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義學
現場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已成為黨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黨校教學改革中繼續(xù)探索現場教學的路徑和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其科學性、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干部現場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現場教學基地建設、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瑕疵
一是投入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區(qū)縣干部現場教學基地可持續(xù)運用。部分區(qū)縣干部現場教學基地是在全市單項工作亮點的基礎上遴選申報的,地方政府基本上沒有為基地的打造投入多少專項資金。二是優(yōu)質師資資源整合不夠,制約了現場教學質量提升。三是管理使用不夠規(guī)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果,也給使用者帶來了廉政風險。
(二)教師的駕馭能力和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現場教學必須體現實效性,這必然要求教師針對教學現場中的事物所提煉出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要有較為深入全面的研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但是許多教師缺乏經驗,對現場教學較為陌生,不太清楚基本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要點,因而駕馭和掌控能力不夠,導致教學成效減弱。同時,現場教學也要求授課教師要提前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勇于奉獻的精神,如果缺乏這種敬業(yè)精神也必然會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
(三)現場教學中存在著“走過場”的現象
“走過場”問題的存在從本質上來講主要是由于對現場教學的理念、目標和要求認識還不夠全面和深刻,特別是授課教師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有圍繞現場情境進行深入的解剖,進而沒有形成系統(tǒng)完善的授課思路,特別是與時俱進結合實踐的啟發(fā)、引導不夠,導致現場教學變成一般性參觀考察甚至是變相旅游,出現了“轉了、看了、聽了、玩了、完了”的現象。此外,現場教學效果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點評。點評能否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富有啟發(fā)性、引導性,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掌握積累、現實問題、黨政方針的關注研究以及個人綜合素能密不可分。沒有經過持續(xù)的針對性較強的培訓,教師是難以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直接影響了現場教學的實效性。
(四)現場教學的保障和協調工作不夠到位
現場教學的選點一般都選擇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現場,對于被選中的地方政府或現場單位而言,他們最初是會全力準備的,力爭將其作為對外宣傳的窗口和樣本,但是隨著現場教學次數的不斷增加,會出現敷衍了事的傾向,而這種疲態(tài)直接影響到學員的學習情緒,使現場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現場教學前應該提前將一些相關的資料發(fā)放給學員并提前組織一些講解,并引導學員進行準備和思考,但是在實踐中教學部門往往忽略這一點,或者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實,致使學員在現場教學過程中因缺少事前的準備而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提高干部現場教學實效性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現場教學基地建設
1.加大投入,確保基地可持續(xù)發(fā)展。一是建立干部現場教學基地使用補貼制度。當地財政每年將基地使用補貼定額預算給當地培訓機構(黨校)或組織部在干訓經費中增加撥付基地使用補貼。二是根據培訓機構和基地教學需要建設必要的學員學習交流場地以及配備相應的教學器材等。三是預算一定的現場教學課題開發(fā)經費。
2.健全制度,規(guī)范全市干部現場教育培訓口徑和收費標準。一是要求黨校、行政學校、社會主義學院開展干部現場教學按照規(guī)范的現場教學流程進行,避免把干部現場教學搞成普通的參觀學習。二是統(tǒng)一制定對外干部現場教學收費科目和標準,以讓各地培訓機構收費、開支有據。
3.創(chuàng)新舉措,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一是推動資源共享工作,特別是要加大組織整合全市優(yōu)質師資資源的力度。二是全市舉辦現場教學師資研討班以加強師資培訓。
(二)細化“五字”教學流程
1.深入“備”。備,是指教學參與者在教學前的準備,是所有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主要是“備”主題和“備”現場。深入,就是要求教學參與者的準備必須達到一定的深度,唯有如此,學員才能夠有效結合其他環(huán)節(jié),進行比較分析,深度思考,體會現場教學基地實踐所體現的獨特性、創(chuàng)新性、典型性,才能啟迪思維。
2.深挖“看”??矗褪强船F場,是對教學基地的直觀感受。深挖,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要看到現場所呈現的直觀事物,更要理解現場背后所蘊含的東西。
3.深融“聽”。聽,就是聽當事人的介紹,是將“看”的感性認識進行深化和提高的過程。深融,就是要求學員以親歷者的身份融入事件、現場之中,深度感悟其探索之艱辛、品格之高尚、實踐之鮮活、創(chuàng)新之偉大。
4.深度“說”。說,就是指當事人、主持人與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深度,就是要求學員的提問、現場教學基地的當事人的回答、主持人的引導均要緊扣主題,有思想、能啟發(fā)。
5.深刻“評”。評,就是對現場教學的全過程進行點評,是現場教學的深化和內化的過程。點評要深刻,必須符合三個基本要求:總結經驗要緊扣主題和現場教學基地的實踐,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煉啟示要深入剖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化;啟迪思維要給予學員思想的觸動和思維的啟發(f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內化。
(三)固化“四者”主體職責
1.學員是核心者。在教學中,要求學員在課前做好思想準備和知識準備;課中要全身心地融入現場、感受現場;課后將及時交流總結。
2.主持人是引領者?,F場教學對主持人的素能要求比較高,要遴選理論功底深、思維清晰、表達流暢、應變能力強、善主持的人擔任。
3.當事人是扇情者。當事人一般是指向學員介紹情況并與學員互動交流的教學參與者,當事人在介紹和交流互動中,必須緊扣教學主題,使學員深度融入現場實踐教學中。
(四)優(yōu)化組織管理和教學評價
1.班主任要做好參加現場教學的班級、課程主持教師的溝通協調工作。一要組織好課程主持教師、服務人員等提前到現場教學基地,考察教學場地和路線;二要提前將現場教學的教學計劃發(fā)給每一個學員,使其做到心中有數,并要求學員積極配合教師;三要做好組織單位辦公室、財務、后勤等部門的聯絡工作,并及時、隨時與教學基地取得聯系,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2.學校要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一是對教學基地的評價指標。二是對學員學習情況的評價。三是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具體包括以下幾項子指標:一是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二是現場的引導、控制和總結能力。三是理論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