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文
一、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醞釀、朗潤、宛轉、賣弄以及烘托等,并理解它們在課文里面的意思。2.流暢地朗讀課文,并且理清課文的思路脈絡。3.對課文進行仔細地揣摩,明確文中景物描寫的特點、語言運用的準確性、生動性與優(yōu)美性等,尤其是比喻手法、擬人手法以及排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并且明確課文所用到的景物的描寫手法等。4.感受作者字里行間喜愛春天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的重點:
1.學習課文里面的寫作手法,例如:比喻手法、擬人手法、排比手法與襯托手法等。2.能夠復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圖。3.理解文章末尾三個比喻句的含義。
(二)教學的難點:對課文進行仔細地揣摩,明確文中景物描寫的特點、語言運用的準確性、生動性與優(yōu)美性等,尤其是比喻手法、擬人手法以及排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并且明確課文所用到的景物的描寫手法等。
三、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通過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營造出一個溫馨、美麗而且自然的春天,使學生們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課文內(nèi)容。2.朗讀教學法:對語文的課文教學來說,朗讀訓練十分關鍵,要落實到教學的每個步驟里,使學生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習與體悟,進而體會文章意境的優(yōu)美性。
四、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先用導入語引出新課《春》:同學們,大家都度過了十幾個春天了,在大家眼中的春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發(fā)言,各抒己見。)接下來,我們學習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看看他對春天的描寫是怎樣的。
(二)介紹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F(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它的散文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洞骸反蠹s寫于1928~1937年間,朱自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其詩文初期創(chuàng)作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diào),而是對新鮮的格調(diào)與歡快的情緒進行鮮明的表現(xiàn)。
(三)檢查預習,學習字、詞并注音
醞釀、嘹亮、撐傘、蓑笠、稀疏、抖擻、安巢
(四)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播放錄音)
1.對課文進行范讀時,應該注意朗讀時的語氣把握、語速把握、語調(diào)把握以及重音把握等,并且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①課文圍繞“春”寫了什么?②請同學們按照行文的順序?qū)⑴未?、繪春與贊春劃分出來。③《春》這幅風景畫是由哪幾幅畫組成的?請描述每幅畫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
(五)探究質(zhì)疑
1.第一部分,在文中,作者迎接春天到來的心情是怎樣的?文中哪個詞語體現(xiàn)出春天還沒有來到?(“盼望著”;“近”)“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
2.第二部分,當春天走到作者面前的時候,作者看到的是什么?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①看到了山,水,太陽。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②文章通過哪幾個詞語來表現(xiàn)春回大地時萬物復蘇的特點?
1)春草圖:朗讀或者齊讀,并且對春草的特點進行思考,并找出描寫春草特點的詞語。(提示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嫩嫩的、綠綠的、一大片一大片等)
①把“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更好呢?請說明理由?!般@”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里?②作者為什么要將小孩的相關畫面穿插到對春草圖的描繪過程中?提示:小草與小孩子所具有共同點是什么?
2)、春花圖:(自由閱讀第四段)思考:第四段描繪了春天花的哪些特點?繪景時哪些詞用得精確?哪些句子寫的生動形象呢?
3)、春風圖:(抽同學朗讀)提問:
①議一議,在課文中,作者借助那幾樣事物來對風進行表現(xiàn)?②作者所借助的事物里,哪一種事物的描寫最為詳細?追問:用哪些詞呢?
4)、春雨圖:齊讀課文的第6段,結合老師所投的影片里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回答。
①文中是怎樣描寫春雨圖的?②三種比喻手法如何從側面對春雨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描寫?
5)、迎春圖:找學生來朗讀課文的第7段自然段,提出問題,并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回答。
①前幾幅是寫景物,這幅寫的是什么?②作者用哪些詞句寫人們迎春的心情?
(六)齊讀文末三段。學生質(zhì)疑,然后老師提問。
①為什么作者要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②為什么作者要把春天比喻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這個詞怎樣解釋?③為什么作者要把春天比喻成“健壯的青年”?
教師小結:這幾個比喻十分貼切,而且表現(xiàn)力豐富,它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春天剛來到人間那種“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潑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強”的特性。將春的活力十分形象生動而且活靈活現(xiàn)地描寫寫出來,使主題得到了更好的深化。
五、課堂總結
本文作者描繪了生氣勃勃、絢麗多彩的春天景象,頌揚了春天的活力,抒發(fā)了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勵人們珍惜春光,奮發(fā)向前,去創(chuàng)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春天。
全文由盼春、繪春、頌春到追求和春天一樣美好的生活作為結尾。構思何等精巧,結構多么嚴謹。從這篇文章,還可以看到,作者通過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抓住春的特點,用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來描繪春天的景色,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讀者如觀其景,如聞其聲,真是品嘗不盡,其味無窮。
六、布置作業(yè)
積累詞語、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