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武
【摘要】課堂提問將教師、學生、教材三者有機結合,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主要方式.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育領域對提高和改善課堂提問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對問題的設置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設置一個精彩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好奇心.在本文中,筆者對課堂提問教學提出以下分析,以期為同行的改進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教學;技巧分析;有效研究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知識的獲取是發(fā)起于疑問的.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是一種很普遍的教學方式,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進行對話活動的重要形式.數學教育的成功與否既體現在數學知識的運用上,對學生的理性思維品格、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也同樣重要.數學是一門啟迪學生聰明智慧和開發(fā)潛在能動性、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基于問題的設計.精彩的課堂提問對促進課堂教學發(fā)揮有重要作用.
一、提問要以疑激情,引發(fā)探究
“思起于問,源于趣”.從小學生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心理特點出發(fā),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疑激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新知,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知識時,教師可先列出算式456×99+456后,提出問題:“如果不用筆算,你們能準確及時地說出這道算式的答案嗎?”此時,大多數學生只能按照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計算,難以口算得出.當學生感到困惑之時,教師指出:“要想立刻口算出這道題的答案,探究了本節(jié)知識后便水到渠成了.”這種充滿懸念的問題很容易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們懷著解疑的心情主動去探索新知識,進一步實現了“生疑—解疑—無疑”的認知過程.
二、提問要具有多向性
要想發(fā)揮提問教學的價值,首先,要讓學生的思維多向.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學生回答此類問題時,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此時,他們的思維要躍出線性思維的軌道,向平面型、立體型思維拓展.為此,此類問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十分有益.其次,教師也要注意信息傳遞的多向性.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主動改變信息單向傳遞的被動局面,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問學生答等生動活潑的局面.
三、提問的內容必須具有趣味性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若每堂課都是平淡無奇地進行,也就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必定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設計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問題設計的趣味性,使課堂提問的內容新奇特別,并且充滿趣味與吸引力,讓學生都能學得開心,接受新知更加輕松.比如,在分析知識“圓的認識”時,可以先將不同形狀的車輪給學生看,再提出:“為什么生活中我們將車輪做成圓的呢?能不能將其做成方形或者三角形呢?”學生一般對這種提問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主動搜索已學的知識,并用其去解決問題.
四、提問要具有準確性
提問時,一定要選擇在知識的連接點上,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展開,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提漫無目的的問題.比如,在講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可以先讓學生做幾道同分母的加減法,最后,再讓他們做異分母的加減法,而異分母的加減法學生可能不會做,這時候,教師要及時抓住時機提問同分母加減法是怎樣運算的?待學生回答后,則可以提問學生:“異分母相加減又可以怎樣計算呢?”學生可能回答不出來,此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從書本中找答案,比一比哪名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將其找出來.引導學生理清楚“異分母分數不能相加減的原因,必須把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增強學生原有的知識清晰度的同時,還將新知識納入了原有的認知結構當中,擴大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還將學生的思維從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引入了新的知識當中,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五、課堂提問要把握最佳學習時機
提問教學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問得適時,問得有價值,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點撥作用.何時提問,提出什么內容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課堂上要及時抓住最佳時機.一個適時的設問能在學生腦海中掀起風暴;一個巧妙的點撥能讓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而且還能實現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教師一定要精心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
例如,在講解知識“克和千克”時,可以先讓學生在左手上放一枚兩分硬幣,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讓他們掂一掂,通過對比去感受克與千克的真實重量.再讓學生猜一猜:這枚兩分硬幣有多重?并稱一稱,知道了一枚兩分硬幣重1克.接著讓他們想一想:1克和1千克誰重?重一點點還是重很多?在猜想中去認識克和千克的關系:大家認為1千克里有多少個1克呢?在實驗中讓他們去驗證:1千克里有1 000個1克.這樣的提問教學設計則是在最佳時機上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情緒、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課堂提問是師生課堂交流的平臺,是教師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提問是聯系師生間有效互動的紐帶,有效提問也有助于教師及時反思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增強課堂實效性.課堂提問、問題涉及等要講究方式,改變提問角度,使問題提得巧,引發(fā)學生的深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真正實現有效教學之目標.
【參考文獻】
[1]林秀梅.基于“基本活動經驗”的小學數學活動設計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2]陳竹筠.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生板演問題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李易宣.應用多感官記憶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