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均
摘要:灌注樁用于很多建筑物及橋梁基礎,施工質量的好壞關系結構物結構安全。其中沖孔灌注施工工藝水是灌注樁施工中最常見工藝,也是最經(jīng)濟的施工工藝。沖孔灌注樁施工質量的好壞決定工程質量的成敗,文章淺談下沖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樁機就位、泥漿、沖孔、清孔、鋼筋籠、灌注混凝土
沖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雖然很成熟,但其工序復雜,從測設樁位開始沖孔到水下澆筑樁身混凝土的全過程中,稍有不慎或把關不嚴,就會造成孔徑、垂直度偏差,沖孔過程偏孔、擴徑、坍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時出現(xiàn)堵管、縮頸、斷樁、樁身混凝土強度不足、樁頂混凝土不密實或強度不足以及鋼筋籠上浮等質量事故,經(jīng)驗教訓屢見不鮮,影響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地質勘察資料的局限性,地質情況的不可預見性、施工工藝標準控制不嚴、施工管理不善、施工經(jīng)驗不足以及材料方面的問題,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應全面考慮以上各種可能的影響要素,細致地做好事前、事中的控制下作,把質量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本人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總結沖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要注意以下質量控制要點。
1.樁機就位的控制
樁機就位首先要保證工程樁位的準確無誤,為此除全面測設工程樁位外,還應在樁機就位時復測工程樁位,并采取不同的測站進行復核,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用鋼尺對前后左右相鄰樁位進行相互校驗。在灌注樁施工中的樁位控制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發(fā)生錯誤將難以彌補。樁機就位的基本要求是平面位置準確,樁機機臺水平、穩(wěn)定,安裝就位后要用水平尺和測錘校驗,由于在沖孔過程中振動較大,常應樁機機臺未墊實而發(fā)生傾斜、偏位,因此,在沖孔過程中尚應定時或不定時的復核鋼絲繩是否與樁位中心重合,這樣樁的垂直度和樁位才有保證。
2.泥漿的制備
沖孔灌注樁是靠泥漿護壁,防止坍孔,運用泥漿循環(huán)清孔掏渣,泥漿比重和粘度是兩項最直觀、最重要的指標,泥漿比重太小則難以護壁,容易坍孔;泥漿比重太大則會影響沖孔進度且壁膜太厚,因此,正確控制泥漿比重是成孔施順利及保證質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3.沖孔過程
開始沖孔前要檢查機械性能及樁錘錘徑、錘牙、鋼絲繩是否符合要求。剛開孔時,應低錘密擊,當孔位已形成穩(wěn)定時,再適當提高沖錘落距,以獲得較快的進尺,沖孔過程中,泥漿循環(huán)量應根據(jù)地層和進尺速度加以調整,若進尺速度快而循環(huán)量小,泥漿必定粘稠而泥塊沉渣多,影響成孔質量;在松軟地層若循環(huán)量大,則會造成擴徑甚至坍孔。終孔時,需對樁孔的孔深、孔徑和是否到達持力層進行檢查,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方可終孔。
4.清孔
通常運用二次清孔來達到混凝土灌注前對泥漿的技術性能要求。
第一次清孔是沖孔至持力層并進入持力層達到設計深度要求時進行的泥漿循環(huán)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能否達到技術要求的基礎,不能因為有第二次清孔而忽視第一次清孔的重要性,因為第一次清孔吸力大,清孔能力強,可以把絕大部分沉渣吸出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鋼筋籠和導管后,利用導管進行清孔,吸力要小得多,目的是清除在下鋼筋籠和導管過程中沉淀到孔底或是被鋼筋籠碰撞而掉下去的泥塊沉渣。在清孔過程中必須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坍孔。
5.鋼筋籠制作質量和吊放
鋼筋籠制作前首先要檢查鋼材的質保資料,檢查合格后再按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驗收鋼筋的直徑、長度、規(guī)格、數(shù)量和制作質量。在驗收中還要特別注意鋼筋籠吊環(huán)長度能否使鋼筋準確地吊放在設計標高上,這是由于鋼筋吊籠放后是暫時固定在鉆架底梁上的。同時,要注意鋼筋籠能否順利下放,沉放時不能碰摘孔壁;若吊放受阻時,不能加壓強行下放,因為這將會造成坍孔、鋼筋籠變形等現(xiàn)象,應停止吊放并尋找原因,如果鋼筋籠沒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應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則要求進行復鉆糾偏,并在重新驗收成孔質量后再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接長時要加快焊接時間,盡可能縮短沉放時間。
6.灌注混凝土
灌筑前,再次核對鋼筋籠標高,導管下端距孔底尺寸、孔深、泥漿沉淀厚度、孔壁有無坍塌現(xiàn)象,如不符合要求,經(jīng)處理后方可開始灌筑。灌筑工作要迅速,防止坍孔和泥漿沉淀?;炷猎跀嚢枵炯邪韬?,混凝土運輸車運輸,汽車起重機提升灌注。水下混凝土一次連續(xù)灌注完成。混凝土的初存量要滿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導管埋入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灌筑前,首先計算好漏斗和儲料斗的容量,即砼的初存量,應保證首批砼灌注后,使導管埋入砼的深度不小于1米。灌注砼時,導管下端距孔底控制在30-40cm,其上端接儲料斗,儲料斗的最小容量滿足首斗料要求。
樁基混凝土采用罐車運輸配合導管灌注,灌注開始后,應緊湊連續(xù)地進行,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應防止混凝土拌和物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內含有水泥而變稠凝結,致使測探不準確;應注意觀察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導管的埋珞深度應控制在2-4m。同時應經(jīng)常測探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時調整導管埋深。導管提升時應保持軸線豎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拆除導管動作要快,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分鐘。要防止螺栓、橡膠墊和工具等掉人孔中,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節(jié)要立即清洗干凈,堆放整齊。循環(huán)使用導管4-8次后應重新進行水密性試驗。在灌注過程中,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含有空氣時,后續(xù)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人漏斗和導管,以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擠出管節(jié)間的橡皮墊,而使導管漏水。在拔除最后一段長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
7.結語
灌注樁用于很多建筑物及橋梁基礎,施工質量的好壞關系結構物結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