系不斷完善,湖南工程學院建立起了“獎、貸、助、勤、緩、減、免”多元化學生資助體系,資助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多元化的資助體系中不同的資助方式,其資助政策、申請、認定等要求和程序不同,資助工作的技術性、專業(yè)性也越來越強。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各二級學院實際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人員仍以兼職為主,且流動性較大,缺乏資助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資助工作停留在應付完成上級的任務,缺乏深入、細致的工作,從而使工作的精準性打了折扣。

      (三)資助管理模式陳舊,不適應資助工作精準化要求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繁雜,資助項目多,工作環(huán)節(jié)多,資助要求差異大,社會關注度高,對學生資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助各方不僅要求資助管理規(guī)范,而且要求公開透明。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人工管理模式就不能適應學生資助工作快速發(fā)展的需要。采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進和優(yōu)化資助管理工作,提高勞動效率,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地服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為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的必然選擇。

      (四)資助方案的個性化較差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境況千差萬別,困難狀況和程度相差較大,個人能力和思想觀念各有不同,從而資助需求也就不同。湖南工程學院建立起了“獎、貸、助、勤、緩、減、免”等多種資助方式有機結合的資助體系,在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帶來大量受助機會的同時,也給資助管理者帶來了如何公平進行資助,充分發(fā)揮資助資源效能的難題。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困難程度不同、需求不同,進行資助合理配比,形成個性化資助方案。但是?,F(xiàn)行的資助工作對這種差異和需求考慮較少,造成資助過度和資助不足,從而沒有充分發(fā)揮資助資源的整體[5]。

      (五)助學貸款辦理效率低,催繳困難

      助學貸款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主要方式,助學貸款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資助工作的開展。當前主要開展生源地助學貸款,依然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助學貸款辦理程序復雜、時間長。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的信息采用人工核對輸入,大量的時間耗在信息核對和糾錯中,而助學貸款從申請到批準至少需要一個半月。二是助學貸款信息沒有實現(xiàn)共享。銀行的助學貸款認定與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沒有實現(xiàn)信息共享,造成部分真正需要貸款的學生,由于銀行或生源地資助中心的限制而貸不到款[5]。三是還貸催繳困難。根據國家政策,國家財政及學校需共同承擔貸款額14%的風險金,而學生不需擔保、抵押,也沒有健全的信用機制。貸款學生畢業(yè)后,銀行和學校難以及時跟蹤追繳,出現(xiàn)部分貸款學生不及時還貸或者不還貸的現(xiàn)象,給經辦銀行和社會留下了不良印象,嚴重影響到助學貸款工作的開展。

      (六)勤工助學效率低下

      勤工儉學是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學習費用問題的有效方式。目前,勤工儉學主要由高校提供,勤工助學范圍窄、崗位少、收入低[6]。一是校外勤工助學開拓困難,企業(yè)需要大量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做兼職,但是大部分學生缺乏相應的專業(yè)技能和交流能力,因此,勤工儉學崗位主要來自校內,助學崗位數(shù)量較少;二是高校提供的勤工儉學崗位多局限于簡單的體力勞動,湖南工程學院主要提供了教室衛(wèi)生打掃、圖書館值班、會議室管理、多媒體教室管理、食堂衛(wèi)生等崗位,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勤工儉學就是充當學校臨時工,從而沒有積極性;三是校內勤工儉學每個崗位工資在100-200元/月,收入較低。因此,勤工儉學未能實現(xiàn)專業(yè)學習—勤工助學—專業(yè)學習的目的。

      三、提高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的對策

      為了保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經濟原因而失學,國家實施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但是,目前資助資源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資助需要,因此加強和改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充分發(fā)揮資源效能,尤其顯得重要。湖南工程學院通過加強制度建設,規(guī)范資助工作;加強組織機構及隊伍建設,提高資助工作質量和水平;健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夯實資助工作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個人資助配置方案,實現(xiàn)資助效能最大化;建立信息化工作平臺,實行信息共享,提高資助工作效率;加強自立、誠信教育,促進資助工作良性開展等措施,達到了提高資助資源利用效能的目的。

      (一)加強制度建設,規(guī)范資助工作

      做好制度建設,規(guī)范資助工作,是提高資助精準化的保證。湖南工程學院以助困育人為目標,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湖南工程學院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條例》、《湖南工程學院國家助學金評定及管理條例》、《湖南工程學院國家獎學金評定及管理條例》、《湖南工程學院國家勵志獎學金評定及管理條例》、《湖南工程學院學生勤工助學暫行條例》、《湖南工程學院學生助學金評定及管理條例》等系列制度文件,對資助申請、評議、資助結果公示、資助工作監(jiān)督、資助跟蹤反饋等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各類資助工作流程,并在學校網站公布,用完善的制度和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確保有限的資助發(fā)揮最大的效能,為資助工作精準化提供了保證。

