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含鐵的藥物(鐵劑)是治療貧血的常用藥,品種較多,但主要成分大都是二價鐵。有些患者使用鐵劑治療貧血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常常自行加大用藥量,或者輾轉(zhuǎn)求醫(yī),原因在哪里呢?
診斷是否正確
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貧血的種類也不少,并非所有的貧血都可用鐵劑治療。例如,營養(yǎng)不良巨幼細胞性貧血,需要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問題在于骨髓的造血功能差,也不是鐵劑能解決的。鐵劑治療對象是:小細胞、低血色素性貧血,少數(shù)雙相性貧血,其病因多為長期、慢性小量失血或大出血后期,營養(yǎng)成分中缺鐵等。
解決辦法:向醫(yī)生提供詳細病史,做一次準確、全面的血常規(guī)檢查,醫(yī)生即可作出分析,對貧血做到“對號入座”。
有無相關疾病在身
鐵質(zhì)進入體內(nèi),要有一定條件才能吸收,這主要是消化道,特別是上消化道生理、解剖情況正常,因為這是口服鐵劑進入體內(nèi)的主要區(qū)間。如果服藥者做過胃切除及胃腸吻合術、十二指腸手術,或患有重度萎縮性胃炎、低胃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即便不停地服藥,鐵質(zhì)也是難以進入體內(nèi)發(fā)揮作用的。
解決辦法:繞過經(jīng)胃腸道吸收這一關,選用可供肌肉注射鐵劑能解決這類問題。這類鐵劑有右旋糖酐鐵、山梨醇鐵、含糖氧化鐵等。
失血病變是否還在進行
鐵質(zhì)在體內(nèi)的代謝情況就像一個蓄水池,有出有入,并且有一定量的儲備。缺鐵性貧血患者不但“入不敷出”,儲備也早已耗盡,這時放進少量水,顯然于事無補。這個例子說明,如果失血病變?nèi)栽诶^續(xù),鐵劑治療當然難以收效。
解決辦法:找出失血病因。易被忽略的原因有:內(nèi)痔、胃腸道腫瘤、月經(jīng)過多等,同時加以針對性處理,并適度延長鐵劑治療時間。
是否服藥時間不當
飯后立即服用鐵劑,雖然可以減輕鐵劑對胃腸道的刺激,但會影響鐵劑吸收。
解決辦法:飯后1小時服用最好。
是否服用維生素C過多
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質(zhì)吸收,但如果每日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時,反而會阻礙鐵質(zhì)吸收,正所謂“物極必反”。
解決辦法:每日攝入50~100毫克維生素C,可使鐵質(zhì)的吸收增加2~4倍。
是否藥物配伍不當
常言道“冤家路窄”,如果服鐵劑的同時,服用胃舒平、氫氧化鋁、三硅酸鎂、四環(huán)素、碳酸氫鈉(小蘇打)、鞣酸蛋白、各種磷酸鹽、鈣劑等,會影響鐵質(zhì)吸收。
解決辦法:盡量不同時服用這些藥物,必須要服用的話,可服鐵劑半小時后再服其他藥物。
服藥期間沒有注意飲食
服鐵劑時如喝茶,茶葉中的鞣酸能與鐵質(zhì)結合成鞣酸鐵。鞣酸鐵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并且不止是紅茶,綠茶中的鞣酸含量比紅茶還要高3~4倍!咖啡中某些成分也干擾鐵質(zhì)吸收。某些水果,特別是未成熟時有澀味的水果,例如生柿子,也含有很高量的鞣酸。
解決辦法:對含鞣酸類食物忌口。
是否體內(nèi)缺銅
銅能促進鐵的氧化、吸收、運輸、利用及合成血紅蛋白,和鐵可謂是“造血兩兄弟”。缺銅時,鐵劑難以發(fā)揮出好的療效,這一點常被忽略。
解決辦法:多吃些富含銅元素的食物,如牡蠣、動物肝腎、海魚、蝦、核桃、芝麻醬等,使“兩兄弟”合作、得更好。
是否停藥過早
補充缺乏的鐵質(zhì),促進血紅蛋白合成,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決辦法:在貧血癥狀明顯減輕,血常規(guī)檢查恢復正常水平后仍應繼續(xù)服鐵劑3~6個月,方能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