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滲透和廣電改革力度的加大,廣電內部、組織結構和隊伍結構都有較大幅度的調整,由此給廣電工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作為工會工作者,必須深刻認清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深化管理,爭創(chuàng)亮點,借力借勢,全力推動廣電工會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新形勢;工會;新媒體
一、新形勢下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一)工會會員隊伍群體分化更加明顯,工會工作的對象更為復雜
隨著廣電機制改革,工會會員中出現(xiàn)了不同層面的群體。一是公務員、事業(yè)身份群體。這類全體往往是外單位的黨政領導班子,經(jīng)組織部門安排進入廣電集團。二是“白領”會員群體。主要是內部中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高級職稱人員。這類群體以事業(yè)人員及單位局聘人員為主。三是普通非局聘編外人員。受地方編制影響,目前該類群體是廣電內部從事具有一線新聞媒體工作的員工,也是人數(shù)較為龐大的群體。
(二)廣電內部不同群體對工會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來,各種人事、勞動、勞務關系復雜、多變,由于身份決定薪資,各類群體對單位、對工會的福利標準、活動開展、維權意識也不斷加強,工會組織活動的壓力也不斷加大,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豐富活動內涵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
(三)不同收入和等級造成工會會員維權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單位為吸引和留住一些有高級職稱及技能的專業(yè)人才,在薪資上在一定程度上會向管理人員和專技人員適當傾斜,這使得一個單位內部不同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所拉大。由此導致各類維權事項也存在從單位內部走向外部的可能,加大了工會會員管理的難度。
二、新形勢下工會工作應貫徹的新思路
新形勢下,認識和研究當前工會工作所遇到的新的挑戰(zhàn),才能切實把廣電工會建設成為組織健全、制度完善、維權到位、服務有力、作用明顯、黨組靠得住、行政離不開、職工信得過的基層工會組織,為此,需要不斷探索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廣電工會新路子,關鍵要在思路上轉換理念。
(一)“求變”思想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為媒體人,不僅要在做好對外媒體工作工作時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報道思路,更要在內部隊伍建設管理上加強思路變革,以變應變,找準定位,尋求工會工作與日常媒宣工作的最佳結合點與形式多樣化,改變工會工作孤軍奮戰(zhàn)的局面,與黨建、黨政工作形成合力,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二)“求實”思想
工會組織作為一個單位內部全體工會會員的“娘家人”,在保障會員權利、服務會員福利、豐富會員活動上,要堅決摒棄形式主義,必須突出重點、講究實效。這事關工作的方式方法問題,也事關工會工作作風問題。
(三)“求?!彼枷?/p>
當前,工會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得到了進一步的顯著提高,工會工作內容和領域也得到了不斷的擴展和外延。對此在配備工會干部時就必須克服“可有可無”的思想,加快工會干部隊伍的專業(yè)化培養(yǎng)進程,為更好地履行工會職責、提高工會工作的主動性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三、新形勢下工會工作可采取的新策略
(一)載體模式創(chuàng)新
當前,信息時代活力全開、高速發(fā)展,為此,在開展工會工作時就應該順應這種信息化發(fā)展的新趨勢,借助媒體人在新媒體運用中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不斷發(fā)揮新媒體的低碳和高效優(yōu)勢,對工會工作內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等進行改進,要借助新媒體的時效性、開放性、交互性等獨特性質,創(chuàng)新改革工會工作開展的載體平臺。如借助廣電對外微信、公眾號開發(fā)的技術優(yōu)勢,在單位內部也積極開發(fā)工會會員新媒體聯(lián)絡載體,開設內容新穎、主題健康等主流板塊,加強主旋律的宣傳、滲透、引導的力度,形成特有的廣大工會精神風貌、文化品格,通過網(wǎng)絡實現(xiàn)全系統(tǒng)的資源共享,不斷增強工會工作和工會教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新穎性,為職工提供生活資訊、情感交流、心理減壓、工作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實現(xiàn)從多層次到零距離的同步教育,從而不斷提升工會工作的實際效果。
(二)交互方式創(chuàng)新
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工會信息發(fā)布模式。通過構建由上級工會——基層工會——廣大職工組成的“金字塔式”微信群,實現(xiàn)信息的逐級傳遞和“點對點”的全覆蓋,定期對“金字塔式微信群”的傳播效果進行評價,探尋優(yōu)化傳播效果的方式方法。采用話題摘要模式,結合相應的網(wǎng)絡語言,通過個性化的表達方式,重點加強反映工會工作特色的原創(chuàng)微信,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工會工作,以更加平和的方式、接近職工的方式傳播信息,顯現(xiàn)出工會工作的親和力和人情味,通過正能量的傳播,為職工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空間,從而形成互動、親和的工會新形象,縮小工會與職工之間的心理差距,進一步提高工會工作的影響力。
(三)內涵創(chuàng)新
在物質不斷豐富的今天,個人的內心精神層面的互動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集體給予職工的關心關愛的深層次需求。當前,網(wǎng)絡信息爆炸,正負能量充實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作為工會會員的一個組織機構,工會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究工會活動的內涵是否達到了會員的內在所需,由此贏得會員的受眾,讓他們感興趣。如現(xiàn)代生活壓力加大,工作節(jié)奏過快,很多人屬于亞健康。為此,工會可以利用內部微信公眾號或APP引進心理專家在線咨詢模板,給予心理支持,有針對性的對會員進行引導、干預和治療,疏導會員在面對困境時不安情緒,提前預警,早期干預。
四、結語
在自媒體時代,個人需求的差異化程度不斷提升,作為新聞人的工會組織更應該時刻關注會員的內在需求,讓不同群體的會員都能在工會大家庭中尋找到一種歸屬感,同時也通過創(chuàng)新模式載體,給廣大工會會員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充分表達自我的渠道,由此借助新媒體的多樣化加強會員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大家都能共享專業(yè)知識,分享生活經(jīng)驗,獲得集體依托感。
作者簡介:
周浩(1974.01-),男,浙江寧波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廣電中心工會專職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