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英
在我所接觸的學前教育實踐領域,無論是組織實習生實習還是培養(yǎng)新入職教師,似乎都有這樣一條默會的路徑:“先把課(集體教學活動)上起來,再學習怎么帶班、怎么觀察”。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讓新手教師先學習如何做觀察,往往會被認作是“還沒學會走就想要跑”的做法。探究何以會有如此根深蒂固的想法,通常會得到這兩種回答:第一,集體教學活動的形式比較穩(wěn)定,程序性較強,新手教師容易把握;第二,會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師的基本功。我確信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專業(yè)能力,卻對這種“要先學會上課才學其他”的專業(yè)成長路徑表示懷疑。
兩年前,剛入職不到3個月的周玉立老師非常沮喪地給我發(fā)信息,說她覺得自己在實踐中處處碰壁,在讀研究生期間通過理論學習建立起來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及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信念正在瓦解。事實上,類似“研究生嘴上會說但帶不了班”“研究生不好用”這樣的話語,我確實從不少園長那里都有耳聞??墒?,研究生真的不會帶班嗎?我意識到,也許是幼兒園目前日常實踐的土壤并不利于小周老師這一類新手教師的成長。我一面跟園長交流,建議給新老師成長的時間,一面跟小周老師說:“不要一味地對現(xiàn)實妥協(xié),不要放棄反思和行動,不要放棄理想?!?/p>
一年前,在該園“主題活動中提升教師過程性評價能力的實踐研究”的課題實驗班摸爬滾打了一年的小周老師非常焦慮地給我發(fā)信息,說自己“能看到孩子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了,但沒有很好的策略去回應他們”,并說不僅是她,另一個實驗班的一位新手老師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我安慰她:“你們能看到孩子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說明你們在關注孩子,其實關注也是一種回應,你們和孩子之間建立的尊重、信任的關系就是最好的證明,而這是幼兒園教師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關鍵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一個月前,小周老師和搭班的姚老師在課題組階段性匯報會中分享了發(fā)生在她們中四班的故事以及她們兩人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經(jīng)歷。小周老師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她說:“好開心,大概愛孩子,所以才‘千方百計吧,好有動力?!蔽艺f,我會記下這句話:因為愛,所以“千方百計”。這是我在2016年聽到的最動人的一句話。
因為愛,所以“千方百計”?!扒Х桨儆嫛弊鍪裁??為了決定如何對孩子中出現(xiàn)的某些現(xiàn)象作出適當?shù)幕貞?,就要弄清楚孩子的行為意味著什么;為了更好地讀懂孩子,就要用各種辦法去收集孩子相關行為的信息,就要常常翻閱《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其他一些兒童觀察評量指標,就要想辦法擠出兩人共有的時間來交流、研討,制訂基于觀察評價的課程計劃,加班加點調(diào)整好材料……“千方百計”只是為了更貼近孩子的心靈,貼近孩子的發(fā)展需要,近一些,再近一些。在這樣“千方百計”的過程中,老師慢慢成長為有意識的老師,成長為回應性的老師,成長為能和孩子進行高質量互動的老師。小周老師說,這一切都只是因為愛孩子,所以才有了動力。
愛是天生的嗎?是,也不是。愛的力量是我們?nèi)诵灾凶罟廨x的部分,但愛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愛的源泉?!睂τ谖覀冇捉坦ぷ髡叨?,是孩子們開啟了我們的師愛之門。“看著孩子們那么聰明,我們愛都來不及呢!”這是浙江安吉的老師在分享組織游戲活動的經(jīng)驗時描繪的老師對孩子情感的變化。是的,當教師不再執(zhí)著于教案預設的流程,不再迷戀課堂的控制術,而是開始迷戀兒童的行為和精神世界,那么愛就被喚醒了,并且源源不斷。這種迷戀是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之所以欲罷不能,是因為這里有探究孩子所帶來的挑戰(zhàn),有理解孩子所帶來的欣喜,有支持孩子所帶來的滿足。這樣的教育交織著情感,能提升教育者的情懷。
這種迷戀的起點在于和孩子們的共同生活。共同生活中的師幼是一種依存的關系,雙方在情感上相互關心和契合,在理智上彼此揣摩和調(diào)適,而這些都離不開觀察。其實觀察也是雙向的,當教師在觀察幼兒時,幼兒也在觀察教師。只是教師的觀察應該是專業(yè)的,即基于教師個人的共情能力,基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把握,基于與家長的溝通和同事間的交流探討,以獲得盡可能貼合孩子的評價和解釋,明確位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育目標。
這樣的觀察評價若能在實踐中常態(tài)化,教師因觀察而關注,因關注而迷戀,因迷戀而深愛,因深愛而“千方百計”,那么,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路會行走得更為主動,對專業(yè)素養(yǎng)的追求也會更符合我們對學前教育師資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