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艷
【摘要】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的效果。方法:納入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3例進行分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則應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比較兩組干預結果和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乳腺癌疾病知識掌握度、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的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對乳腺癌疾病知識和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知,并提高遵醫(yī)行為,改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品管圈活動; 乳腺癌患者; 術后功能鍛煉; 落實率;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093-02
品管圈是指在相同或相近工作場所人們自發(fā)組成團隊,經集思廣益和團隊合作,遵循一定活動流程,用品管手法和科學統(tǒng)計工具解決工作問題的一種方法,其在臨床中也被廣泛應用。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疾病,臨床發(fā)病率高,多需進行手術治療,但術后可能存在上肢活動受限等癥狀,因而,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對加速患者肢體活動恢復至關重要,但多數(shù)患者因對功能鍛煉意義認識不清,存在功能鍛煉落實率低的現(xiàn)象[1]。有研究顯示,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中應用品管圈活動進行管理,可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2]。本研究納入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乳腺癌患者83例。根據管理方法的差異將83例乳腺癌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對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乳腺癌患者83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具有正常溝通能力、聽力;文化水平均在小學及以上。排除標準:除外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合并嚴重機體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的患者;文盲者。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3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42例,年齡26~72歲,平均(46.34±6.13)歲;文化水平:小學10例,中學19例,大學13例。對照組患者41例,年齡26~71歲,平均(46.17±6.29)歲;文化水平:小學10例,中學19例,大學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則應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發(fā)揮圈員智慧,完成乳腺癌患者術后護理工作,具體如下。(1)組圈。先由相關人員組成圈員,并定出圈長1名,負責統(tǒng)一協(xié)調安排活動。(2)確定主題。圈員群策群力,發(fā)揮集體智慧,通過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現(xiàn)狀的討論,確定主題-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的提高。(3)制定計劃和明確目標。確定本次的管理目標為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4)計劃落實。第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培訓和操作技能訓練,提高其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提高其溝通能力,以正確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第二,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乳腺癌發(fā)病知識的認知,并意識到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對術后肢體活動恢復的重要性,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同時,加強家屬對患者的支持和監(jiān)督作用,以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和依從性。第三,對肢體功能鍛煉進行量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功能鍛煉計劃,每日量化訓練,督促患者落實[3-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結果和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乳腺癌疾病知識掌握度、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認知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乳腺癌疾病知識掌握度、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乳腺癌術后可出現(xiàn)上肢靜脈回流受阻,發(fā)生上肢水腫消退、積液、積血,甚至皮瓣壞死,術后加強功能鍛煉對改善上肢功能意義重大,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可有效促進術后上肢靜脈回流,可加速上肢水腫消退,減少積液、積血,降低皮瓣壞死和上肢嚴重水腫發(fā)生率,促進患肢功能的恢復和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5-6]。但多數(shù)患者受疼痛影響或對術后功能鍛煉認知不高,容易存在鍛煉依從性低下的情況,亟需一種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
品管圈活動具有見效快、操作簡單、可持續(xù)等優(yōu)勢,有助于充分繼發(fā)圈員潛能和士氣,提高其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醫(yī)療服務質量的改善。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可發(fā)揮圈員集體智慧,提高調查溝通、文獻查閱和數(shù)據統(tǒng)計能力,明確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低下的原因,并促進團隊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提高,制定更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干預計劃并落到實處,可更好維護護患關系,獲得患者、家屬理解和信任,提高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加速上肢功能康復[7-9]。品管圈活動的開展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培訓和操作技能訓練,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綜合發(fā)揮了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的多重監(jiān)督作用,其對訓練目標進行量化,可更好提升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乳腺癌疾病知識掌握度、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落實率的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對乳腺癌疾病知識和術后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知,并提高遵醫(yī)行為,改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丁娟.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乳腺癌患肢功能鍛煉缺陷率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16):2003-2006.
[2]張雙,趙立影,陳雪,等.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評價[J].吉林醫(yī)學,2016,37(4):1012-1013.
[3]劉莉,周崢,薛永鳳,等.品管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功能鍛煉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14(6):164-166.
[4]賈麗華,蔡綠花,盧彩萍,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遵循率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888-889.
[5]金艾香,章小飛,沈利鳳,等.品管圈活動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肢體功能鍛煉依從性[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24(3):51-54.
[6]粟英,劉延錦,韓娜,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功能鍛煉遵循率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11):131-133.
[7]李恬秋.品管圈活動在產婦產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2):25-26.
[8]吳友鳳,羅鳳.應用品管圈提高乳腺癌患者對性生活的正確認識[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3):3308-3309.
[9]朱珠,周暉,張翔娣,等.品管圈活動在產婦產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6):5-8.
(收稿日期: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