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輝+++陳振榮+++尚偉民
關(guān)鍵詞:呼啦圈;籃球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5-0071-02
一、在投籃教學中的運用
作用:緩解籃球場地不足,提高練習密度,特別適合投籃教學的初學者。
1.固定籃圈
制作:先將兩條約35m的長繩擺成相距與呼啦圈直徑等長的平行線,然后將呼啦圈間隔約2m分別固定在兩條長繩中間,長繩兩端各留5.5m用于固定。最后將一條繩子兩端分別穿過籃圈后拉緊固定,另一條兩端分別直接拉緊固定在籃架立柱上,即形成垂直狀組合籃圈。也可將兩端的線頭分別拋穿過球圈兩側(cè),多拋繞幾圈,然后拉緊固定在籃架立柱上,就形成水平狀組合籃圈。
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限定相應的投籃線,學生需在投籃線后完成投籃,可進行投籃比賽,或運球(傳球)+投籃比賽等(圖1)。
建議: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及身高,自主地調(diào)整籃圈的高度。
圖1
2.移動籃圈
制作:截取直徑16mmPVC線管約25cm作為固定插管,使其與呼啦圈成切線狀,用膠帶纏繞牢固,留出約10cm不纏膠帶作為插管用,然后將插管插入約2m直徑20mmPVC線管(作套管),即做成一個移動籃圈。
方法:使用時,一人兩手扶住套管,投籃者站在規(guī)定的投籃線后完成投籃(圖2)。
建議:根據(jù)需要可隨時升高或降低籃圈的高度。
圖2
3.活動籃圈
方法:在半場兩條邊線中間向場地內(nèi)各畫一個半徑約2m的半圓。將游戲者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每隊4-8人),每隊指定一人站于半圈內(nèi)手握呼啦圈作“活動籃圈”。游戲開始從中間跳球開始,雙方像籃球比賽那樣進行攻守對抗,獲球隊通過傳球,設(shè)法將球投進本方的“活動籃圈”,呼啦圈可任意變動,每投中一球得1分,防守隊設(shè)法獲得球權(quán)轉(zhuǎn)入反攻,游戲反復進行,在規(guī)定的比賽時間內(nèi),得分多的隊勝出(圖3)。
規(guī)則:①進攻隊員只準傳球,不準運球;②出現(xiàn)違例和犯規(guī)時,均由對方發(fā)界外球;③做“籃筐”的隊員,呼啦圈不得離手,不準離開圓圈,防守隊員不得進入圓圈。
建議:可男女混合游戲,女生每次投中得3分,或同性異質(zhì)分組,水平差的投中得2分。
圖3
4.扣籃籃圈
方法: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指定一名高個子作籃圈(一手或雙手上舉呼啦圈),其他隊員持球依次進行嘗試先原地扣籃、后行進間扣籃練習,體驗扣籃的快感(圖4)。
建議:可進行單、雙手的正手扣籃,或反手扣籃等練習;一定次數(shù)后,作籃圈的人與組內(nèi)身高相近的隊員互換。
圖4
二、在傳球教學中的運用
作用:發(fā)展傳球的準確性,培養(yǎng)合作意識。
1.固定目標物
制作:準備兩條約1m的長繩子,將一條繩子的兩端采用丁香結(jié)固定在呼啦圈上,兩個繩結(jié)相距約20cm,即成一個繩拉環(huán),同樣將另一條繩子系在呼啦圈的對稱面上即可。
方法:四人一組,兩人面對面拉住繩拉環(huán)處,將呼啦圈置于傳球者的胸腹之間,另兩人分別正對著站在呼啦圈兩邊(一人持一個籃球),限定適當?shù)膫髑蚓嚯x。發(fā)令后,傳接球兩人來回做傳接球,每次傳球須通過呼啦圈為一次有效傳球,當兩人均完成有效傳球5-10次后,迅速與拉呼啦圈兩人交換角色,直到原拉呼啦圈的兩人同樣完成規(guī)定的傳球次數(shù)為止,看哪組最先完成(圖5)。
建議:①呼啦圈由低到高,慢慢升高,或由高至低;②可雙手或單手傳球,也可傳球前先完成幾次運球;③傳球者可采用坐、蹲的方式傳接球,體驗下肢發(fā)力。
圖5
2.移動目標物
方法:四人一組,兩人面對面站立做移動目標物(一人持一個呼啦圈),另兩人分別站在移動目標物兩側(cè)做傳接球,限定適當?shù)膫髑蚓嚯x。發(fā)令后,手持呼啦圈的人將圈滾給對面的隊友,在呼啦圈離手到接住之間,持球隊員將球傳出并通過呼啦圈為一次有效傳球,當兩人均完成有效傳球5-10次后,迅速與作移動目標物的兩人交換角色,直到原移動目標物兩人同樣完成規(guī)定的傳球次數(shù)為止,看哪組最先完成(圖6)。
建議:①呼啦圈由地面滾動,接著相互低平拋,然后慢慢升高為拋物線拋出,也可反之;②可用“固定目標物”方法,兩人手拉呼啦圈兩邊的繩環(huán),作水平來回或垂直上下移動來完成傳球練習;③可雙手或單手傳球,也可傳球前先完成n次運球。
圖6
三、在運球教學中的運用
作用: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提高控制運球的能力。
1.區(qū)域限制
方法:將5-10個呼啦圈間隔1-2m擺成之字形,練習者手持一個籃球在起點線準備。發(fā)令后,練習者向前運球到第一個呼拉圈,然后在呼啦圈內(nèi)完成10次運球,接著到第2、3、4個……呼啦圈,同樣各完成10次運球,直到最后一個呼啦圈完成運球為止,看誰最快完成即為勝出(圖7)。
建議:①可以采用接力的方式進行;②也可運球結(jié)束后接投籃。
圖7
2.高度限制
方法:甲乙兩人一組,甲右手持球做原地低運球準備,乙持一個呼啦圈平放于甲的右膝邊。開始后,甲用右手在呼啦圈內(nèi)進行低運球10-20次,要求每次反彈球的最高點在呼啦圈平面處,完成規(guī)定運球后,乙將呼啦圈移到甲的左膝邊,甲換左手同樣完成規(guī)定的運球次數(shù),然后兩人交換角色。同理,將呼啦圈放于腰腹之間進行原地高運球練習(圖8)。
建議:可進行原地高低運球交換練習。
圖8
3.障礙限制
方法:將若干個呼啦圈間隔適宜距離擺成直線或之字狀,讓學生依次繞過呼啦圈(如障礙物)進行運球練習或比賽(圖9)。
建議:根據(jù)需要可將多個呼啦圈組合成一個障礙。
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