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嶺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在各教學階段的不斷滲透,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體育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其能幫助學生身心得到良好發(fā)展。在大學體育教育中,雖然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都高于其他學科,但是其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本研究就對新課改教育模式下,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體育教改; 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
各大高校在全面實施新課改之后,高校體育教學新課程要求根據(jù)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來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從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設施等各方面來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滿足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同時,在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使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更有效率,保證高校體育能更好的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
一、體育教改背景下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有待優(yōu)化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因為體育教師基本都是畢業(yè)體育教育專業(yè),所以自高中階段開始就受到了長時間良好的競技訓練,這種較為單一的經(jīng)濟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的體育學習受到一定的影響,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會將這樣的教學模式帶進教學過程中,并且從單純的講解以及示范練習等來開展體育教學。久而久之這種競技性的教學模式也就成了高校體育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模式,教師會形成一種較為單一的教學思維,其教學視野也會因為自身的競技教學觀念越來越狹窄。這樣單乏的教學模式較易使學生喪失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不能達到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二)體育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在很多高校盡管也全面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是因為教師沒有對新課程教學要求有全面的理解和適應,體育教學的根本理念也僅僅停留在進行知識傳授這一方面,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主導地位看得較重,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有所忽視。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是不能起到體育知識傳播作用的,其主要是看重大學生的成績,盡管大學生也逐漸形成了健全的性格和人格,但是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體育興趣的發(fā)展,那么就難以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
二、體育教改背景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策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以往軍事性和競技性的體育教學模式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替代。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受到限制,使自身的思維受到桎梏,不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形成,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體育技能的靈活運用能力,如教師可以積極采用娛樂性、表演性和生活性的教學方式來將單一性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比如,在足球運動這一體育教學項目中,如果采用單一教學模式,學生可能只懂得怎樣帶球和射門,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帶球和射門的基礎之上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使自身的技能得到升級,像學生在帶球的過程中能自由發(fā)揮,如使用馬賽回轉這樣的技巧。這樣多元化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豐富,并增加學生的綜合教育功能,使學生的運動技能以及運動技巧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另外,教師應該提出并實施新型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因為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以此來滿足各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以及體育技能實際需求。這樣的教學模式能針對身體素質以及體育能力都相差不多的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培養(yǎng)。分層教學模式也能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體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個體化需求得到具體滿足;另外,教師也可以采取分組或者選項分班的教學模式,這樣能使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滿足,同時還能激發(fā)小組中每個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使學生的自主組織能力和獨立性得到鍛煉和增強,使學生有更好的溝通能力。
(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體育學習情況開展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這門課程是一門以運動為主的科目,因為學生的身體強弱各有區(qū)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了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針對班上一些體質較弱的學生實施體育措施,教師不能以對其他學生的標準來對他們,而是應該根據(jù)他們的實際體育學習情況來開展教學。如1000m長跑這一體育項目,對于那些有著較好身體素質的學生而言,能較為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對體質較弱的學生就不能對其作出硬性要求,這樣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嚴重的損傷。另外,還應該給那些體質較弱的學生進行訓練方案的制定,并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慢慢的進行鍛煉,使學生的體質越來越強,并且促使學生能對相關的體育知識技能牢固的把握。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有著較強的應激性,所以比較喜歡在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發(fā)現(xiàn)的眼光來觀察學生的興趣特點,當找到學生興趣特點之后,就將體育教學和學生的興趣特點有效的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能在興趣中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并且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然后使這種快樂的體驗去影響自己的體育學習,以此形成良性的體育知識學習習慣。
三、總結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并且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實施教學。大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知識的接受能力很強,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創(chuàng)造性學習思維,并且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開放性活動,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在體育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大學體育教學模式也能越來越靈活,這是促進體育教育得到更好發(fā)展的關鍵。所以,作為大學體育教師,應該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挖掘,使體育教學質量得到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蔣大偉.淺談體育教改背景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考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3):26.
[2]謝哲.在體育教改中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7):377.
[3]熊潤捷,揭璇絲.體育教改中創(chuàng)新教育問題探討[J].科技展望,2015(21):277-277,279.
[4]張榮珍.初探在體育教改中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J].體育時空,2016(23):189.
[5]伍麗華,張霖.關于體育教改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問題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48-49.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