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景
(上海開放大學,上海 200433)
基于學習成果的《英語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設計
劉蘇景
(上海開放大學,上海 200433)
利用Compendium-LD工具對《英語視聽說(1)》課程進行混合學習設計,Compendium-LD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主體,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一體化設計課程學習活動與學習評價,并采用自主學習為主、面授和在線教學為輔的混合學習模式完成課程學習。該混合學習有助于優(yōu)化成人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習者實現(xiàn)學習成果,但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時間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對學習支持服務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合學習;學習成果;英語視聽說(1);Compendium-LD
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 MOOCs的大規(guī)模應用,高等教育從單純面授模式轉向在線模式或混合模式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1]。混合學習多指傳統(tǒng)的面授輔導教學與在線輔導教學在一門課程教學過程中以不同程度或比例混合,以促進學習者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鑒于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科學、合理的混合學習設計將有助于促進學習者順利完成課程學習。本研究嘗試以上海開放大學商務英語(??疲I(yè)《英語視聽說(1)》課程為例,從課程混合學習設計的必要性、具體方案兩個方面,借助CompendiumLD學習設計工具,完成對該課程的混合學習設計。
(一)課程學習者分析
教學設計的起點是學習者分析[2],應首先了解與分析課程學習者的教育背景、學習動機、學習風格等方面的特征?!队⒄Z視聽說(1)》課程學習者是剛剛正式踏入開放教育門檻的新生。這些學習者少數(shù)是未能考入普通高校的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或者待業(yè)人員,多數(shù)是從事外貿(mào)、辦公室文秘、出入境代理,或在外企和其他行業(yè)工作的在職人員;生源分散,存在工學矛盾,面授課出勤率很低,不適應以面授為主的學習模式。同時,課程學習者多數(shù)英語水平較低,且信息技術素養(yǎng)有待提高。
整體來看,《英語視聽說(1)》課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習慣有待改善,自學意識與能力也需要增強,在學習中需要來自教師和同學的學習支持。
(二)課程分析
《英語視聽說(1)》課程為上海開放大學商務英語(專科)專業(yè)的基礎必修課,4學分,64學時(16周),在第一學期開設。課程集英語視、聽、說于一體,重點通過對主題情景視聽材料的學習和針對性練習,系統(tǒng)地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課程整體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習者的英語聽和說的能力,為后續(xù)專業(yè)學習打好英語聽說基礎。課程主教材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一冊,2014年版),內(nèi)容主要涉及初次見面寒暄、度假、休閑娛樂、生活中的變化、鄰里場所、健康衛(wèi)生、理想抱負等方面的日常英語用語的學習與應用,共8個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每個單元包括LessonA和LessonB兩課,學習內(nèi)容分別側重于口語和視聽。
《英語視聽說(1)》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特點使課程適合混合學習,口語學習適合課堂面授,而視聽學習適合借助在線資源、網(wǎng)下自主學習。假如學習者能夠課堂下自主地、在網(wǎng)上或網(wǎng)下學習支持下完成單元視聽學習內(nèi)容,那么到校參加課堂面授輔導教學的次數(shù)相應就可以減少,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因工學矛盾不能參加課堂面授教學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習者相應會更珍惜與同學、老師相聚課堂、學習的時間,從而保證出勤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學習平臺分析
學習平臺在保證教學設計實現(xiàn)其預期效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相對制約學習設計中的某些要素,比如學習導航方式、學習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習評價方式等。因而,對課程進行基于開放教育平臺的教學設計時,綜合考慮教學目標、內(nèi)容、結構、方法、評價等要素之前,教師應首先了解平臺特色[3]。上海開放大學的學習平臺要求課程教學過程模塊化設計,即按照學習模塊確定學習主題、學習周次,同時配以相應學習主題的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學習評價(作業(yè))等,這些內(nèi)容呈樹狀目錄式展開。
圖1 上海開放大學學習平臺中的《英語視聽說(1)》課程
