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劍
[摘要]在高中物理中,力貫穿于其中,如重力、摩擦力、向心力、安培力、洛倫茲力。由于各類力常出現(xiàn)在不同的物理題中,因此在解題時,能否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往往是解題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物理受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83
在受力分析時,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無中生有”“張冠李戴”“丟三落四”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這些現(xiàn)象,在受力分析時,要注意其順序和步驟。受力分析的順序為:重力一彈力一摩擦力一其他力。其一般步驟為:1.明確研究對象;2.隔離物體分析;3.畫出受力圖示。
一、運用“假設法”進行受力分析
在受力分析時,如果遇到不知某力是否存在或不知該力的方向,此時可以采用“假設法”進行受力分析,即先假設該力存在并假設其方向,然后通過對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分析,最后判斷其運動狀態(tài)與假設的力是否一致,如若一致,則該力的方向和假設的方向相同,反之反向。
[例1]物體B在物體A上(地面光滑),外力F作用于物體A上,如圖1所示,試分析A、B受到的靜摩擦力。
解析:通過審題可知,本題如果直接分析摩擦力會感覺無從下手,此時可以運用“假設法”。假設沒有摩擦力,當F使物體A向右加速時,物體B將保持靜止,經一段時間后它們的相對位置將發(fā)生變化,所以物體B相對于A發(fā)生了向左的運動,即在有摩擦力存在的情況下,物體B有向左運動的趨向,所以A對B的靜摩擦力向右,同理可知,B對A的靜摩擦力向左,如圖2所示。
通過例題可知,采用“假設法”進行受力分析,可以解決一些無法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受力分析的問題。但在審題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如不計摩擦力,這往往是能否正確分析出運動狀態(tài)的關鍵。
二、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進行受力分析
在受力分析時,如果需要對多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此時可以用“整體法和隔離法”進行受力分析。
[例2]如圖3所示,A、B、C三個體體疊放在水平面上,恒力F作用在物體B上,使A、B、C向右做勻速運動,已知mA=mB=mc=G,試分析A、B、C三個體體的受力情況。
解析:先從受力最簡單的物體開始分析,物體A受力平衡,豎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G,B對A的支持力Fni=G,水平方向不受力,其受力圖如圖4所示。
通過例題可知,對多個物體的受力分析,可用“隔離法”,具體可先易后難,先從受力情況較簡單的物體開始。因此,在研究一個系統(tǒng),且涉及其內部力時,往往采用“隔離法”,而“整體法”則是不考慮物體系內部的力時常用。
三、運用“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受力分析
在受力分析時,學生經常會漏掉摩擦力或是錯誤分析力的方向。由于力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可以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即加速度的方向,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確定合力,分析出摩擦力。
[例3]A、B物體在F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勻速運動(如圖7所示),A所受摩擦力是( )。
A.A在兩圖中都有 f且與F同向
B.A在兩圖中都有f且與F反向
C.A在兩圖中都無f
D.A在甲圖中無f,在乙圖中有f,且與F同向
解析:在圖7甲中,由于物體A做勻速運動,因此物體A受力平衡。因為其在水平方向沒有外力作用,即得物體A不受摩擦力作用。在圖7乙中,由于物體A做勻速運動,因此物體A受力平衡。通過受力分析可知,在力F的方向上,物體A上有一個重力的分力,且方向是向下的,此時物體A要想處于平衡狀態(tài),就必須滿足f=mgsinθ。故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