      (二)加強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資助工作質量和水平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資助方式繁多,工作難度大,要確保資助政策順利實施,就必須重視組織機構建設和資助隊伍建設。湖南工程學院成立了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助學貸款管理指導中心、勤工助學指導中心等組織機構,并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形成了班級—學院—學校三級資助運行機制。一方面堅持服務學生為本,組織開展資助政策、信息管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了資助管理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做好資助宣講工作,讓學生了解資助政策和資助辦理流程,方便了學生,提高了資助工作質量和水平。

      (三)健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夯實資助工作基礎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的建立應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湖南工程學院通過多年的探索,制定《湖南工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辦法》,建立起了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標體系(如圖11),指標體系包含家庭屬性指標、學生個人屬性指標、班級測評指標三個一級指標,對應的權重系數(shù)為0.4、0.4、0.2,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包含若干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分為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不困難并賦以5、3、1、0對應分值,一級指標值取對應二級指標的平均值,最后的困難指數(shù)為各一級指標值與權重系數(shù)乘積之和,按照困難指數(shù)值的大小確定困難與否以及困難程度。實踐證明,認定準確度達到91.36%。由于家庭經濟情況是個動態(tài)變化的,學校需每學期認定一次,并根據學生突發(fā)情況變化而動態(tài)調整。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個人資助配置方案,實現(xiàn)資助效能最大化

      根據將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困難程度,進行“獎、貸、助、勤、緩、減、免”資助的合理配置,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與其困難程度相對應的資助方案,實現(xiàn)資助方式和資助資金額的最佳組合,避免重復資助或者資助不足,充分發(fā)揮資助的最大效能。合理配置資助資源,不僅能讓獲得資助的學生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關心與幫助,同時也要求他們承擔部分經濟責任,達到濟困、育人的雙重功效。

      (五)建立信息化工作平臺,實行信息共享,提高資助工作效率

      湖南工程學院依托學校數(shù)字校園建設,開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了校院兩級經濟困難學生數(shù)據庫,實現(xiàn)了校內資助信息共享。在全校范圍內建立了標準化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從申請、評議、審核、認定均予以全程公示,實現(xiàn)了資助信息及時、公開,資助工作公正、透明,網絡監(jiān)督有力,提高了資助工作效率。

      (六)加強自立、誠信教育,促進資助工作良性開展

      資助是基礎,育人是核心。湖南工程學院堅持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將幫困助學與人格養(yǎng)成相結合,進行了“人格、道德、信譽”專題教育活動,開展了“自強、自立、自助”的系列講座,建立了助學、誠信、自立的育人機制。將誠信與助學結合起來,對于不誠信的學生,取消其受資助資格;將自立與資助結合起來,鼓勵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勤工儉學,對于自強自立的經濟困難學生,學校進行優(yōu)先資助;將資助與感恩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黨和人民的關懷,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知恩圖報的人生觀。在加強教育的同時開展優(yōu)質服務,在學生畢業(yè)時舉辦銀行助學貸款畢業(yè)還款確認及還款手續(xù)講解講座,為學生提供還貸說明書以及銀行聯(lián)系方式,同時也向銀行提供學生畢業(yè)后去向及異動,實現(xiàn)了學生與銀行的雙向聯(lián)系,大大提高了還貸率,學校連年獲得湖南省資助工作先進單位。據統(tǒng)計,到2014年12月止,湖南工程學院利息違約率僅為5.01%,而同期湖南省高校平均利息違約率為31.01%,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促進了資助工作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東.新體系下高校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03).

      [2]顏文朗.信息網絡時代下大學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武夷學院學報,2011,(01).

      [3]何偉琴.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問題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3,(04).

      [4]梅花.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井岡山大學為例[D].江西師范大學,2012.

      [5]劉紅旗.高校學生資助事務精益化管理探析[J].黑龍江教育,2013,(02).

      [6]黃建龍,陳雯.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思考[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作者簡介:[1]曾依依,湖南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劉盈盈,碩士,湖南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3]龔旭昱,碩士研究生,湖南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大學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猜你喜歡
      資助工作精準化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全員育人模式下的困難生資助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實踐與分析
      大數(shù)據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模式探索
      八宿县| 万州区| 南川市| 师宗县| 睢宁县| 中宁县| 宁夏| 精河县| 通江县| 湛江市| 电白县| 新和县| 潜山县| 金阳县| 灵武市| 岑溪市| 安塞县| 象山县| 英德市| 闸北区| 普定县| 米易县| 盘锦市| 东港市| 鹤庆县| 利辛县| 瑞安市| 广汉市| 德阳市| 宝坻区| 安新县| 台北市| 枞阳县| 兴隆县| 海兴县| 巴青县| 科尔| 昌平区| 德州市| 保山市|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