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裕
【摘要】本文論述了教師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經驗,以及生活中的物品,采取生活化的策略來導入“簡單機械和功”的教學,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切入,激發(fā)物理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靈活恰當?shù)貞梦锢碇R,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策略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79-01
新課標要求教師通過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挖掘物理知識的生活內容,把抽象難懂的物理教學建立在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下面以《簡單機械和功》為例,簡單地談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中的實物導入新課學習
生活中有很多器械工具都是按照一些物理原理發(fā)明制造出來的,幫助人類完成一些生活、生產活動。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經歷,對于常見的器械工具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學習簡單機械和功的內容時,教師應根據(jù)初中生的生活經驗,選擇他們熟悉的實物作為教具導入新課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杠桿”這一部分內容時,考慮到杠桿原理在現(xiàn)實生活的應用非常普遍,有很多常用的工具都是變形的杠桿,并且初中生對這些工具并不陌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羊角錘、老虎鉗、釣魚桿、鑷子、剪刀、起子等工具,讓學生先觀察,說出物品的名稱,然后思考在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會使用這些工具,以及用了這些工具之后是是省還力更費力。學生看到這些熟悉的東西,思維立刻活躍起來?!暗谝粋€東西叫羊角錘,這是一種特殊的錘子,主要用來起釘子,用這個工具干活可以更省力,比較容易把釘子拔出來?!币粋€學生介紹了羊角錘這種簡單機械,另一個學生則對釣魚桿非常熟悉:“第三個物品是釣魚桿,它是一個簡易杠桿,但它不是省力而是費力?!苯處熆隙藘蓚€學生的回答,為了啟發(fā)學生探尋杠桿的原理,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羊角錘起釘子就省力,而釣魚桿釣魚就費力呢?”學生迫不及待地探尋答案,順利地進入了新課學習。
二、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輔助新知理解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不可避免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社會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中有一些會與初中物理的簡單機械和功的知識有一定的聯(lián)系,將他們所見到的現(xiàn)象作為學習知識的基礎,根據(jù)初中物理的內容,引入適合的生活現(xiàn)象,輔助學生更加順利地理解物理知識。
例如,教師在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羊角錘導入新課后,學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很容易就進入了學習杠桿原理的狀態(tài)。教師在學生基本理解了杠桿原理(即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引入了生活中“用桿秤稱量物理的重量”和實驗室中“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重量”的情景,讓學生思考這兩種情況應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學生馬上就想到了杠桿原理,迅速作答。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給出了具體的數(shù)字:“桿秤的提線到秤鉤的距離為1個小格,秤鉤上掛著被稱量的物體,秤砣的重量是100克,提線到秤砣的距離為10個小格,那么,這個物體的重量是多少?”學生用杠桿平衡的條件列出算式,計算出物體的重量是1000克。通過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與機械和功有聯(lián)系的生活現(xiàn)象,為物理學習提供素材,幫助學生深入地思考物理原理,透徹地理解物理之杠桿原理。
三、借助生活中的問題實現(xiàn)知識應用
物理知識有很多是來源于生活,反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借助物理知識來解決,為學生應用物理知識提供了平臺。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簡單機械和功的知識時,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分析杠桿中的動力作用點、支點和阻力作用點,讓學生可以清晰地判斷杠桿的力臂和力,教師結合常見的“老虎鉗”的使用情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霸谖覈囊恍┑貐^(qū)種植棉花,到了冬天農民都會把棉稈從地里拔下來,這個活很費力氣,于是他們使用‘老虎鉗為工具拔棉稈,老虎鉗的小鏟部分著地,虎口卡住棉稈底端,在另一端的把手上用力,就能比較省力地拔下棉稈。請用你學過的杠桿知識來分析老虎鉗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得到了問題的答案:“小鏟是支點,把手是動力作用點,虎口就是阻力作用點?!边@樣,學生在應用中鞏固了物理知識,在應用實踐中完善物理知識結構。
簡單機械和功的物理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普遍,教師通過利用學生所熟悉的實物、現(xiàn)象、問題等切入物理知識的學習,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對物理原理的理解,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達到鞏固強化物理知識、優(yōu)化初中物理學習的目標。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