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學生作文起步階段,由于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語言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老師們總覺得教起來比較困難。導的太少,學生似懂非懂;導的太多,學生又容易千篇一律。作為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更要以學定導,順學而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我們要進行寫作教學的具體分析,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情感體驗,寫出屬于自己獨特體驗的內(nèi)容。
學生是有差異的主體。教師有效引導這些個體的差異性,寫作便會釋放學生個體獨特的情感體驗。
一、情節(jié)發(fā)展的多元構思
案例一:
三年級第七單元,我們安排了單元作文練習——編寫童話故事“半個西瓜”?;谶@個單元的童話故事閱讀,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童話故事表達方式。課堂上,我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
一天,萊克在路上走,忽然半個西瓜從天而降。“咚”的一聲,落到了萊克的眼前,萊克拍拍腦門,一看,哈哈,原來是半個西瓜!
于是,孩子們的思維便激活了。萊克看到這半個西瓜,會有哪些有趣的想法?寫在紙條上??凑l的想法最有意思?
我把學生的奇思妙想都一一羅列:搖籃、戰(zhàn)船、卡車、房子、望遠鏡、城堡、秋千、滑滑梯、帽子……
這樣多元化的想象引導,讓學生從作文的內(nèi)容選擇走向了多元,避免學生都只往一個方向思考,內(nèi)容千篇一律。
后來我又引導學生繼續(xù)探討:你覺得哪個想法很好玩?說說自己的有趣想法。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不僅習得了語言表達的方法,而且也得到了語言的具體應用。
這次的寫話訓練主要抓住了不同的想法,來設計萊克的半塊西瓜的用處。學生把西瓜皮做成了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玩意……
后來在導寫課后,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性的問題:學生在重點描寫發(fā)明制作后,結(jié)尾幾乎是同一個形式:做好以后,萊克的心情以及大家的評價。
我忽然發(fā)現(xiàn)由于自己對于故事的結(jié)尾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多元思考進行引導,而是直接讓學生往自己提供的方向去寫,所以結(jié)果也就可想而知。我想如果讓學生再深入想象思考:這么有趣新鮮的東西做好了,萊克想用它去干什么呢?這樣因為前面的制作不同,結(jié)果便也個性豐富起來。
在全班交流中,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并在思維的碰撞中,尋找最佳立意和最佳構思。這樣一導,學生對結(jié)尾的想象又開始變得妙趣橫生。一堂作文課的引導不是在追求共性的同時把學生的個性抹去;而是在共性的梳理中,讓個性得到極致流暢的發(fā)揮。
二、個性化角色的多元構思
案例二:
“落葉的旅行”——我們?nèi)昙墝W生的讀書節(jié)作文競賽題目:想象落葉飄呀飄呀,會去向哪里,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很多孩子在作文中的想象力很豐富,創(chuàng)編了豐富有趣的童話故事。后來我在閱讀學生作文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性的問題:許多孩子會順著自己已有的閱讀體驗構思故事情節(jié),如落葉飄到了什么地方,誰發(fā)現(xiàn)了,把它當做了什么,然后怎么做。
怎樣引導學生對“落葉的旅行”進行多元化的故事續(xù)編呢?根據(jù)這個題目,引導學生多元化想象的切口如下:
想象
角
度
的
引
導 落葉會飄到哪些地方 落葉遇到了什么,它會有什么奇思妙想? 落葉的角色多元
池塘、校園、馬路、樹洞里……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小動物…… 它是一個魔法師:變成了小螞蟻的運動場;它變成了小朋友的書簽……它是一個愛心小天使:幫助小螞蟻過河;幫助小甲蟲蓋被子……它是一個旅行家:它一路看到了很多美麗的風景;它是一個……
通過幾個想象切口的多元化引導,讓學生對這片落葉進行不同的角色定位,這樣落葉的旅行開始變得多姿多彩。
我想在作文起步階段,我們更要關注和保護學生的個性想象力,為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提供個性語言的空間。通過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獨特的想象,我們的作文也會變得多姿多彩,靈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