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摘 要:幼兒在角色扮演、體驗中得到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娃娃家”則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優(yōu)選角色游戲。
關鍵詞:角色游戲;語言發(fā)展;幼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庇變浩谑钦Z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掌握語言最快、最佳的啟蒙期。幼兒角色游戲則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環(huán)境,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生活經(jīng)驗,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自由交談,豐富語言交往,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開學伊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小班的寶寶們。第一天,孩子們用他們獨特的“哭、吵、鬧”的方式迎接周圍陌生的一切。通過兩周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小班的寶寶很難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有事情不如意就哭,朋友之間鬧了矛盾不是打就是咬,說話要么口齒不清,要么嘟囔半天也表達不清楚意思。因此,“怎樣提高小班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成了我們新接手小班教學老師繞不開的課題。
一、現(xiàn)狀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早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及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班只有少部分家長接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農(nóng)村幼兒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幼兒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很少與孩子進行交流,致使孩子出了家門就不敢講話。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很有限,語言表達普遍不夠完整。
二、有效意義
游戲是幼兒基本的活動內(nèi)容。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得到各方面鍛煉,語言能力和交往技能都能得到提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蔽以诮M織“娃娃家”游戲時,開始是由老師分配角色,后來逐漸過渡到幼兒自行分配。在分配角色時,幼兒間肯定會出現(xiàn)矛盾,此時,教師有機引導,積極鼓勵他們想出盡量完美的辦法,而當幼兒想出的辦法被大家認可之后,不僅問題被解決了,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幼兒對教師的依賴,培養(yǎng)了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毫無疑義,游戲中相應的角色分配、角色交往一方面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去模仿、學習,從而掌握一定的語言詞匯,另一方面有更多機會讓幼兒進行相互交流,在角色扮演的實際交往互動中不斷發(fā)展著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措施與成效
1.在角色游戲中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顯示,幼兒在生活中習得經(jīng)驗,并產(chǎn)生自發(fā)的游戲活動,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感受學習語言的快樂。角色游戲的情節(jié)是在語言交流中推進的,因而豐富的語言是游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在游戲中,我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直接介入游戲區(qū)。在娃娃家游戲中,我以媽媽的角色參與,邀請客人來家里做客。在活動中,我很熱情地接待客人,用禮貌用語:“你好” “請進”“請坐”“請喝茶”等與客人交流,此游戲反復進行幾次后,我又扮演成客人去做客,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些語言孩子們運用得非常自然。這主要原因就是娃娃家角色游戲能讓一些交往詞匯得到反復的運用,又使幼兒的語言水平在教師的潛移默化引導下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在角色游戲中養(yǎng)成文明的交往語言
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需要從小培養(yǎng)。我班的孩子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從小接觸到的語言都是方言?,F(xiàn)在年輕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許多孩子就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導致大部分孩子在交流方面都有些滯后,而且在他們的生活圈子里都是“地方方言”的語言環(huán)境,有的甚至還習得了許多不雅的言語。賢賢(化名)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鄰座的小朋友不小心坐錯了位子,他會立即說:“死開去,這是我的位子!”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他,他會一邊爬起來一邊說:“你瞎了狗眼了,怎么走路的。”我常會抓住這樣的契機對他進行教育但還不見效果,于是我就讓他多玩娃娃家游戲,讓他在“家”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把一些文明禮貌用語巧妙地帶到游戲當中,給賢賢樹立了語言模仿的好范本。一個月后,賢賢的媽媽欣喜地發(fā)現(xiàn)賢賢口語上有巨大的變化,激動地夸我們老師有本領。事實上,賢賢的進步源于“娃娃家”游戲?qū)λ挠绊懥Α?/p>
3.在角色游戲中進行廣闊的語言交往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經(jīng)驗少且語言貧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交往,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想要說的事情。為了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愿望,我嘗試為不同能力的幼兒創(chuàng)設角色間交流的空間和機會,從而提高我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我將“娃娃家”建構(gòu)在一個“小區(qū)”內(nèi),這個 “小區(qū)”有許多家庭,還有“理發(fā)店”“醫(yī)院”“超市”等。游戲時,我們引導孩子走出“家”門,到鄰居家玩,娃娃去醫(yī)院看病,或去買東西等,讓幼兒有更具體、真實而且廣泛的交流空間。
4.家園合作創(chuàng)新幼兒語言提升新平臺
伴隨著歷練,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在園時,孩子們能堅持用普通話交流,但回到家里,也當起小小“推普員”。但是,家長都不會說普通話,特別是爺爺、奶奶,致使很多孩子的吐字發(fā)音還是帶著濃濃的“方言味”。我深深知道,必須為孩子創(chuàng)造“家庭普通話”環(huán)境。于是,我推動搭建“家園合作”平臺,經(jīng)常召開家長會,通過一些專題交流,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園合作的必要性,展示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讓家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發(fā)揮家長資源強大的作用。
功到自然成。我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能口齒清晰地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同伴也會正確使用文明交往語言了。有多名孩子還獲得各級演講比賽獎,更多的孩子在家更加懂禮貌,跟人交流也更大方了。
參考文獻:
[1]吳育紅.學前兒童異齡同伴交往行為的特點[J].教育評論,2013(2).
[2]趙艷.角色游戲中幼兒沖突行為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