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美
夏季烈日炎炎,隨處可見戴太陽鏡出行的人。戴副太陽鏡既時尚,又有利于保護眼睛。但是選擇太陽鏡有講究,如果選錯了,不但起不到防紫外線的效果,長期配戴還會導致頭疼、頭暈等“太陽鏡綜合征”,甚至損傷視力。比如25歲的李女士為了搭配不同的衣服,在市場上買了好幾副太陽鏡,但每次戴完太陽鏡就特別難受,感覺眼睛酸脹、視力模糊,有時還會頭暈。咨詢醫(yī)生,才知道是“太陽鏡綜合征”。
太陽鏡綜合征主要是太陽鏡鏡框壓迫三叉神經的眶下支所致。人的面部感覺主要由三叉神經支配。三叉神經的一個分支———眶下支,是經過眼眶下緣約2厘米處的眶下孔穿出的。而邊寬、架厚、分量較重的太陽眼鏡正好壓在眶下孔上,使三叉神經眶下支受壓,從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如眼眶或兩頰之間出現皮膚麻木、知覺遲鈍等癥狀,呼吸時有鼻部不適的感覺,就像患了感冒。有的人還會覺得有小蟲子在臉上爬、眼睛酸脹等,這些都是太陽鏡綜合征的表現。
選擇太陽鏡首先要考慮的是太陽鏡的防護功能。UV指數(紫外線濾過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客觀指標。目前絕大多數太陽鏡的UV指數在96%~98%,深色鏡片比淺色鏡片要好些。根據相關標準,鏡片在保障透光率的同時,要濾除陽光中90%以上的紫外線,鏡片應貼“UV-100PROTCT10N”標簽,100%濾除紫外線應貼“UV-400PROTCT10N”標簽。
太陽鏡并不是顏色越深越好。顏色越深,可見光透光率越低,而且會改變視物時的對比度。而各種色系中以茶色、灰色和綠色為佳,粉紅、藍、綠或其他鮮艷顏色可能會使人看不清某些顏色,駕駛員選擇時須謹慎。劣質太陽鏡是采用普通的樹脂材料制成,只是做了不同顏色的鍍膜,不具備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反而導致更多的紫外線進入眼球內部,刺激視網膜,引起眼疾。
不少人在選擇太陽鏡時認為只要大小合適、款式好看就可以了。其實不然。每個人的瞳孔距離都不一樣,如果太陽鏡的光學中心水平距離與配戴者瞳孔距離相差太遠,極易增加眼球負擔,損傷視力。太陽鏡配戴應該注意場合,陰天和在室內沒有必要戴太陽鏡。有些人不分場合,不論太陽光強弱,甚至在黃昏、傍晚以及在看電影、電視時也戴著太陽鏡,這必然會加重眼睛調節(jié)的負擔,引起眼肌緊張和疲勞,使視力減退、視物模糊,嚴重時會出現頭暈眼花、不能久視等癥狀。
兒童、視力退化的老年人、色盲患者、視神經網膜炎和青光眼患者不宜戴太陽鏡。角膜炎、結膜炎、視網膜脫落患者戴太陽鏡則對眼睛以及疾病恢復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