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李從虎
摘 要: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人們關注更多的是智力,實際上非智力因素更關鍵。非智力因素與環(huán)境特別是環(huán)境中的人是息息相關的,家長老師非常能影響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調控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教育;動力;情感;意志;性格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056-02
Abstract: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telligence in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ing process. In fact,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are more critical.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people in the environment.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greatly affect students, and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and healthy growth through regulation.
Keywords: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education; motivation; emotion; determination; character
學生成績是家長老師最關心的事,同處于一個教室的學生學習成績差距可有天壤之別。家長老師包括研究者們常認為智力是決定因素,片面的認為智力不足則成績無論如何也難以改善,非智力因素常不受重視,不被理解。事實上非智力因素無論對學習還是成長都更為關鍵。非智力因素與環(huán)境特別是環(huán)境中的人是息息相關的,家長老師很能影響學生,可以通過調控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的成長,但如果不注意做得不好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作用。
許多研究都表明,人的智力差異很小,呈正態(tài)分布,特別聰明特別笨的人都很少,而我們的學生成績則跨度很大,品行也可以大相徑庭。這正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它制約著智力的發(fā)揮,而且其對人格的影響更大。這里對一些非智力因素進行分析。
一、動力
如果說學習是一輛前進的火車,動力就是引擎,引擎不僅帶動車輛,還決定其速度。太多的學生由于缺乏動力而學習不佳。動力一方面來源于人生理想,現(xiàn)在學校里的一些學生有吃有穿,可玩可樂,好不快活,已如動物園里的野獸失去覓食本領。他不想學習,再聰明的腦瓜也不行,因為他不需要學習,無欲無求。對此,學生固然有自身因素,從不接觸社會而悟性差。但家長老師實要負主要責任,不懂得教育啟發(fā),甚至意識不到這個基本問題。家境貧寒的孩子由于環(huán)境往往能體會到家長的辛苦,勵志讀書改變命運,不需要啟發(fā)。而工薪階層子女則容易脫離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不知道生存的艱難,不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不知覺間成為紈绔子弟。更典型的是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他們不僅不好好學習,還容易出現(xiàn)思想道德問題。
動力的另一方面來自于興趣、求知欲,有的學生生來就對自然感興趣,從小熱愛科學,也有的學生很小就喜歡人文。興趣帶動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熱愛知識、熱愛探索實在是好事,家長切不可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超過課程體系的主動學習宜多多鼓勵,我們的教育體制缺的就是這一類學生。
這里有個問題,不少學生只對某一門或幾門學科感興趣,在他感興趣的學科上可以學習得很好很輕松,而無興趣的學科則落后吃力,也就是偏科。偏科的根本矯正正是要培養(yǎng)興趣,然興趣這個東西比較穩(wěn)定,讓學生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改變態(tài)度是比較難的,宜從小引導。
還有一類學生對科學人文都不感興趣,家長老師需早日發(fā)現(xiàn),孩子必有愛好和長處,藝術體育等非文化課的學習也同樣需要興趣,需要動力。
動力還可以神奇的來源于同學之間的競爭,由自尊心支配。自學是很多人的主張,認為老師不能做到適應全體學生,自行安排可以排除老師同學的干擾。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是自學決不能脫離校園學習氛圍,沒有了參照和對手,是不容易拼搏出來的!另外,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對待競爭,尤其是在落后的時候,切不可喪失斗志。這個時候家長老師應該鼓勵和鞭策。
二、情感
每個人都有交際圈,情感就在其中產(chǎn)生,學生主要接觸的是家長、老師、同學,他們往往是學生精神寄托之所在。不講理的家長、老師或同學會使學生抑郁或憤恨,而難以平復,如果經(jīng)常發(fā)生,還會導致思維改變,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等一系列惡果,這種狀態(tài)已屬于病態(tài)的神經(jīng)衰弱,會長久影響學習,許多研究文章都表明學生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衰弱極其普遍。這一方面是由于繁重的學習負擔,而另一主要方面正是來自緊張的人際關系造成的心理負擔,只有極少數(shù)是身體原因。不要小看神經(jīng)衰弱,同樣一個人在精神狀態(tài)好的時候可以一遍記住一首詩,而在精神狀態(tài)差頭腦昏沉的時候二十遍也未必記得住!不良的社會關系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和惡劣心境,不僅對學習的危害可以很大,對人格性情也有深遠影響,嚴重的可以毀壞心靈,失去自我,思想變消極悲觀??梢哉f毀掉一個孩子比培養(yǎng)其成才要容易得多。有人主張愛的教育,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可以教導甚至訓斥孩子,但不可傷其自尊,毀其心靈。任性刻薄的管束不是愛!
