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翔宇+朱珈漪+余軍+翟筱琳+衛(wèi)潤豐
摘要: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長久以來被視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點,本文提出的“黨團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著力解決藝術類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問題,該模式按照“黨建帶團建,團建帶班建”的理念運行,促進“黨團班三者工作一盤棋”,以期為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 黨團班三位一體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8-0152-01
藝術類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長久以來被視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點,做好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事關國家教育發(fā)展,培養(yǎng)藝術類高校學子的德育素質,提高他們的人格魅力,是當前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因此,作為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讓管理見成效。
“黨團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是按照“黨建帶團建,團建帶班建”的理念運行,但此管理模式并非黨團班三者簡單相加,而是三者有機結合后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既有黨團班三者在管理上的優(yōu)勢,又彌補了三者單獨開展工作的不足。針對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運用此模式,將為構建完整的學生管理體系注入新鮮動力。
一、藝術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學生是被管理的對象,要說明當前藝術類高校學生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就要深刻認識到新時期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特點。只有深入進行“挖病根”工作,才能“開出好藥方”。
藝術類高校學生性格外向、思維敏捷,接受新鮮事物速度較快,身有一技之長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較普通高校學生而言更為顯眼,這些都是他們的優(yōu)勢。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藝術生的身份,讓他們也暴露出較多的問題。第一在情感上,感性思維占多數(shù),遇到事情往往理性分析較少,導致他們容易被別人“牽住鼻子”,常常因為一時沖動或盲目跟風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第二在學習上,藝術生一定程度上是被認為“學習成績不好而選擇藝術”的人,且他們在高中階段忙于藝考,文化知識的學習較少導致他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更為嚴重的是,他們中的多數(shù)還“為藝術而藝術”,因此缺乏對政治的熱情,不關心時事。
二、明晰“黨團班”職責,按責運行
“黨團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著力解決藝術類高校中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類問題,為此要“三者聯(lián)動,明確職責,齊抓共管”。
(一)發(fā)揮黨支部(黨小組)的政治堡壘作用
大一新生中,黨員人數(shù)較少,很難在班級內形成支部,一般高校采用的是年級或系內設支部的形式。這個階段黨支部的工作應該偏重于對各團支部的指導,特別是指導各團支部召開好團員大會,選出有素質、有能力的團支部書記。在藝術類高校中,大多時候選團干部既不按規(guī)定也不走流程,甚至有時候出現(xiàn)輔導員直接任命團支書、競選團干部靠比拼才藝或者選出的團干部不是團員的笑話。這時,黨支部就應充分行使指導權利,為開好團員大會、選出團干部努力。
(二)發(fā)揮團支部的四項基本職能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高校團組織擔負著培養(yǎng)后繼人才的重任。在“黨團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中,團支部應發(fā)揮好“組織、引導、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這四項基本職能,即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廣泛有效地團結凝聚青年,為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青年,堅定廣大青年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抓住青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困難和問題,堅持為青年服務;探索建立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制度性安排。作為“黨團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中的中堅力量,團支部對上接受黨的指導,與黨支部(黨小組)共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下指導班委會,與班委會共同進行班級管理。因此,全面發(fā)揮好團支部的四項基本職能是構建三位一體管理模式的關鍵所在。
四、結語
藝術類高校區(qū)別有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特點,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而言,能解決當前藝術類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且能促進學生健康向上發(fā)展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
“黨團班”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立足于藝術類高校實際,依靠三者合力,兼具科學性和實效性,致力于服務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是藝術類高校甚至普通高校培養(yǎng)學生、繁榮校園文化的迫切需要。相信只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此模式,學生管理工作將更為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趙振華.推動黨、團、班“三位一體”,促進班級科學和諧發(fā)展[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8):54-55.
[2] 林萍.政府部門共青團工作的項目化管理探討——以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為例[D].廈門大學,2013.
[3] 梁娟.李松桂.放飛你的夢想:新時期團員必讀[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