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陜西理工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家庭環(huán)境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陳紅艷
(陜西理工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目的 探討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方法 采用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對203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度、情感表達、成功性、文化性和娛樂性因子顯著低于中國常模(z=-2.01~-6.38),矛盾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和控制性因子顯著高于中國常模(z=2.04~5.95);家庭環(huán)境良好組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家庭環(huán)境不良組和中等組(F=42.671,P<0.001);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等9個正性因子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性正相關(r=0.184~0.637,均P<0.05),而矛盾性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性負相關(r=-0.419,P<0.05);回歸分析顯示,家庭環(huán)境的高親密度(β=0.503,P=0.001)、高情感表達(β=0.377,P=0.001)和高組織性(β=0.261,P=0.001)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R2=47.8)。結論 溫情融洽有組織性的家庭環(huán)境有助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
主觀幸福感;家庭環(huán)境
老年人的家庭結構和自我概念影響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關于老年人幸福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總體上調查老年人的幸福感狀況,研究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如婚姻狀況、自我概念、親子支持等〔1〕。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與其主觀幸福感(SWB)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從戶籍在陜西省漢中市年齡≥60 歲的城市老年人中隨機抽取220人,發(fā)放問卷220份,收回有效問卷203份(92.27%)。其中男97人,年齡60~91歲,平均(67.29±7.65)歲;女106人,年齡60~94歲,平均(71.68±8.19)歲;男女年齡無顯著差異(t=-1.577,P=0.126)。
1.2 研究工具 ①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由24個項目組成。從結構上分為正性情感(PA)、負性情感(NA)、正性體驗(PE)、負性體驗(NE)4個分量表可歸納為兩個因子:正性因子(PA和PE) 和負性因子(NA和NE),幸福感總分=PA-NA+PE-NE〔2〕。每個題項回答“是”計2分,回答“不知道”1分,回答“否”0分,得分范圍-24~+24,為便于計算,加上常數(shù)24,總分0~48分,總分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量表各維度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00~0.859,重測信度為0.758〔3〕。②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FES-CV)包含10個分量表90個條目,主要評價10個不同的家庭社會和環(huán)境特征: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控制性〔4〕。根據(jù)所選答案進行評分,若回答“是”評1分,回答“否”2分。在矛盾性量表中,分值越高表明家庭成員之間矛盾沖突越多;而在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文化性及組織性等9個量表中,分值高表明家庭成員親密度高、自由表達情感度高、自主性強、文化豐富、組織性強等。1991年以來,我國學者對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先后進行了3次修訂,已經(jīng)具有了比較好的效度和內(nèi)部一致性,并建立了中國常?!?,6〕。
1.3 實測程序 調查時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問卷由老年人自行填寫,不要求署名。對文化程度低或不識字的老年人,由心理學專業(yè)擅長心理學的本科生逐條解釋和詢問,讓其獨立評定后代其填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z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2.1 總體狀況 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親密度、情感表達、成功性、文化性、娛樂性得分均顯著低于中國成人常模,而矛盾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控制性則顯著高于中國成人常模,獨立性無顯著差異。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因素中親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顯著高于美國成人常模,矛盾性、獨立性、文化性、娛樂性、控制性則顯著低于美國成人常模,情感表達無顯著差異。見表1。
2.2 不同家庭環(huán)境特征老年人SWB比較 不同家庭環(huán)境特征下老年人的SWB、正性因子、負性因子得分差異均顯著(P<0.001)。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特征越好,SWB得分越高(P<0.001),正性因子得分越高(P<0.001),而負性因子得分越低(P<0.01)。見表2。
2.3 家庭環(huán)境各因子與老年人SWB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獨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控制性各因子與其SWB、正性因子呈顯著正相關(P<0.01),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度、情感表達、文化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控制性與SWB負性因子呈顯著負相關(P<0.01);家庭環(huán)境量表的矛盾性因子與其SWB總分、正性因子呈顯著負相關(P<0.01),而與其負性因子呈顯著正相關(P<0.01)。見表3。