根據(jù)學習平臺的特點,《英語視聽說(1)》課程8個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可以轉化為8個學習模塊,每個模塊都有 1周次的視聽學習主題,配以相應的視聽學習資源,加之在線討論功能,可以為學習者的在線自主學習提供教學支持。學習平臺強大、全面的在線學習支持功能是課程混合學習設計的保證。
《英語視聽說(1)》課程嘗試采用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主、參與以課堂翻轉的方式組織的面授和在線輔導教學的混合學習模式(如圖2),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以學習任務為驅動,以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學習評價,進行課程學習。
圖2 《英語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模式
《英語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設計采用了英國開放大學知識媒體研究所主導開發(fā)研制的Compendium LD學習活動表征工具。該工具采用靈活的可視化界面,支持學習設計,其最大的好處在于把教師從關注學習內(nèi)容中解放出來,轉移到關注學習活動,以學習者為重,關注學生應學習的知識[4]。下圖即利用該工具對《英語視聽說(1)》課程進行的混合學習設計方案。課程教學設計中根據(jù)單元模塊內(nèi)容,每兩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且混合學習模式中單元輔導教學可選擇面授或者在線的方式。
圖3 《英語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設計方案
(一)學習成果
學習成果(learningoutcomes)是教學設計的起點,也是其終點[5]。學習成果類似于課程的學習目標(objectives),指學習者完成該課程的學習之后應達到的學習要求或所期待的成果。學習成果大體上可以分為5大類,即知識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態(tài)度和動作技能[6]。對于學習者而言,合適的學習成果才是有意義的。在英國開放大學被廣泛使用的基于預設學習成果(intendedlearningoutcomes)的學習設計模型[7],體現(xiàn)學習成果、學習活動與學習評價三者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該模型具體內(nèi)容如圖4所示。
圖4 英國開放大學基于預設學習成果的學習設計模型
學生在學完《英語視聽說(1)》課程之后,應實現(xiàn)的學習成果具體包括5個方面:
1.語音:能夠準確掌握英語句子的升降調(diào)讀法、英語句子中虛詞弱讀、實詞重讀的朗讀技巧以及英語中縮略詞('s,n't等)和固定結構(wantto,what do you,what does等)的讀法。
2.聽力: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如熟悉時間、數(shù)字表達法,掌握一定的聽寫與速記技巧;能夠聽懂題材熟悉、句子結構比較簡單、基本上沒有生詞、語速為每分鐘80—100個英語單詞的日常生活中一般簡短對話,例如:關于見面問候、天氣、愛好、旅游、工作、家庭等話題。
3.口語: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簡單主題進行英語口頭交際,例如:見面寒暄、天氣、體育愛好、休閑活動、家庭環(huán)境等。要求口語表達語言得體,語法基本正確,語音語調(diào)正確,并能夠對上述常見的英語交際主題與語境做出快速反應,做到用詞準確,恰當;能夠結合課程教學完成相關主題的10篇英語短文寫作(60詞左右),并可以流暢復述。
4.視聽理解:能夠看懂、聽懂簡單的英語視頻內(nèi)容,并能完成相應的理解練習。例如:見面寒暄、旅游、體育鍛煉、身體健康、家庭、工作等方面的交際內(nèi)容,以及情節(jié)較簡單、語言簡潔、類似《獅子王》的英語原版動畫片,并能對長度在3分鐘左右的電影視頻進行有條理的概述。
5.詞匯與句型:能夠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匯,例如:關于描寫天氣、人物、體育活動、健康狀況、工作要求等方面的詞匯;掌握常用的交際英語用語,例如:關于問候、寒暄、邀請、詢問、計劃、購物等話題;能夠掌握150個左右常用交際功能的習慣表達法。
(二)學習活動與學習任務
在《英語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設計中,主要包括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活動、課堂面授學習活動和在線輔導學習活動3種(如圖2所示)。
1.自主學習活動
課程學習者需要課下借助學習平臺中的教學視頻以及單元教學講義自主完成教材單元學習內(nèi)容,包括單元詞匯、句型、口語、視聽學習,完成教材中相應練習題目、學習平臺上由計算機評閱的客觀記分作業(yè)和由輔導教師批閱的主觀記分作業(yè)??陀^記分作業(yè)包括聽力單選題、視聽單選題和視聽填空題3種題型,主觀記分作業(yè)即單元主題口語作業(yè),采用錄音上傳的方式完成。此外,作為連接型學習活動之一,完成每周的學習日志也是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一部分。
2.課堂面授學習活動
課程的面授輔導課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釋疑解惑環(huán)節(jié),一是單元口語學習環(huán)節(jié)。前者基于翻轉課堂,由輔導教師集中回答學習者課下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學習問題;后者重在營造英語口語教學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講解單元重難點詞匯與句型、開展指定主題的口語小組交流活動,以彌補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英語口語操練學習方面的不足,同時促進其順利完成單元口語作業(yè)。課堂面授輔導課學習活動既包括吸收型活動,也包括做的活動,比如口頭完成一個英語對話,并把對話寫在筆記本上。
