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
核心提示:一種原本乳糜瀉患者的飲食方式——無麩質,正受到越來越多追求健康人士的歡迎。
前些日子,來自英國的馬丁·帕維爾卡,乘坐全日空航班從東京飛往悉尼,他因為身患乳糜瀉(麩質不耐受而引發(fā)的慢性消化性疾?。?,只能吃無麩質食物,所以他提前備注了需要航空公司提供一份無麩質餐食。而結果,他得到的食物只有一根香蕉——雖然香蕉確實不含麩質,但他以沒有得到足夠豐富的替代膳食為理由,大鬧航空公司,此事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麩質或面筋(即谷蛋白),是存在于小麥及多種谷物(包括燕麥、黑麥和大麥)里的一組蛋白質。乳糜瀉患者攝取麩質可引起腸胃受損,造成無法吸收營養(yǎng),而另一些人雖然沒有乳糜瀉,但仍可能患有麩質過敏。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需要避免含麩質的食品,包括大部分的面包、面條、比薩、油酥點心及蛋糕。
無麩質在美國早已不是新鮮概念,蓋洛普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21% 的美國人往自己的飲食中加入了無麩質食物。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種飲食方式熱量更低,它逐漸成了一種健康飲食風潮,或者僅僅只是認為無麩質代表了一種很“酷”的生活方式,食品公司們也開始拿“無麩質”標簽作為賣點,比如星巴克就在今年三月推出了無麩質三明治,就連必須用大麥或者小麥釀造啤酒的啤酒制造商,也開始競相研發(fā)無麩質啤酒。
在美國,乳糜瀉影響著約1%的人群,在年長人群中可能有2%。而在中國,因為相關基因的普遍性,以及小麥攝入的增加,呈現(xiàn)出明顯的冰山現(xiàn)象。更有相關研究表明,在湖北地區(qū)的慢性腹瀉患者中,存在更高比例的乳糜瀉患者,并且,超過80%的乳糜瀉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存在乳糜瀉。麩質還和許多神經(jīng)及精神疾病相關聯(lián),其中包括焦慮、抑郁、精神分裂認知問題、癲癇和自閉癥等。
如果你身患乳糜瀉,或者對麩質過敏,不妨在生活中留意麩質的攝入,但切勿把“無小麥”與“無麩質”混為一談。“無小麥”食品仍可能含有麩質,比如燕麥、黑麥和大麥等谷類均含有麩質。此外,無麩質食品,也有可能含有不適合對小麥過敏者食用的蛋白質。通常情況下,只有在成品中含有少于百萬分之二十的麩質食物才能被稱為“無麩質”食品,許多生產(chǎn)商都遵守此標準來進行生產(chǎn)。因為在制造或運輸過程中,總會有微量含麩質食物混進這些食品中,百萬分之二十已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你將永遠遠離自己喜歡的食物。因為你很容易就能在網(wǎng)上搜索到各種無麩質食譜,如果你對自己的廚藝有信心,甚至可以自行將喜愛的食譜改良成無麩質版本,而且口感不至有太大差別。此外,幾乎所有的肉類、魚類、乳制品、雞蛋、堅果、水果和蔬菜都不含麩質,可以放心食用。
總的來說,無麩質浪潮的背后實際上是人們對于健康與食品安全的焦慮,無麩質飲食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讓我們規(guī)避許多健康風險。
但是,如果你對麩質不過敏,也沒有相關疾病,不用刻意追求,畢竟麩質食物的營養(yǎng)可能更豐富。B族維生素和纖維素的缺失不過是最基本的問題,就餐成本的提高,以及杜絕美味食物帶來的心理壓力,都是你在準備嘗試無麩質飲食前,需要做好準備的注意事項。
對普通人來說,還是應該在各種浪潮中保持理性,至少需要在營養(yǎng)學專家和營養(yǎng)師,甚至是醫(yī)生的建議下,再來謹慎推行無麩質飲食。(支點雜志2017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