情感的影響還在于一個敏感的問題:愛情。成功的愛情可以催人奮發(fā)向上,失敗的愛情可以使人頹廢墮落。有些愛情雖未結果,但可以從反面激勵人的斗志以及心智成熟。這里要說的是學生進入青春期必然有與異性交往的愿望,發(fā)展為戀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我們的家長老師以及中學校園人文環(huán)境里往往并不能包容、許可,有偏見的長輩甚至認為戀愛一定會耽擱時間精力而一棍打死。在這種環(huán)境里有戀愛傾向的青年易產(chǎn)生心理壓力,其愛情往往是畸形的,增加了失敗受挫和心理失衡的幾率。因此,如發(fā)現(xiàn)子女或學生對同學產(chǎn)生愛慕,不應打壓束縛,而應該因勢利導,激勵其奮發(fā)圖強,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獲得對象的肯定。
三、意志
意志是支配行動的心理活動,失去意志則任何事都不能進行下去,記憶思維注意等心理過程、意愿動機的實現(xiàn)都必須靠意志力來執(zhí)行。一般來說,正常狀態(tài)的人對于一般任務都不會產(chǎn)生意志困難。意志對學習和人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自制力和頑強性的差異上,有太多的木訥之人以頑強意志獲得成功的故事。意志力強者能夠有效自我控制,敢于攀登高峰,激流勇進,再漫長的征途都能夠堅持下去。而意志力弱者則不能,面對高山大川容易退縮,一遇坎坷即刻氣餒,只能翻越平坦的小山坡、趟過淺隘的小河流。
意志力薄弱或較以前下降必有原因,精神因素為主。有一種因精神受挫而情緒低落、心境惡劣的人意志力可嚴重受損。意志力低下的狀態(tài)是極其可怕的,患者甚至無法看完一篇短文或解答一道簡單的題目,實質已是病態(tài),糾正極其困難。但其煩躁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不易被人察覺,反而可能給人以悠閑懶散的錯覺。這種狀態(tài)需及時進行心靈安撫,并求助高明的心理醫(yī)生。
自制力和頑強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從小磨煉。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與動力和思想修養(yǎng)呈正相關,可以逐步提升。
四、性格
性格對學習成長的影響比較復雜。不同的性格本無所謂好歹,但對于學習存在適合不適合的問題。比如樂觀型性格學習心態(tài)較佳,探索型性格主動學習意愿強,果斷型性格學習效率可能較高。性格還可以通過影響人際關系、行為習慣而間接影響學習。情緒型性格容易受人和事的影響,快樂時勁頭十足,郁悶時則無精打采。而理智型情感調控能力較好,不易受外界影響。
值得說明的是人的性格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特征,各人言行舉止處處皆有差異,總有一些方面難免與人不合、抵觸,這是很正常的,不會影響成長大局。家長老師應多多包容理解,切不可吹毛求疵、以己律人,以自以為是的行為習慣處處繩范青少年。俗語性格決定命運是經(jīng)不住檢驗的,每種性格本身是中性的,都有利有弊,且很難改變,如果孩子某種性格真的不討人喜歡,只要不涉及品格問題都不應該予以否定,性格的改造需要耐心和策略,沒有本事不應盲目干涉。
總之,非智力因素不僅非常影響學習,更影響青少年的方方面面,其對健康成長的影響還要超過智力因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美]菲利普津巴多,羅伯特·約翰遜,安·韋伯.津巴多普通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