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哲
摘 要:形象記憶就是在記憶時盡量多留直觀形象,盡量多運用形象思維,以提高記憶的效果。本文嘗試在初中英語課堂中
充分利用形象記憶法來幫助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
關鍵詞:形象記憶;英語課堂;感性認識
英語教學過程中,常聽到學生抱怨:“我昨天還能背出的對話,今天怎么就忘了呢?”遺忘是記憶的天敵,如何讓學生能長久有效地記憶學過的英語單詞和課文內容,成為教師們努力的方向。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直觀形象的事物給人的印象較為深刻。識記過程也是如此,直觀形象的材料比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讓人記住。為什么形象的事物容易記憶呢?這得從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談起。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依靠感知器官,而感知正是從直觀形象開始的。實物的記憶是最原始的,而對抽象概念系統(tǒng)知識的記憶則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做基礎。形象感知是記憶的根本。它是指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它是以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狀、體積、質地、顏色、聲音、氣味等具體形象的識記、保持和重現。它帶有顯著的直觀性和鮮明性。人的記憶都是從形象記憶開始的,形象記憶是有感知到思維必不可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現代教學工具多種多樣,有掛圖、幻燈片、錄音帶、錄像帶和多媒體等,目的都是為了從聽覺、視覺和觸覺等方面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學習者的學習類型也各有千秋,最常見的可分為視覺學習類型、聽覺學習類型和觸覺動覺學習類型。大多數學習者是復合類型。教師只有從各個方面入手給予不同的刺激,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出記憶潛力。
下面是筆者針對不同的學習類型,讓信息分別以視覺形式、聽覺形式、動覺形式和視聽結合或視動結合等形式呈現,在課堂上運用形象記憶法幫助學生高效記憶的嘗試。
圖片資料使用方便簡單,易于搜集,是筆者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工具。如在教學八年級下Unit 3 Section B 3里的故事時,教材里只有一幅配套圖片。因為該故事人物較多,情節(jié)變化曲折,就像一個小品。如果只提供關鍵詞,雖然也能起到提示作用,但太單調抽象。于是筆者請來一位美術教師按照故事情節(jié)設計了七幅圖畫,每幅圖畫對應故事中的不同階段出現的人物和動作。平均一幅圖畫可以說上一至兩句話,只要把每幅圖畫的主要內容表達清楚,整個故事就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為了降低難度,筆者先是一次提供一幅圖片,并配上關鍵詞提示。在大多數同學能準確地分別描述每幅圖片后,筆者再提供去掉關鍵詞的單張圖片,讓同學記住相應的動詞短語及表達方式。最后再一齊呈現七幅圖片,讓他們能一口氣把整個故事講述完整。課堂上學生們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很快就能流利順暢地口述整篇文章。
在課文復述這個環(huán)節(jié),有些教師喜歡采用提供關鍵詞的方法,筆者更傾向于利用圖片、簡筆畫或圖片與文字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以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讓學生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熟悉課文。教材里有些文章故事性強或者平面感強,但配套的圖片沒有,復述時學生感覺難度較大。通常,筆者會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相應的圖片來幫助同學記憶。例如《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2 Section B 3A的導游詞中,每一句話都包含一個剛學的方位介詞短語,內容非常的抽象。為了讓學生能更好辨清導游行走的方向和路徑,筆者設計了一幅簡單的圖片,把文中提到的街道、公園、旅店和花園等都包括在內,并按著方向用箭頭和虛線把行程顯示出來。然后一邊說導游詞,一邊手指著箭頭移動,非常形象地完成了一次“導游”。這樣示范一遍后,學生立刻覺得文章生動起來,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立體的場景。學生們口頭練習了幾分鐘后,大部分同學就能看著圖片把這段文字順利地講出來。
聽力材料同樣是語言教學中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資源。新教材中有很多課堂聽力練習,除了利用它們來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筆者要求學生盡量模仿里面的發(fā)音和語調,以增加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喜歡利用英文歌曲來結合要教的各單元內容。如七年級開學時剛接觸英語的部分農村學生記不住26個英文字母,于是教唱ABC SONG,結果只要會唱這首歌的同學馬上就能順利地背下這26個字母,而且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陡然增加。如八年級下Unit 3 Section B 4b中要求學生根據圖片自編情節(jié)和臺詞,進行警察審訊小偷的角色表演,學生表現得很積極。課前,筆者還特意去借來一頂保安用的大蓋帽。記得當時有幾位平時很少主動發(fā)言的男同學為了體會戴警帽的威風,憋足了一股勁拼命背誦準備好的對話。為了鼓勵他們,筆者也讓他們分別上臺表演。其他同學也為他們的積極表現熱烈鼓掌。課后檢查發(fā)現,學生對該對話內容掌握得很好。
在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考慮到很多同學在生活中很少會使用到榨汁機,為加深他們的印象,筆者特意從家里帶來一臺九陽多功能料理機和水果等原材料。先自己示范了一遍,做了一杯香蕉奶昔。再讓幾位最先用英語復述出操作步驟的同學親手在課堂上嘗試了一次,并讓全班
同學品嘗了他們制作的奶昔。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筆者讓其他同學在課后分組制作他們喜歡的食品。在第二堂復習課時,大部分同學都能輕松地復述出制作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現代生活中,信息以各種形式出現,有時單一,更多時候是多種形式結合在一起。而復合形式的信息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因此,筆者利用電影和電視這種音像材料,以視聽結合方式向學生展示課文中的內容。如在教八年級下Unit 3 Section A時,筆者先播放了一段電影《ET外星人》的剪輯,剪輯中是主人公小男孩向自己的兄妹介紹他的外星人朋友時發(fā)生的有趣場面,其中哥哥那驚訝的表情及妹妹尖聲的大叫很如實地表現了普通人初次遇見外星人的反應。這段剪輯直觀性很強,聲音和圖像相結合,有著很強的沖擊力和感染力,使得內容很容易讓學生記住,學生也能快速地進入到課文中與外星人有關的對話。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縣羅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