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蓮
(廣東理工職業(yè)學院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091)
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研究
謝紅蓮
(廣東理工職業(yè)學院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091)
國內外眾多學者針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開展了大量研究,但以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相關實證研究有限。研究者對125位高職專業(yè)英語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從五個維度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分析問卷數(shù)據(jù)。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偏低,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提出了相關建議。
高職專科英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
(一)研究背景
《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提出:“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1]。不難看出,高職英語教育不應故步自封,拘泥于簡單的知識傳授,更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二)自主學習研究綜述和現(xiàn)狀分析
國外外語自主學習研究始于1981年。1981年,Holec首開外語自主學習研究之先河,在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一書中首次將自主學習概念引入外語教學領域,并把之描述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其內涵包括確立目標、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2]。此后,國外眾多學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對“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界定。Reinders提出英語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概念框架,具體要素包括:“明確要求、設定目標、制定計劃、選擇資源、策略使用、實踐練習、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3]42。分析國外自主學習研究30年的發(fā)展歷程,目前國外自主學習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自主學習的社會文化內涵、教師自主、課堂自主學習及新興科技環(huán)境下的語言自主學習”[4]16。
國內針對外語自主學習的相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04年之前,研究者注重外語自主學習理論的引介、探討和初步應用,如李紅(1998),鄭敏(2000);2004年至今則注重從實證角度探討外語自主學習的本土化研究和應用,如王婷(2010),石進芳(2010)”[5]72?;谖覈⒄Z教學的特點和大學生的具體情況,國內相關研究學者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進行了定義,如“自主學習一般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6]26。也有學者認為我國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包含“理解老師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等五個方面的內涵”[7]67。
對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近五年相關文獻分析不難看出:目前國內英語自主學習研究的重點是針對本科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如:“課外合作學習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8],“課堂環(huán)境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影響研究”[9]。國內相關研究中,針對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將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不多。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中提出要大力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而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是高職畢業(yè)生中英語人才的主力軍。針對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研究,對于改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都具有一定的意義?!皩W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如何?”,“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兩個容易被忽視但必須被重視的研究問題。
(一)研究問題
為進一步量化地了解高職專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結合Reinders的英語自主學習概念框架和徐錦芬等學者對我國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的界定,本文從以下五個維度調查研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D1)理解老師的教學目標與課堂要求情況;D2)設定學習目標和擬定學習計劃情況;D3)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D4)對使用學習策略的監(jiān)控情況;D5)對英語學習過程的自我監(jiān)控與評估情況”[10]72。
(二)研究方法、對象、工具和數(shù)據(jù)收集
本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廣東某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谘芯繕颖镜拇硇钥紤],筆者從三個年級中各抽取一個班,各班人數(shù)基本相當。
研究工具為筆者改編的量化調查問卷與訪談。本研究的《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是以徐錦芬和彭仁忠(2004)的調查問卷為藍本所設計。徐錦芬和彭仁忠(2004)的調查問卷是國內目前較權威的自主學習測量問卷,已被眾多專家學者采用,如:徐錦芬(2004)[7];李廣鳳(2015)[9]。調查問卷圍繞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的五個維度展開,調查選項均采用 Likert五分量表,選項從“完全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5分)。針對所陳述的問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符合的選項(完全不符合=1;不符合=2;符合=3;相當符合=4;完全符合=5)。
問卷發(fā)放和數(shù)據(jù)收集借助于本校的網(wǎng)絡課程平臺和問卷星(免費在線問卷調查平臺)。教師把問卷在問卷星上發(fā)布并在網(wǎng)絡課程平臺發(fā)布問卷鏈接,調查對象只需登陸課程平臺并點擊問卷鏈接即可進行調查,問卷星可以通過選項設置剔除無效問卷。筆者共回收128份問卷數(shù)據(jù),剔除3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合計125份。此外,筆者從125位調查對象中每年級隨機抽取2名學生,共6人進行了訪談。訪談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信息用于與問卷所收集數(shù)據(jù)的比較,以便檢驗本研究的可信度和真實性。
