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在現(xiàn)代家庭中,很多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不容樂觀,彼此缺少必要的理解、交流和溝通,存在隔閡。教師應(yīng)該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驗,引導孩子走進父母的內(nèi)心世界,讓他們學會與父母溝通,懂得父母是我們生活中最親密的人、最值得信賴的朋友,營造和諧、平等、向上的家庭人際關(guān)系,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1.引導學生反思與父母形成隔閡的原因,逐步認識到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性。
2.增進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意識,幫助他們掌握一些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3.鼓勵學生經(jīng)常有意識地與父母進行溝通,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對象】
小學高年級學生
【教學準備】
1.對五、六年級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diào)查,并做好統(tǒng)計。
2.讓學生對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現(xiàn)狀進行認真思考,選出一件記憶深刻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3.請父母悄悄給孩子寫一封信,用信封封好帶給老師。
4.準備兩張一樣大小的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熱身,引出話題
師:同學們好!我們先來做個熱身小游戲(出示PPT):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紙,根據(jù)“對折、對折、再對折,然后撕去右上角”的要求獨立完成作品。
(學生各自動手,完成作品)
師:請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觀察一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形狀各不相同。
師:說得對,同樣的要求結(jié)果大不相同。如果還是根據(jù)這個要求,請大家再來做一次,并且期望大家的作品能基本一致,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生:短邊對折還是長邊對折呢?
師:長邊對折。
生:以哪個角為右上角?
師:開口最多的為右上角。
生:這個角從哪里開始撕?撕成什么形狀?
師:這個問題更具體,從2厘米的地方撕成扇形也很關(guān)鍵。
(學生再次完成作品)
師:請大家再次展示你的作品。觀察一下,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圖形基本一致了。
師:為什么一樣的要求,兩次的結(jié)果不同呢?
生:因為第二次在老師的引導下,大家的折法統(tǒng)一了,所以圖案也就基本相同了。
師:說得好!第二次,大家先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進行交流、溝通,統(tǒng)一了做法,最后達到了期待的效果。說說你對溝通的理解。
(板書:溝通)
生:我認為溝通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
生:溝通就是互相交換意見。
生:我覺得溝通就是雙方可以平等地敞開心扉說話。
……
師:溝通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是打開心靈的鑰匙。通過溝通,可以把雙方的意見、想法和觀點統(tǒng)一起來,再達成一致,這就是溝通的魅力。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聊一聊溝通這個話題。
二、問題呈現(xiàn),探究原因
師:暑假開學不久,施老師在“心語信箱”中發(fā)現(xiàn)了好幾封來信,都是咨詢?nèi)绾翁幚砼c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我挑選了一封,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老師:
您好!暑假開學了,我和媽媽之間的矛盾又開始了。媽媽對我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平時我考試成績稍微退步一點點,媽媽就會很生氣。每天放學回到家,她就嘮嘮叨叨問個沒完。最讓我生氣的是沒經(jīng)我的同意,她就給我報了數(shù)學、外語課外學習班,再加上周六練鋼琴,害得我雙休日幾乎沒有自己的閑暇時間。唉,我心里想什么她一點也不了解,還老把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真煩啊。老師,您說我該怎么辦呢?
小敏
師:小敏的煩惱是什么?
生:小敏的煩惱是媽媽對她的要求太高了。
生:除了要求高,媽媽不理解孩子,還擅自行動,不與小敏溝通就報了兩個課外學習班。
師:你們有過這樣的煩惱嗎?
(學生異口同聲:有過)
師:課前老師也做了一次小調(diào)查,對我們學校五、六年級的部分學生與父母的溝通問題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出示調(diào)查表)
讓我們來看一下調(diào)查結(jié)果:在“請你為目前與父母的溝通現(xiàn)狀打個分”中,打90分有60人,約占48%;打80分有38人,約占31%;打70分有21人,約占17%;打60分的有5人,約占4%。在“當你遇到不開心或煩惱的時候會主動告訴父母嗎”中,會的有84人,約占67%;不會的有40人,約占33%。在“當父母遇到不開心的事,你會主動安慰父母嗎?”中,會的有79人,約占64%;偶爾會的有45人,約占36%;在“你覺得與父母溝通不順暢的主要方面是什么”中,認為是學習的有39人,約占31%;認為是生活的有35人,約占28%;認為有其他的有50人,約占41%。
師:你們從這個調(diào)查結(jié)果看出了什么?(學生沉默)是不是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同學或多或少在與父母的溝通上有些問題,你們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生:父母不理解孩子,在學業(yè)上管得太多太嚴。
師:調(diào)查顯示,很多孩子與父母溝通不暢,你們認為原因是什么?