3.在線輔導學習活動
課程的在線輔導課與面授輔導課同等重要,且因為在線輔導課在學習平臺上進行,允許課后學習者回顧、瀏覽,因而是課程混合學習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線輔導課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破冰”環(huán)節(jié),一是“學習”環(huán)節(jié),即以輔導教師為主,采用問答方式啟發(fā)、引導學習者發(fā)問、回答教師或同伴的問題。學習者在在線輔導教學結束之后,應進一步完善其單元口語作業(yè),完成當周的學習日志。
(三)學習評價
《英語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設計中,課程學習評價與學習活動一體化設計,包括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形成性考核強調(diào)學習過程,在評價學習者的平時學習成效的同時,促進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管理。
1.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占課程考核總成績的50%,由網(wǎng)上記分作業(yè)(70%)和課程輔導教學參與(30%)構成,保證每周1次記分作業(yè),每兩周1次面授或在線教學輔導課,督促學習者每周都能學有所獲。
2.課程期末考試:占課程考核總成績的50%,包括筆試和口試兩部分,前者由聽力判斷正誤題、聽力單選題、英語經(jīng)典動畫片段理解單選題和視聽填空題4種題型構成,后者由英語自我介紹、朗讀英語句子和看圖說話(對話)3種題型構成。期末考試題型設計與形成性考核的題型設計保持一致,學、練、考一體化設計。
(四)學習支持
學習支持是在線教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8],全面、到位的學習支持與優(yōu)質(zhì)的學習資源、合理的學習活動一樣,能夠增強課程黏性,促使學習者對課程學習保持較強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混合教學實現(xiàn)良好效果不可或缺的保證?!队⒄Z視聽說(1)》課程混合學習設計中的學習支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明確學習任務
課程輔導教師制定詳細的課程教學活動安排表,確保學員清楚課程學習任務,比如輔導課的授課形式(面授或在線)、周數(shù)、時間、主題。下表為教學周第1—4周的教學活動安排表。
2.提供課程學習流程
課程重視合理的學習過程設計,指導學生認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自主學習主要包括單元詞匯、句型、口語、聽力和視聽5個模塊的學習,建議學員每單元第一周的學習始于學習平臺上單元詞匯、句型和口語教學視頻,完成教材中相關練習,學習教學講義以鞏固學習成果,并完成形成性考核主觀記分作業(yè)即口語作業(yè)的錄音與上傳,檢測學習成果的實現(xiàn)情況;第二周借助學習平臺上單元聽力和視聽教學視頻,完成教材中相關的視聽練習,完成視聽記分作業(yè),并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開展學習反思活動。
圖5為利用CompendiumLD工具完成的、以第5單元為例的課程學習流程圖。
3.通過騰訊QQ等社交工具及時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除了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常規(guī)手段提供的學習支持以及學習平臺上附帶的作業(yè)提醒、學習進度導航等學習支持以外,借助騰訊 QQ等社交工具提供課程學習支持也是有效、靈活的方式之一。這類學習支持主要包括上傳課程學習資源(比如輔導教學用的幻燈片、期末復習資料等)、通報作業(yè)完成情況、提醒學習活動、分享學習心得、提供學習方法指導、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干預“問題”學生等,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頻繁的交流互動,增進相互理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激發(fā)、保持學習動力,增加課程黏性。
結論
《英語視聽說(1)》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成果為導向,學習任務為驅動,學習評價過程性和終結性一體化設計,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主,輔以面授教學和在線教學的混合學習設計,不僅契合開放教育成人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特點,能夠緩解工學矛盾導致面授輔導課出勤率低、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困難,還使學習更靈活、方便,有助于學習者利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筆者認為,對課程進行混合學習設計,必須考慮課程學習對象、課程教學情況(學習成果、學習活動與任務、學習評價等),同時保證在線學習有效進行的客觀外在條件,如學習平臺、網(wǎng)絡技術、在線課程資源等影響因素,而且還要清楚,混合學習是否有功于課程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主要取決于學習者能做什么和作為學習促進者的教師與教輔人員能做什么。對此,筆者有兩點思考:
圖5 以課程第5單元為例的學習流程圖