(三)所收集數(shù)據(jù)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筆者運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19.0對問卷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效度和信度分析。SPSS19.0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本問卷五個維度變量的內部統(tǒng)一性達到了統(tǒng)計要求,且本問卷的整體信度系數(shù)大于 0.9,表示該問卷的信度非常好;效度系數(shù) KMO=0.940,大于0.9,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P=0.00<0.05,具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
(一)理解老師的教學目標與課堂要求分析
分析表1,不難看出:學生在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和課堂要求的維度平均分為3.18,整體上達標。學生能較好地領悟教師設計某項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也能大體上跟上教學進度;學生明白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換為自己學習目標的重要性,并會為之努力;但是將教學目標轉化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的能力明顯不足;在了解英語教師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方面雖然達到合格分數(shù),但該分數(shù)在整個維度中偏低。此外,從標準差可以看出,學生在跟進教師教學進度這一方面差異較大,教師需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
訪談中,大一學生s1反映“中學階段英語學習多以應試教育為主,我們已經(jīng)習慣被考試牽著鼻子走,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與中學是有一些不一樣,但有時我還是不清楚學習某些內容是為了什么,即使我明白老師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但將老師的教學目標變成自己學習目標的意識還是比較薄弱,這種能力就更有待提高”。由此可見,高職專業(yè)英語教學應強化教學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在此基礎上,才能激發(fā)學生將教學目標轉換為學習目標的積極性。
(二)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情況分析
表2可以看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情況的維度平均分為2.89,離合格水平有一點差距。學生必要時能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并能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情況來確立學習目標。但是,其他三個方面不理想。學生不能較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英語學習時間;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外,再制定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情況也不理想;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來確定自己學習目標的能力最弱。
訪談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大二學生s2說到,“我經(jīng)常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而沒有做到,或者耽誤了”。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不強,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此外,畢業(yè)班的學生 s3的反饋雖讓筆者感到意外但卻值得思考,s3說到,“實習和兼職的體會讓我覺得教學大綱上要求要學習的東西可能不是自己最想要學到的?!鄙疃仍L談后發(fā)現(xiàn),二三年級的學生認為現(xiàn)實崗位需求與大綱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建議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以為,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本身在不斷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很多教學大綱卻多年沒有修訂更新,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此外,“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到教材的選擇、成績的評定都由教師決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難以充分發(fā)揮,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難以培養(yǎng),影響了外語教學的良性發(fā)展”[7]67。此外,該維度各項標準差都大于1,相比而言,說明學生在該維度的離散程度或者說差異性比維度一要明顯,也就是說不同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差異性較明顯。
(三)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的維度平均數(shù)為2.82,是五個維度平均分里最低的,說明不能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的是制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瓶頸。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學生在該維度五個方面的能力皆沒有達到合格水平。學習中有意使用有效的口語交際策略的能力最低,其次為聽力策略,學生的閱讀策略與寫作策略使用情況相當,略好于口語與聽力策略。另外,該維度各項標準差都小于1且相對穩(wěn)定,說明學生不能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的問題普遍存在。
通過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策略概念模糊,了解不夠系統(tǒng),學習策略的使用多是受中學階段教師教學方式的潛移默化。例如,一年級學生 S4說到“比如閱讀時,中學時候老師鼓勵我們通過上下文去猜測詞義,我認為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閱讀策略”。另外,訪談也證實學生口語交際策略最弱,二年級學生S5說到,“一說口語我就不行了,腦子一片空白,學的技巧全都忘記了,大概是實踐得太少了”。這一結果也驗證了我國傳統(tǒng)英語教學重讀寫、輕聽說模式的不足。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
(四)監(jiān)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監(jiān)控學習策略使用的維度平均數(shù)分為3.01,剛好達到合格水平。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
1.學生整體上能對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控;對學習策略使用的監(jiān)控明顯好于對學習策略的有效使用。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切實際時,學生能換用其它學習方法,學生也基本能評價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2.“聽說讀寫”四種策略的使用監(jiān)控整體差異不大,但仍有待提高;相比而言,學生對寫作策略的監(jiān)控調整情況稍好。筆者分析,這與寫作教學中教師對寫作技巧的強調有關。訪談中畢業(yè)班學生s6反映“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相比而言,最容易提高的就是寫作,因為老師講專業(yè)寫作時通常特別強調格式與寫作方法,比如段首用中心句,而對聽說的技巧講得較少并且自己實踐的也少;對于聽力策略,自己沒那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方法有問題,需要老師的建議和指正”。另外,該維度各項標準差也都小于1且相對穩(wěn)定,說明整體上學生基本能監(jiān)控學習策略的使用。
