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林
5月14日,舉世矚目的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郵政于當日同步發(fā)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紀念郵票一套1枚。回顧中國發(fā)行的“一帶一路”題材郵票,方寸之間展現了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和無窮魅力。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非、歐的古代陸上商業(yè)貿易路線。2012年8月1日,中國郵政發(fā)行的《絲綢之路》特種郵票一套4枚,小型張1枚。郵票畫面以中國沿途的勝地、文物為主圖,以絲綢、駝隊、馬隊和浩瀚大漠等為背景,展現了昔日絲綢之路的風土人情。
“海上絲綢之路”又名瓷器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2016年9月10日,中國郵政發(fā)行了《海上絲綢之路》特種郵票一套6枚,小全張1枚。郵票名稱分別為“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海上交通”。郵票圖案取自中國近年來在對外交流、經濟建設、能源開發(fā)等領域的重要成就,主體元素包括高速列車、DNA結構圖和海上鉆井平臺等突破性創(chuàng)造,背景部分采用了希臘巴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和中國天壇等標志性建筑物。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為紀念鄭和在航海史上的偉大功績,中國郵政部門曾兩次發(fā)行紀念郵票。1985年7月11日,原郵電部發(fā)行了《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4枚。圖案分別為“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和平的使者”、“貿易與文化交流”和“航海史上的創(chuàng)舉”。郵票采用工筆重彩兼寫意的表現手法,繪制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和動植物,展現出濃郁的異國風情,給人身臨其境之感。2005年7月11日,中國郵政又發(fā)行了《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3枚,小型張1枚。郵票借鑒中國傳統(tǒng)木版畫藝術形式,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分別描繪了“鄭和像”、“睦鄰友好”和“科學航海”三幅圖畫,構圖、造型和色彩處理簡潔明快。小型張通過滿幅畫面中彩帶飄揚的船隊,表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觀景象。船只上方的日月圖,既表現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漫長歷程,又增添了畫面的設計感和裝飾性。
玄奘,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后世俗稱“唐僧”,是中國佛教史上偉大的譯經家,開辟中國譯經史的新紀元,被稱為“中國佛學界第一人”。2016年9月4日,中國郵政發(fā)行了《玄奘》特種郵票一套2枚,小型張1枚,圖案分別為“西行求法”、“東歸譯經”和“玄奘像”,以“玄奘取經講經”的經典故事弘揚“一帶一路”戰(zhàn)略。
遨游在郵票上的“一帶一路”,似乎激勵我們應以史為鑒,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積極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fā)展。
(責編 陳 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