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成愛
近讀《全元文》至第五十九冊,見“許洞”名下收文一篇,題為《釁鼓文》。讀之,頗有似曾相識之感。許洞何許人?《全元文》只用了四個(gè)字:“生平不詳。”我平日好讀兵書,猛然想起,北宋不是也有許洞嗎?他的《虎鈐經(jīng)》也有類似的文字,找來《虎鈐經(jīng)》一看就發(fā)現(xiàn),《全元文》里的《釁鼓文》就是北宋許洞《虎鈐經(jīng)》里的《釁鼓文》,顯系誤收。
許洞其人其文何以“穿越”到元代的文章總集之中?
據(jù)《全元文》編者交代,此文取自“《古今圖書集成》第二百三十一冊”。查 《古今圖書集成》,注明此文的作者是“元許洞”。難怪許洞會(huì)“穿越”到這里。其實(shí),在明代許洞就被視為“元人”了:茅元儀《武備志》、唐順之《武編》和何良臣《陣紀(jì)》等幾部明代兵書,在引用《虎鈐經(jīng)》時(shí)都稱許洞為元人。
許洞(約九七六至一0一七),字洞天,號蘊(yùn)子,吳縣人。許洞是沈括的舅舅。沈括與其兄沈披都是文武全才,據(jù)胡道靜考證,這是許洞影響的結(jié)果。
今江蘇蘇州麒麟巷,原名徐蘊(yùn)子巷,這是為了紀(jì)念這位鄉(xiāng)賢。許洞是文武全才,詩文俱佳,《宋史》有傳,稱之為“士之秀者”。歐陽修稱之為“俊逸之士”。許洞雖然只做過雄武軍推官之類的低級軍官,在世時(shí)不被重用,只活了四十二歲,但他撰寫的《虎鈐經(jīng)》是北宋第一部對后世有影響的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