有鑒于此,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策略、特別是聽說策略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的策略使用和監(jiān)控。在此,筆者建議開設有關英語學習策略的公選課,公選課既有利于學生領悟學習策略與策略調控的內涵,又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使用和監(jiān)控學習策略的意識,再與系統(tǒng)化的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對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五)對英語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與評估情況
分析表5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與評估維度的平均分為2.92,略低于合格水平。不難看出:
1.學生課外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和運用英語的主動性不夠;與他人開展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將新學知識付諸實踐的能力也偏低;在檢測已定學習計劃完成情況和檢查并更新已學知識掌握情況兩個方面最弱。這也說明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足。
2.學生選擇有效學習策略的能力和主動回避不利于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能力接近合格水平,仍有待提高。
3.相比而言,學生在注意到自己的語言錯誤和充分利用現(xiàn)有學習資源方面的能力較好,找出原因并更正錯誤的能力基本合格。訪談中,大二學生 s5表示“兩年專業(yè)學習,最大的絆腳石就是:一方面決心不夠,不能按既定計劃學習;二就是自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夠,課后不注重溫故而知新或是學以致用,現(xiàn)在想想一進校就應找一個愛學習的好搭檔互相監(jiān)督、學習”。學生的話語也再次證明:“自主學習中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學會在與他人積極合作的過程中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解決自身的問題。因此,合作學習是自主性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67。此外,該維度的標準差表明:學生在課外主動學習英語、與他人合作學習和學習策略的有效選擇三個方面離散程度相對較大,說明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的差距相對較大。
本研究表明,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從各個維度的平均分來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和課堂要求;整體上能對學習策略的使用進行監(jiān)控;相比而言,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監(jiān)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兩個方面的能力偏低;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明顯不足。
基于研究結果,筆者建議:(1)開設與英語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相關的選修課與講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并樹立自主學習意識;(2)打破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禁錮,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合作學習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理念去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成立合作學習小組互相監(jiān)管學習計劃完成情況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
[1]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9.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Reinders,H.Towards a classroom pedagogy for learner autonomy:A framework of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rning skills[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0(5):41—46.
[4]徐錦芬,朱茜.國外語言自主學習研究30年——回顧與展望[J].外語電化教育,2013(1):15—20.
[5]劉寅齊,董保華.回顧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歷程,探索大學英語實踐教學改革方向[J],中國外語,2012(2):72—80.
[6]龐維國.從自主學習的心理機制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著力點[J].全球教育展望,2002(5):26—31.
[7]徐錦芬,彭仁忠,等.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64—68.
[8]徐錦芬,課外合作學習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5):39—43.
[9]李廣鳳,郭芳芳.課堂環(huán)境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影響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1):62—68.
[10]張晶.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學習策略與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4:72.
(責任編輯:郝 銳)
Research on Current Ability of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mong 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XIE Hong-li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 510091)
Numerous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ability of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but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is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limited.With the help of statistic software SPSS19.0,the author has made a five-dimens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125 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Statistic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ose students’ability of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s generally poor.Based on the analytic results,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G715
A
1008—7427(2017)01—0020—06
2016—08—28
廣東理工職業(yè)學院2015年教改項目“翻轉課堂與高職公英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201519)。
謝紅蓮(1983—),女,湖南衡陽人,碩士,廣東理工職業(yè)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