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2014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后,學校英語學科就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了閱讀、故事、繪本等題材的教研活動。但在英語繪本教學過程中,一些執(zhí)教教師還只是停留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教學設計,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品格的發(fā)展有所欠缺,這與核心素養(yǎng)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英語繪本教學,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實踐。通過近年來對核心素養(yǎng)下英語繪本的教學實踐及學生通過對英語繪本的學習,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思維品質和品格。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英語繪本 教學實踐
一、英語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英語繪本提供了豐富的語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熱衷于英語繪本教學,但是在大多數(shù)的繪本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關注詞匯和句型的教授和訓練或者為了營造學生有良好的表演能力,常常把英語繪本中可以表演的部分讓學生提前練熟,老師錯誤地把繪本教學理解為,英語繪本教學就只要處理好繪本中的生字、生詞以及句型,并選擇一個可以表演的內容讓學生表演出來。而事實上,英語繪本教學是關注繪本內容上的理解,跟一般的語篇教學是有區(qū)別的。很多優(yōu)秀的繪本有很好的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功能等內容。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看待英語繪本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筆者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歸納總結了一些方法,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二、核心素養(yǎng)下英語繪本教學的實施
(一)加強文本內容理解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
請看繪本《Can we agree》的文本片段:
Were running low on cereal.“Mom said at the market.”Pick something youll like.”
在解讀繪本《Can we agree》時,如果僅僅關注文本中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占據(jù)大量的比重去教授,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效率低下,更談不上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那么,怎樣在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的同時,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品質呢?那就是關注繪本內容的理解。因為繪本教學不是看學生掌握多少詞匯和句型,而是對繪本內容意義的理解、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的共鳴。繪本《Can we agree》的內容是兄妹Indi和Tex兩人在超市喜歡不同的cereal、在車里收聽不同的內容,以及回到家后誰先練習鋼琴的種種矛盾,到最后兩人達成一致一起演奏了雙重奏的故事。只有在把握內容的過程中處理語言的學習,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梳理繪本的脈絡,達到意義的理解。
(二)著重過程體驗再構文本 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繪本《Can we agree》中有間接引語“Lets get these!”said Indi.
“No,these!”said Tex./Tex said,“Lets listen to the radio.”
“No!”said Indi.“Lets listen to the story CD!”/“I want to go first!”said Indi.“No,I want to!”said Tex.雖然是矛盾的激發(fā)點,但是還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體驗兄妹之間的矛盾。因此,筆者在尊重繪本原文的基礎上,在每個矛盾的激發(fā)點中增加了一些間接引語,這樣處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理解繪本內容涵蓋的意義,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并且,指導學生再構文本,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核心素養(yǎng)下設定繪本話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1.幫助學生建立text-self關系,培養(yǎng)學生友愛精神
繪本《Can we agree》中有這么一句“We are playing a duet!”生活其實也是一種雙重奏,如果學生與同學團結友愛就能彈奏出美妙的樂章;如果學生各自以自我為中心,那么生活的樂章就會演奏得雜亂無章。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國家對于二胎政策的開放后,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二胎。那么,現(xiàn)在孩子就會因為自己的弟弟或妹妹產生disagree,通過繪本故事的學習,孩子會意識到只有學會agree,那么家才會長久地和諧。
2.幫助學生建立text-world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交能力
生活中的為人處世,校園生活中與同學的相處,與老師的交流,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極為重要。我們常說教育是教會學生生活的本領,因此,我們在繪本文本中融入為人處世的內容,教會學生如何與同學相處、與兄弟姐妹相處,培育學生團結友愛的核心素養(yǎng),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那么agreement就會變得容易一些,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和諧、友善。
(四)核心素養(yǎng)下推進繪本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1.通過問題的設置帶動內容的理解
在繪本《Can we agree》的at the market,in the car,at home三個語境中,用同樣的兩個問題貫穿其中,幫助學生理清Indi和Tex的disagree的緣由,在最后還是用Did Indi and Tex agree or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幫助學生理解Indi和Tex他們達成agree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牢牢抓住Did Indi and Tex agree or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這條主線來引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2.通過活動的推進,建構思維品質和品格
在熱身環(huán)節(jié)中,我播放了兩個學生在圖書館中爭吵的視頻,快速引出disagree,讓學生初次理解disagree字面本身的意思。在At the market中,在問題Did Indi and Tex agree or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Why did they argue?What did they do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問答和跟讀的方式,第一次理清Indi和Tex爭吵產生的disagree的緣由。在In the car中,在問題Did Indi and Tex agree or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Why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回答、問答、跟讀、小組角色扮演等方式第二次理清他們的disagree.在At home中,再次以問題Did Indi and Tex agree or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Why?為中心軸,學生通過閱讀回答、問答、跟讀、角色扮演等方式第三次理清他們的disagree.隨著過程的推進,媽媽的情緒也發(fā)生了變化,從unhappy到sad再到mad,也許孩子看到媽媽的情緒變化,最后他們達成了agree,一起演奏了一曲雙重奏,這時媽媽也從mad到happy了。最后點題Agreement makes life better.
3.通過板書的設計,集中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
從板書中,我們很清晰地發(fā)現(xiàn)Indi和 Tex的disagree到agree,Mom的unhappy-angry-mad-happy的兩條主線,也很清晰的看到Indi和Tex從disagree到agree的核心語言,通過核心語言的支撐,了解Mom的情緒變化,所以,我們不單單看到了板書的釋義功能,還很好的詮釋了兩條主線的辯證關系。學生的思維看似通過問題和活動來建構,但是好的板書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基于過程的思維形成后,再次整理自己的思維。上面的板書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最后通過小詩把情感的共鳴點達到高潮的時候,馬上點題Agreement makes life better.再次把板書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通過這個板書,不難發(fā)現(xiàn)筆者通過話題的帶動、內容的理解、語境的體驗、語言的訓練、情感的滲透以及品格的培養(yǎng),來呈現(xiàn)這個繪本的。
所以一個好的板書,不僅僅是呈現(xiàn)教學內容,還能幫助學生理清脈絡,建構思維和情感的升華。
三、結束語
繪本關注兒童的心理認知,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生活情境和語境,兒童在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品格的發(fā)展,這需要教師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把握繪本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麗紅,張文華.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5,(0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