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去河里挑水時,沒注意,水里帶來一只小蝌蚪。老方丈看到了,就走過來說:“放到玻璃瓶里養(yǎng)些天吧,看它有什么變化,然后再放它到河里去不遲?!?/p>
小和尚就把小蝌蚪暫且養(yǎng)起來,大概過了半個月,小蝌蚪的長尾巴明顯地短了許多,后腹部位還長出了兩只小腿兒;又過了十多天,小蝌蚪的尾巴更短了,嘴巴下邊也長出了兩只小腿兒。
不知又過了幾天,小蝌蚪的尾巴徹底不見了,終于變成了一只綠色的小青蛙。老方丈捧著玻璃瓶看了又看,然后對小和尚說:“你可以放它回歸大自然了,它終于由原來的蝌蚪變成青蛙了,阿彌陀佛。”
小和尚又去挑水時,就把小青蛙給放了,回來的路上,他遇到老方丈從山上下來,居然背著一捆樹枝。他非常困惑地對老方丈說:“您這么大歲數(shù)了,為什么還要親自上山砍柴呢?” 老方丈笑笑說:“我不是去砍柴,我是去為小樹們超度,樹木不如蝌蚪,它們的‘尾巴不會自行消失的,務(wù)必讓人動手砍去才行?!?/p>
直到這時,小和尚才幡然醒悟,一下子拋去了許多煩惱和憂慮,道行猛然長了許多。蝌蚪不收尾成不了青蛙,苗木不砍枝成不了大樹,人生不及時取舍和抉擇就難以完成出類拔萃的功業(yè),這就是適當(dāng)舍棄的曠世哲理。
(潘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