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碧
翠綠、深綠、碧綠、暗綠、青綠、墨綠……所有能想到的有關(guān)綠色的詞匯都無法描繪我所看到的景象。
我行走在青秀山上,眼前的世界單調(diào)得只有一種顏色——綠,耳畔也清靜得只有一種聲響——偶爾的啾啾鳥鳴。
古人說:西北之山多渾厚,東南之山多奇秀。青秀山地處廣西南寧市中心,在西南大地算不上名山,但在大都市城區(qū)能有青山如此,卻是為數(shù)不多。
從青秀山北門出發(fā),向著山頂行進(jìn)。一路從繁茂的林中穿越,頭頂濃蔭密蓋,偶爾可見蔚藍(lán)的天空,仿佛在綠色的海洋中游弋。道路兩旁,樹茂草深,綠葉垂翳,藤蔓攀援,許多叫不出名的喬木、灌木、植被把這山山嶺嶺包裹得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任你百般挑剔,也找不到一點(diǎn)裸露的泥土。起伏的山嶺中鑲嵌著碧綠清澈的清泉深潭,巖幽壁峭,泉清石露,水聲淙淙。
游走在千年蘇鐵園、雨林大觀、蘭花園、棕櫚園、香花園,有獨(dú)木成林,有奇花異草,也有尋常樹木,間或一兩聲鳥鳴,正應(yīng)了那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边@林深樹密的萬畝森林,這溪澗縱橫的千畝水域,組合成了青秀山。
行至山頂,便是主峰鳳凰嶺,海拔289米,是南寧市區(qū)最高點(diǎn)。當(dāng)?shù)赜稳烁嬖V我:“青秀山很大,由18座山嶺組成,一天走不完。山頂有塔,叫龍象塔,很有歷史,可去登高遠(yuǎn)眺?!睆纳侥_往外望去,群峰連綿,凹凸起伏,峰巒層疊,山脊彎彎繞繞,林木青翠,漫延遠(yuǎn)去,目窮不及,就像無邊無際、鋪天蓋地的綠地毯蓋在大地之上,也像一塊巨大的綠色翡翠鑲嵌在南寧城中心。
這綠,濃得化不開!這綠,讓人眼睛移不開!再往下,蜿蜒流淌的邕江,款款而來,如一條綠帶纏繞山腳,碧澄凝潤(rùn),水波不興,把山滋養(yǎng)得林木繁盛,四季如春。憑窗遠(yuǎn)望,南寧城區(qū)環(huán)繞山周,如眾星捧月。山在城中,人在山腳,山與人相生相伴。
歸來許久,青秀山的綠仍在腦中盤旋。去過好些名山大川,為何偏偏這城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使我牽掛留戀?這讓我有些意外。青秀山,沒有雄奇險(xiǎn)峻,沒有古剎寺觀,沒有仙怪傳奇。它只有一樣,綠,山青水秀、清清朗朗。它還有一樣,近人,城市近在咫尺,人們朝夕可至,城市文明與自然生態(tài)完美融合。原來如此,無名小山奉獻(xiàn)的青秀,綠色發(fā)展帶給人們無盡的享受。這,就我眷戀的理由。
不由想起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毙南滤剂?,山不在高,山不在險(xiǎn),山不在奇,青秀則好,近人更好。
其實(shí),名山寶剎多在深山,神山圣地多在高原,它們遠(yuǎn)離塵寰,群峰為隔,遁世逍遙,甚是清高,需人瞻仰拜謁,勞人千里迢迢。何況,天地間哪有那么多名山仙境,哪有那么多奇崛瑰麗,無數(shù)的青山皆是籍籍無名的小山。如果沒有巍峨寺觀,如果沒有雄渾磅礴,那就作一座青青秀秀的小山,以山曠谷幽、林深樹密、青秀靜美,泛出山的本色,活出山的風(fēng)采,演繹山與人的相處之道。
“人間尚高潔,大地尚春色?!比祟愖非笪拿鞲哐牛菽咀非蠓泵S盛,人與山各有追求,卻是殊途同歸。
山如人,人如山。天地之間,生命本無尊貴卑賤之分,如果做不了名山勝景,那就做一座無名小山,甘于寂寞,生生不息,豐潤(rùn)大地,澤被蒼生。
青秀,山之道。
(作者系綦江區(qū)人大常委會(huì)人事代表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