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梅
【摘要】 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計劃性剖宮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8例計劃性剖宮產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3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 治療組給予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通氣排便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通氣排便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5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計劃性剖宮產患者進行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恢復時間, 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計劃性剖宮產;快速康復護理;臨床實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94
計劃性剖宮產也稱為選擇性剖宮產, 是一種不需要必須去做的或因為母親或醫(yī)生方面的原因而施行的剖宮產[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和某些高危妊娠、改善圍生結局的常用有效手段[2]。然而, 剖宮產延緩了產婦產后恢復時間, 而且增加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焖倏祻褪侵冈趪中g期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fā)癥, 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3]。本研究通過選取2016年1~9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78例計劃性剖宮產患者, 采用分組治療, 旨在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計劃性剖宮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9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78例計劃性剖宮產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與“足月妊娠”的手術指征。本組患者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包括以下情況:患者與家屬的要求、高齡初產婦、骨盆及軟產道異常、合并有影響陰道分娩的基礎病癥、羊水過少、慢性胎兒窘迫及頭盆不稱。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39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22~37歲, 平均年齡(27.3±3.3)歲, 孕周35~
40周;治療組患者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27.6±3.8)歲, 孕周36~40周。兩組患者年齡及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剖宮產術。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 包括術前準備、術中及術后處理。治療組給予快速康復護理模式, 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健康教育。于患者入院后,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方式、麻醉及快速康復的相關知識, 并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 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 以緩解患者術前心理應激[4]。②術前準備。術前1 d晚上和麻醉前3 h囑咐患者喝糖水, 并于術前2 h靜脈滴注250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并準備好手術所需物品。③術中護理。麻醉誘導后切皮前給予持續(xù)硬膜外麻醉, 術后48 h內進行持續(xù)給藥止痛[5]。在術中要注意靜脈輸液速度、溫度及總量, 并做好病房及手術室的保溫工作。④術后護理。術后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觀察其傷口出血和恢復情況。在患者麻醉恢復前, 指導其家屬按摩患者小腿, 輕輕搖動雙腳, 按摩時間為3~5 min/次 , 5次/h, 并觀察患者肢體知覺恢復情況。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使其處于舒適體位, 以患者感覺舒適為主, 起初采用平臥位, 術后6 h可換為半臥位, 每2小時協(xié)助其翻身一次[6]。患者于術后4 h后飲用白開水, 術后6 h進食流質食品, 根據患者恢復情況, 于產后24 h后正常進食[7]。于術后12 h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 對于生命體征穩(wěn)定、疼痛程度較低及陰道出血量少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其進行離床活動。離床活動遵循的原則為“先協(xié)助站立再獨立站立”, “先床邊在周邊”, 每次離床活動不得超過15 min[8]。護理人員還應囑咐患者保持會陰清潔, 擦洗2次/d。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通氣排便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不良反應(包括尿潴留及胃脹氣等)發(fā)生情況。根據聽診腸鳴音恢復時間判定為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采用稱重法評估患者24 h陰道出血量[9]。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通氣排便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5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剖宮產是避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母親或嬰兒生命及健康造成損害的有效分娩方式, 但近年來部分剖宮產被用作替代本來的自然分娩。剖宮產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外科手術, 患者于術后均存在恢復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等現象, 這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問題[10]??焖倏祻妥o理的核心理念是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和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理念, 治療目的是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與應激損害[11]??焖倏祻妥o理包括內容有對患者術前進行健康教育, 術中采用良好的麻醉、止痛及外科技術以減少應激反應, 減輕疼痛程度, 術后加強康復治療, 包括早期飲食指導及早期下床活動[12]。早期下床活動是評價剖宮產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指標, 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剖宮產患者能夠有效縮短患者下床活動時間, 而且還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 促進患者康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 治療組患者的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通氣排便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5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計劃性剖宮產患者進行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恢復時間, 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萍.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離床活動的影響. 當代醫(yī)學, 2016, 22(36):146-147.
[2] 劉小玲, 丁曉華, 馬曉麗, 等. 快速康復臨床路徑在剖宮產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11):2278-2280.
[3] 陳英, 周憲群, 王霜,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計劃性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3):75-77.
[4] 郭光艷. 計劃性剖宮產臨床路徑的效果分析.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5, 14(68):6-7.
[5] 徐美霞, 冒菲菲.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計劃性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 12(3):57-58.
[6] 陳蘭英. 臨床護理路徑聯(lián)合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計劃性剖宮產的護理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4, 11(35):81-83.
[7] 王桂英, 張莉, 蘇敏誼, 等.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離床活動的影響. 護理管理雜志, 2014, 14(10):739-740.
[8] 馬曉麗, 鄭永珍. 計劃性剖宮產臨床護理路徑對母嬰的影響. 新疆醫(yī)學, 2014(5):82-84.
[9] 符白玲, 張小燕, 王錦珠, 等. 計劃性剖宮產術臨床護理路徑改進研究. 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3(5):198-200.
[10] 王金龍, 葛小花, 干寧. 計劃性剖宮產實施臨床路徑的效果分析.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30):26-27.
[11] 汪潔, 劉江華. 計劃性剖宮產臨床路徑實施的效果分析.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26):182-183.
[12] 李丹, 朱義保, 趙菲, 等. 臨床路徑在計劃性剖宮產中的應用.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1, 27(8):62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