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張潔 ??
摘要:湖南攸縣的譚某與深圳的王某訂立一份標的物為西周夔龍紋雙耳三足圓形鼎青銅器的買賣合同,王某與譚某合意快遞交貨,譚某通過順豐速運將此“古董”快遞至深圳,但王某收到貨物開箱驗收時發(fā)現(xiàn)該青銅器碎裂毀損。
我國合同法中并沒有規(guī)定快遞服務合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4條“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guī)定”,故本文對快遞服務合同參照《合同法》中第304條至316條關于“貨運合同”的規(guī)定展開論述。
關鍵詞:快遞 古董 賠償 法律
中圖分類號:F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67-01
一、法律關系客體之標的物的合法性
要明確的前提是,假設糾紛涉及的“古董”是“真品”,才會產(chǎn)生認定矛盾,如果是“贗品”,那么作為一般易碎制品,屬于合法的合同標的物。
1. 法律標準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50條,糾紛所涉“古董”可以通過買賣合同依法流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37條、《郵政法實施細則》第33條、《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guī)定》等關于禁止或限制寄遞的物品規(guī)定可以看出,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旨在保護國家利益、社會秩序以及寄遞安全,并不干涉承運人選擇寄遞較為困難的易碎制品,更不涉及寄遞貨物的價值限制。因此,依法流通的“古董”作為快遞服務合同的標的物并不違法。
2. 行業(yè)規(guī)范
對于貴重物品的寄遞服務上,各大快遞企業(yè)均推出保價服務,來保障寄遞的安全。而對于易碎制品,少有快遞企業(yè)列入禁止寄遞的范圍,筆者僅在順豐速運的服務中,其針對價值超過2萬元的物品推出特安服務,而該服務為“平衡風險”不收取易碎品。
筆者認為,對于依法流通的“古董”,既沒有法律規(guī)范將其列入限制或禁止投遞的物品范圍,也沒有行業(yè)規(guī)范限制其投遞,是否收寄易碎品是快遞企業(yè)單方防范風險的措施選擇,因此作為本文中快遞服務合同的標的物之依法流通的“古董”具有合法性。
二、保價條款的合法性
在《快遞服務》郵政行業(yè)標準中明確快遞運單為服務格式合同。根據(jù)《郵政法》第22條、第59條以及《合同法》第39條的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一)合法的格式條款
筆者認為,快件保價賠償是快遞服務合同雙方意思自治原則和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的體現(xiàn)。①一方面,寄件人在填寫快遞詳單時,快遞企業(yè)驗示寄件人的寄遞物品,并提醒注意是否保價,而寄件人作出選擇并簽字確認后,即接受了有關損失賠償?shù)囊?guī)定,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快遞企業(yè)推出保價服務,對于價值高、運輸難度大的物品,需要付出更高的注意義務來完成服務合同的履行,寄件人為此服務支付更多的資費符合公平原則。
(二)不符合無效情形
根據(jù)《合同法》第40條、第52條和第53條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快遞企業(yè)的保價條款并未免除自己的責任,或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等情形。②當寄件人填寫物品真實價額而快遞企業(yè)完成基本驗示并同意寄遞時,快遞企業(yè)承受面臨賠償寄件人填寫的價額風險,同時寄件人也認可承受損失賠償最高限額的規(guī)制,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擁有足夠的選擇權,沒有被免除責任或排除權利。
(三)基于可預見損失規(guī)制
根據(jù)《合同法》第113條,當承運人與寄件人做出關于寄遞物品最高價值的約定后,承運人與寄件人已經(jīng)對合同雙方可能承受的最高損失風險達成一致。③當寄件人寄遞不如實告知物品的真實價值,寄遞超過其明示最高價值的物品,超出了承運人的預期,對超出可預見范圍外的損失,承運人不應承擔責任。
三、賠償范圍的確定
本文涉及的糾紛中,青銅器全部碎裂,達到《快遞服務標準》中快件價值完全喪失的標準。根據(jù)《合同法》第312條有關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和賠償限額的規(guī)定,《快遞服務標準》附錄A3中明確賠償標準為,快遞服務組織與顧客之間有約定的應從約定,沒有約定的,快件完全損毀,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購買保價的快件,快遞企業(yè)按照被保價金額進行賠償;沒有購買保價的快件,按照郵政法、郵政法實施細則及相關規(guī)定辦理?!多]政法》第47條規(guī)定了未保價的給據(jù)郵件損失的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在《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20條、《快遞條例(征求意見稿)》第19條中均有類似的規(guī)定。
綜上,該保價條款有效,即快遞服務合同雙方當事人有約定,且快遞企業(yè)盡到了明示告知義務,不存在不能援引該條款的情形。故如果該糾紛中“古董”為真品,且承運人不存在免責事由,則賠償范圍按照糾紛中保價款3萬元進行賠償,且快遞企業(yè)應免除本次快遞運輸該損失物品的服務費用。但若承運人認為寄件人存在欺詐,保價金額虛高,則承運人應承擔證明責任以免除保價金額部分的賠償。④
注釋:
①孫曉琳.快遞保價運輸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9(15).
②楊立新.確定快遞服務丟失貨物賠償責任的三個問題[J].中國審判,2012(58).
③法律出版社專業(yè)委員會編.合同違約索賠技巧和賠償計算標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④吳可征.保價金額不實的認定——河南洛陽中院判決嚴正康訴郵政所等郵寄服務合同糾紛案[J].人民法院報,2014(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