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萍
你去過貴州黔東南州的鎮(zhèn)遠小鎮(zhèn)嗎?
蜿蜒呈“S”形的舞陽河穿鎮(zhèn)而過。走進小鎮(zhèn),沿青石板鋪成的巷街兩旁,民居貼著山崖建筑,融合了江南庭院溫婉的格調(diào),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道家理念給小鎮(zhèn)建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成就了小鎮(zhèn)的一大特征。
穿梭在狹長幽深的古巷,我尋覓著“古城紅酸湯”。這家老字號飯店的店堂里人頭攢動,店堂外的街邊臨時還加出幾張桌子。我點了兩道菜:500 年前進貢的“陳年道菜”和時下流行的“紅酸湯魚”。
相傳,“陳年道菜”是2 000 年前鎮(zhèn)遠青龍洞道士所創(chuàng),把春季收割的大葉芥菜腌制存放在陶土壇內(nèi),壇口用泥巴封住,一般要儲存3 年,時間愈久,香味愈濃。據(jù)說開壇的那一刻極其莊重,搬出陳年白酒,如祭神般把酒撒在壇子里,酒是催化劑,奇特的香味在酒精的慫恿下從葉骨子里飄出來,“陳年道菜”就這樣千錘百煉脫穎而出。大葉芥菜葉、梗經(jīng)腌制,由翠綠變成深褐色,鋪墊在白色瓷盤中,上面碼著一排醬紅色的蒸扣肉,微皺的肉皮頂著幾段撒落的香葉,煞是搶眼。陳年道菜蒸扣肉是不放醬油和鹽的,通過蒸制,將“陳年道菜”的咸味和香氣輸送到肉的每一絲肌理中,菜和肉的互補登峰造極。無論是與素食搭配還是與葷食為伍,陳年道菜醇厚濃郁的鮮美總是云舒云卷。這歸結(jié)于菜與時空的永恒磨合,酒與菜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升華之中把陳年道菜推上品味文人沙龍黔菜文化的巔峰。
紅酸湯魚是別具一格的酸味、辣味混搭,是鎮(zhèn)遠的現(xiàn)代名菜,在遵義工作的同事們強烈推薦給我。據(jù)說,所有吃過鎮(zhèn)遠紅酸湯魚的貴州人都被這道菜折服,來鎮(zhèn)遠不吃紅酸魚會讓人后悔莫及。魚是舞陽河出產(chǎn)的江團魚,魚肉鮮嫩高蛋白,久煮不老。這道菜的重頭戲是紅酸湯,酸料是鎮(zhèn)遠人采摘生長在山坡上的野生西紅柿,用祖輩傳下來的秘方熬制成酸湯。紅酸湯里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伙伴——辣椒,新鮮曬干的辣椒與花椒、蒜末、姜末一起在火上烘焙,淋上當(dāng)?shù)禺a(chǎn)的菜油,香噴噴的油辣椒和酸酸的西紅柿湯合成了轟轟烈烈的男婚女嫁。
在鎮(zhèn)遠,除了紅酸湯,還有白湯和辣椒酸湯,白湯是用米湯發(fā)酵的,辣椒酸湯顧名思義就是在湯中放入“糟辣椒”。三種湯各有特色,隱性的白湯,含蓄、低調(diào);顯性的辣椒酸湯,張揚、高調(diào);而介于兩者之間的紅酸湯,張揚含蓄掌控恰當(dāng),高調(diào)低調(diào)進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