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暉
摘 要:老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和消化課上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但是如果作業(yè)太難太多,則會使學生的身心受到摧殘,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痛。
關鍵詞:家庭作業(yè);超難過量;后果
這是2015年5月5日的一條新聞:
在五一小長假期間,西安市車輛中學高一一班的數(shù)學老師給學生布置了25萬字的作業(yè),學生3天假除吃飯睡覺,全用來寫作業(yè),但還是有很多同學沒有完成作業(yè)。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聞已成往事,但老師給學生布置奇葩作業(yè)的事兒卻總在發(fā)生。
筆者就曾聽說某小學一年級的老師讓學生在寒假寫二十篇讀后感的事。“就是我們家長,寫一篇讀后感也夠嗆,小學一年級學生寫二十篇讀后感,這不是要人的命嗎?”家長抱怨著。這個假期,孩子在憂愁中度過,他不能痛痛快快地玩,那二十篇讀后感像一塊塊石頭壓在他的心頭,他不知道怎么寫。直到快開學時家長對著手機抄了好幾天才算把作業(yè)完成。這樣的作業(yè)顯然沒什么意義。讓一年級的學生寫這么多讀后感就是為難孩子。
假期如此,平時就更不用說了。常常有家長這樣講他孩子的語文老師:學一篇課文,就讓學生把這一課的生字每個寫一行,組兩個詞;學兩篇課文,就讓學生把這兩課的生字每個寫一行,組兩個詞;以此類推,到了期末復習時,課文學完了,學生可遭殃了,每天放學后把一學期學過的生字每個寫一行,組兩個詞。臨近復習,除了寫生字詞語近反義詞多音字,還有做不完的卷子。
孩子遇上這樣的老師真是一場噩夢,學習,對他們成了一種磨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的手指起了老繭,稚嫩的小身板,也挺不直了。一個個本該歡笑尖叫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憂郁無奈。他們成了機器,除了寫作業(yè)還是寫作業(yè)。
有一名音樂老師,他的孩子剛上一年級,他說:天啊,一年級學生搞得像要考大學似的,每天回來寫不完的作業(yè)。尤其是快要考試時,一天四份卷子是家常便飯,語文數(shù)學各兩份,孩子連練琴的時間都沒有。他現(xiàn)在正在打聽著給孩子轉學,只怕離了“虎口”,再進“狼窩”。
一位網(wǎng)紅作家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評自己的老師“動不動就讓背誦全文”。把上過的課文全部背會,這又是多少老師的絕招。
以上六個案例中,老師留的家庭作業(yè)要么學生沒有能力完成,要么數(shù)量太多,要么是機械抄寫,要么是全文背誦,又難又多,說作業(yè)是一種勞役絕不過分。
老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和消化課上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如果布置的作業(yè)太難太多,會有什么后果呢?
一、學生討厭老師
古人說得好:“親其人信其道?!崩蠋熢诓贾米鳂I(yè)時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本身就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很難想象一個用作業(yè)去奴役學生的老師會受到學生的喜愛。
很多老師認為小孩子天真爛漫,對老師只有尊敬和崇拜,老師說什么做什么都是對的。這真是臆想的自己正確。部分教師對學生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布置了超負荷的作業(yè)量,學生每天除了蒙頭寫作業(yè),根本沒有時間看書、玩耍。這就無形使得部分學生過重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學生心理受到壓抑,表面上老師很有責任心,而喪失選擇自由被迫學習的學生,他們把教師的行為看成是壓抑、侵犯,久而久之師生關系緊張、尖銳。
二、學生討厭學習
太多太難的作業(yè)成為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功課產(chǎn)生畏難情緒,找不到成功的陽光,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長此以往,破罐子破摔,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厭學、逃學的念頭隨之而生。如讓一年級學生寫讀后感的目的是想督促其多讀書,讀書,其作用本來就是“潤物細無聲”,越小的孩子他的感受越是零散模糊,寫讀后感只是把孩子剛剛燃燒起來的讀書的興趣撲滅,使他看到書就恐懼,更別說讀了。動不動讓學生背誦全文,其結果是,一篇篇生動優(yōu)美的文章在孩子眼里變得面目可憎。而一天寫一篇作文只會使學生痛恨寫作文。大量的作業(yè)消耗掉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消磨掉了他們的求知欲,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三、學生身心受到摧殘
在中國,有多少老師為了提高成績在虐待孩子,這個問題值得深思。有一個叫小文的孩子也被堆成山不會做的作業(yè)困擾著,成天做作業(yè),沒時間玩耍,頭發(fā)一掉一大把,個子也不怎么長。小小的孩子沉默寡言,每天上學都是愁眉苦臉的,回來也不高興,家長問話也是愛理不理的。上五年級時,他被本地的一所民辦學校錄取,一學期下來,孩子性格變得開朗了,在學校交了很多朋友,愛上了打籃球,個子長高了許多??梢姾A砍y的作業(yè)對學生的身心摧殘之深。
人的天性,有休息休閑的需要。一個成人,每天在工作之外有那么多休閑的時間,晚上回來可以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做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一個小小的孩子,每天上幾節(jié)課回來,他也很累很累,他的休閑怎么就成了偷懶,被看成罪過?南懷瑾說:人的生命,經(jīng)常需要與活動對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要休息的一種慣性姿態(tài),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機。
近些年,常有孩子因為完不成作業(yè)自殺。尹建莉說:“作業(yè)之痛”已成為了一種社會之痛,尤其是孩子們的最痛。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四、學生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謂養(yǎng)成,就意味著需要時間和堅持,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就像一粒種子開出花朵,一株小苗長成大樹,需要緩慢的努力和長期培育的過程。為了趕寫老師布置的過量作業(yè),有些同學眼睛看著書,手里寫著字,寫出來的字真是潦草之極,久而久之,形成了胡亂寫字的習慣。筆者發(fā)現(xiàn),在小學一年級時,學生還能一筆一畫地寫字,寫出來字的也規(guī)范。而到了二年級以后,字漸漸亂起來,這與作業(yè)越來越多越來難不無關系。因為要趕寫作業(yè),學生沒有時間閱讀,沒有時間深入思考,沒有時間細致觀察,沒有時間動手實踐。有些學生為了趕作業(yè),學會了敷衍了事,投機取巧。學生沒有時間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也就難以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習慣。
……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首“詩”:
商女不知亡國恨,一天到晚寫作業(yè)。
舉頭望明月,低頭寫作業(yè)。
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作業(yè)。
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寫作業(yè)!
人生自古誰無死,來生繼續(xù)寫作業(yè)!
作為一個學生,不寫作業(yè)是不現(xiàn)實的。而作業(yè)如果太多太難則會變成災難,成為一個人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老師,別讓作業(yè)成為一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