生:我們長大了,與父母有代溝,慢慢溝通就變少了。
生: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父母與孩子的脾氣不太好,他們不能心平氣和地交流。
生:父母有他們的難處,但孩子與父母沒有互相理解。
……
師:同學們分析得有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心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成人意識逐步增強,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這些成長中的變化往往會導致孩子與父母在生活中產(chǎn)生誤會、摩擦甚至對立。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關(guān)鍵還是看我們?nèi)绾螌W會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在黑板一邊寫下“孩子”,另一邊寫下“父母”,中間留足夠的距離,以備后來貼溝通方法)
三、故事分享,總結(jié)辦法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jù)學習活動單的提示,進行小組活動。
(出示學習活動單)
(學生們在組長的主持下進行小組分享活動)
師:小組活動時間到,請大組上臺分享,并把關(guān)鍵詞貼在黑板上。
(學生們一組組上臺分享,貼上各種溝通方法: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互相理解、懂得寬容、主動道歉、控制情緒、承擔責任、討論問題、達成協(xié)議……)
師: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溝通的辦法真多,非常好!看來你們已經(jīng)開始學著理解父母了。理解是最重要的,有了理解才能溝通,有了溝通才能拉近你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讓父母成為可信賴的朋友。
四、情境體驗,學習溝通
師:下面就請大家來當一回小導師,幫助小敏與媽媽通過良好溝通,解決小煩惱。請根據(jù)學習活動單的提示開展體驗活動。
(出示學習活動單)
(學生們在小組內(nèi)表演)
師:說說表演中的體會。
生:其實媽媽拿我與別人比并非壞事,我可以換一個角度,把他當成我趕超的目標,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
生:媽媽的做法有時真的不能讓我接受,但我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話講給媽媽聽,或者給媽媽寫一封信,相信媽媽也會理解的。
生:爸爸媽媽有他們的難處,有他們的煩惱。做孩子的也應(yīng)該多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別讓他們總發(fā)火。
……
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出,與父母溝通并不難。關(guān)鍵是要先理解父母,讀懂父母的心聲,然后選擇適合自己家庭的溝通方法來解決問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和處事原則,每個同學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
下面老師要送給大家一份神秘禮物——這是爸爸媽媽為自己最愛的寶貝準備的,信封里面有他們最想對你們說的話。讓我們輕輕打開,靜靜地閱讀,靜靜地感受……
(PPT配上圖片與輕柔的音樂,全體學生靜靜地閱讀著“父母的心聲”,讀著,讀著,有的學生開始流淚了,有的學生低下頭輕輕地抽泣著……)
師:書信自古以來就是溝通的好方法,我相信此時你一定也有很多的話語想要對爸爸媽媽說,現(xiàn)在請大家拿起筆來,盡情傾訴吧!
(播放背景音樂《懂你》,學生在音樂聲中盡情傾訴。教師可指名讀書信)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快要結(jié)束了,你們與父母之間良好的溝通已經(jīng)開始了,回家后把互動書信交給親愛的爸爸媽媽,讓他們知道孩子會尊重、理解他們,父母也應(yīng)該了解孩子的心聲。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讓我們與父母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閡;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誤會;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我相信你們與父母之間的心靈之橋會越來越美。
(教師邊總結(jié)邊用彩色粉筆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勾畫起彩虹橋,完成板書)
【教學反思】
在“游戲熱身”中,上課伊始,讓全體學生參與體驗一個心理小游戲“折紙”,一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二是通過兩次折紙的作品比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覺察,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初步感悟到溝通的重要,為課堂的深入展開做好鋪墊。
在“問題呈現(xiàn)”中,通過小敏的來信與問卷調(diào)查的呈現(xiàn),讓學生把關(guān)注點聚焦到自己與父母的溝通問題上,使教學更具有真實性與針對性。接著讓學生圍繞“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溝通問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教師進一步了解到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原有認識。這時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認識到要解決與父母之間的誤解與矛盾,首先須從我們自身學會溝通開始,進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尋找自己和父母理想的溝通方式。
在“故事分享”中,課前讓學生認真思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現(xiàn)狀,課堂上選擇一個能給自己或伙伴有啟示的故事進行分享,并一起歸納總結(jié)可行的溝通辦法,這樣讓課堂回歸學生真實的生活,促使學生進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引起伙伴共鳴。雖然孩子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零碎的、簡單的、幼稚的,但這些卻已構(gòu)成了他們未來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chǔ),也有助于他們的成長。
在“情境體驗”中,通過角色表演、書信互動,為學生找到了情感溝通與體驗的契合點。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乏誓言,但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學生的體驗讓課堂充實豐滿、生動美好。
【施健,江蘇省海門市新教育小學,教師】
責任編輯︱黃蜀紅
讀者熱線:010-62027830
欄目投稿信箱:zgdy_diyi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