2.4 家庭環(huán)境各因子對老年人SWB的預測分析 進入回歸的所有變量中,親密性、情感表達、組織性、矛盾性、文化性、娛樂性對SWB的影響占總體變異的47.8%(F(7,195)=37.51,P<0.001)。親密性對SWB的影響占總體變異的24.8%,情感表達、組織性對SWB存在重要的貢獻率(△R2=0.133,P<0.01;△R2=0.097,P<0.01)。高情感表達能很好地預測老年人SWB的積極因素,組織性可以預測SWB的積極因素(β=0.261,P=0.03),矛盾性(β=-0.375,P=0.002)與老年人SWB存在顯著性負相關,文化性(β=0.238,P=0.03)、娛樂性(β=0.219,P=0.02)與老年人SWB存在顯著正相關。見表4。
表1 203名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量表結果與中國、美國成人常模比較±s)
表2 不同家庭環(huán)境特征下老年人SWB得分比較±s)
表3 家庭環(huán)境各因子與老年人SWB各因子的相關性(r值)
1)P<0.05,2)P<0.01,下表同
表4 家庭環(huán)境各因子對老年人SWB的分層回歸分析
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諸因子與中國成人常模差異顯著,這一結果與已有的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的調查研究結果相一致〔7〕,說明老年人家庭環(huán)境質量值得關注。老年人家庭活動有序,責任明確,生活有規(guī)律,家規(guī)家風嚴肅,對倫理宗教和價值觀重視,這是老年人閱歷豐富和生活習慣穩(wěn)定的體現(xiàn);伴隨年齡增長,家庭生活親密度下降,情感表達欠缺,涉獵的知識和文化渠道較少,參與社交和娛樂活動減少;與代際關系不融洽,老年人與家庭成員易出現(xiàn)矛盾,攻擊和憤怒表露會增多〔8〕。與美國成人常模相比,反映出地域特色的差異,特別是對矛盾的認知和體驗上,體現(xiàn)出明顯的中美文化的差異性覺知〔9,10〕,美國提倡個人主義文化,鼓勵個體的與眾不同和各持己見,對沖突的接納度較高;而中國文化倡導集體主義,強調與環(huán)境他人之間的和諧融洽,對矛盾的感知度較高。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承諾,相互幫助并彼此支持,親密度較高,彼此間情感表達順暢,自尊、自信、自主程度高,家庭氛圍融洽和諧。家庭環(huán)境親密高、情感表達好、文化性強、有組織,成員之間關系融洽,彼此尊重信任理解,老年人的積極體驗和積極情感就越多〔11〕,更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和長壽,老年人所感受到的愛和幸福就越強,這就是中國家風文化提倡尊老愛老的體現(xiàn)。
情感表達可以較好地預測SWB,情感表達主要是指鼓勵家庭成員公開活動,直接表達其情感的程度〔12,13〕,家庭成員開誠布公,彼此適宜的情感表達有助于增進家庭情感,同時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進而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此外,家庭環(huán)境的組織性對老年人SWB也存在預測作用,組織性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安排家庭活動和責任時有明確的組織和結構〔14〕,家庭活動組織性強,成員的責任明確,家庭結構合理,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家庭凝聚力高,積極體驗增多,幸福感就會越高。
1 宋佳萌,范會勇.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1357-70.
2 唐 丹,鄒 君,申繼亮,等.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3):160-2.
3 鄧云龍,陽中華,陳向一.社會支持和家庭功能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01-3.
4 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23-31,93-101.
5 劉 芳.大學生家庭環(huán)境特征探析〔J〕.中山大學學報,2007;24(3):86-7.
6 閆 玉.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6;(27):175-6.
7 高建新,李樹茁.農(nóng)村家庭子女養(yǎng)老行為的示范作用研究〔J〕.人口學刊,2012;191(1):32-43.
8 吳 帆,李建民.中國人口老齡化和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社會代際關系 〔J〕.學海,2010;16(1):35-41.
9 李建新.社會支持與老年人口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4;104(S1):45-9.
10 Schimmack U,Radhakrishnan P,Oishi S,etal.Culture,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integrating process models of life satisfaction 〔J〕.J Personal Soc Psychol,2002;82(4):582-93.
11 鄒 君,唐 丹.老年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2):194-6.
12 曹 堅,吳振云,辛曉亞.不同生活背景老年人幸福感的比較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9):1940-2.
13 Vitterso J.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 stability,not extraversion is probably the important predictor 〔J〕.Personal Individ Diff,2001;31(6):903-14.
14 吳 捷,張 闊.人格、社會支持與老年人需要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4):382-7.
〔2016-03-02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No.14JK1148);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No.12ZX01);陜西理工學院科研項目(No.SLGKY1324)
陳紅艷(1979-),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B844.4
A
1005-9202(2017)11-280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