一是學習者層面。學習者有無學習意愿、自學能力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混合學習設計的促學效果。因而,開展混合教學時,首先應深入了解學習者的需求,激發(fā)其學習動機與興趣,并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其保持強烈的學習意愿與興趣,例如以談心的方式進行師生交流,建設學習社區(qū),樹立學習榜樣,加強同伴之間的交流學習,結合學習者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專業(yè)學習建議等。其次,應提高學習者的自學意識和能力,通過開展短期課程或講座提高學習者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學習習慣和增加學習策略知識,指導學習者在反思中學會學習[9],使學習者“會學習”。
二是學習促進者層面。學習促進者不僅包括課程教學人員,還包括教學輔助人員,例如學習支持、信息技術支持等人員。開展混合學習,離不開優(yōu)質(zhì)的學習資源,離不開功能強大、界面友好、使用便利的學習平臺,離不開到位、全面的學習支持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學習者才能有好的學習體驗。因此,為保證混合學習的促學作用,學習促進者應以團隊的方式通力協(xié)作,例如成立課程資源制作團隊、教學團隊、支持服務團隊,開發(fā)學習平臺便利的交互功能與后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為學習促進者提供適時學習支持的同時創(chuàng)造教學研究環(huán)境,為學習者提供自我學習管理與監(jiān)控的依據(jù),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者樂學、好學。
[1]韓錫斌,翟文峰,程建鋼.cMOOC與xMOOC的辯證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態(tài)鏈整合[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6):3—10.
[2]吳南中.理解課程——MOOC教學設計的內(nèi)在邏輯[J].電化教育研究,2015(3):29—33.
[3]張琪,謝洵.開放教育資源平臺教學有效性研究——基于學習者角度[J].開放教育研究,2015(5):83—91.
[4]陳娬,魏智慧.開放的學習與學習的開放——訪英國開放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格蘭尼·科諾爾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9.
[5]Gagne,R.M.,Wager,W.W.,Golas,K.C.,&Keller,J.M.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M].Wadsworth,Cengage Learning:2.
[6]Gagne,R.M..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7]白濱,陳麗,斯蒂芬·J.斯威森比.英國開放大學質(zhì)量保證關鍵要素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1):29—34.
[8]孫洪濤,鄭勤華,陳麗.中國MOOCs教學交互狀況調(diào)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6(1):72—79.
[9]裴娣娜.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李影丹)
A Study on Blended Learning Design of English Video Course I
LIU Su-jing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
In the research the blended learning is designed for English Video Course I by means of the Compendium-LD.This design is learner-centered,learning outcome-guided and learning activity-integrated with assessment.Based on such a design,the learners mainly study the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online/offline tutorials and online instructional videos,assisted by student support from instructors through online forum and Tencent QQ social platform.This blended learning design can motivate the learners,optimiz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outcomes.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blended learning mode,the learners are required to have good learning competence,learning habits and good time management skills.
blended learning;learning outcome;English Video Course I;Compendium-LD tool
H319.9
A
1008—7427(2017)01—0003—06
2016—07—05
上海開放遠程教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課題“基于學習成果的在線課程教學設計——以《英語視聽說(1)》課程為例”(KFKT1512)。
劉蘇景(1979—),女,河南商丘人,碩士,上海開放大學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