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希
[摘要]中國近代“反纏足”“讓裹足婦女放足”(簡稱反婦女裹足和放足)運動風起云涌,一直被視為社會進步的標簽。本文從被裹足婦女的角度出發(fā),討論了此運動中婦女主體地位的缺失??紤]清朝禁止?jié)M族婦女裹足的情況,本文討論范圍以漢族婦女為主。
[關鍵詞]被纏足婦女
近代中國的“反纏足”“讓裹足婦女放足”運動,持續(xù)時間較長,社會影響較大,歷來被視為是“解放女性”的標志,是近代女性社會地位改變的標志,也是社會進步和社會變革的標志。然而,在這場持續(xù)多年的運動中,處于運動旋渦之中、作為運動主體的“被裹足”女性的內心感受,卻被選擇性忽略了。女性話語權的缺失在中國近代史中比較常見,但出現(xiàn)在反纏足運動中尤其值得深思。1漢學家高彥頤在1994年的《閨塾師: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文化》中最早觀察到被裹足婦女的自我意識覺醒,討論了放足過程中女性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楊興梅在《被忽視的歷史:近代纏足女性對服飾的困惑和選擇》中,從被纏足婦女的視角出發(fā),總結了社會巨變中婦女面對服飾變革的困惑和迷茫。
一、清末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倡導婦女放足者眾,但少有女性的聲音
太平天國時期,曾發(fā)布政令強制婦女放足,不從者甚至可能被斬首。此舉措被部分研究者解讀為太平軍反對封建、推翻舊政權的革命行為,但也有意見認為是太平軍為彌補男性不足的不得已舉措。太平軍連年征戰(zhàn),定都天都后更是要修舊建新,都需要勞動力,但“城中男人無幾,不敷使用”。2此背景下的婦女放足,不否認有進步成分,但也不能排除讓放足女性充當勞力的因素。
近代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反對婦女纏足。一是認為違反自然規(guī)律有悖基督教義,“神明雄造之初,四肢百體本于自然,不容強致。乃屈而不伸,實舉趾有所不便于行者也”;二是認為裹足不符合醫(yī)學規(guī)律,傷害婦女身體,“纏足會使人走起路來步履躇姍,還會引起諸多疾病”;3三是引經據(jù)典,以《孝經》等古典作品中無裹足現(xiàn)象做證據(jù)。 三條理由有合理的成分,也有科學因素,但都沒有考慮放足對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同時期的社會人士也有倡議放足的,光緒年間的《纏足說》指出:“不知以古美人端在眉目清揚,肌膚細膩,態(tài)度風流,腰肢綽約,如必沾沾于裙底雙彎之纖短,其亦每況愈下矣。就使其雙彎纖短矣,而或面目極陋,幾如無鹽之刻畫難堪,瑕不掩瑜,雖雙翹為塵世所無,亦不得謂之為美。”4倡導放足的理由只是因為“纏足不美”,是徹底的男性視角。
清末官方倡導的婦女放足起于維新運動,在“變革陳規(guī)陋習,倡導西方文明”的洪流中,放足成為一個選項。維新變革失敗后,舊有的統(tǒng)治者推出了部分“新政”,包括“勸戒纏足”,光緒二十七年(),慈禧太后準滿漢通婚的懿旨中“至漢人婦女率多纏足,行之已久,有乖造物之和。此后縉紳之家,務當婉切勸諭,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斷不準官中胥役,藉詞禁令,擾累民間。”5維新人士的反裹足有進步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為了普及推陳出新的思想,為維新的思想變革做好前奏。清朝統(tǒng)治者在清太宗時已禁止?jié)M族婦女效仿漢族婦女裹足。6甚至“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7 這個時候在漢人中反裹足推行放足只是從順應時事,為了更好的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
二、近代婦女放足的倡導者,都在有意無意間忽視了主體的感受
近代女性放足運動中,婦女纏足必然出現(xiàn)“國弱民弱”的意見最為常見。這個說法在維新變法中被廣泛傳播,清末民初更是被社會所接納,“婦女裹足”儼然成為了國勢衰弱的原因。當時流行“弱國”和“弱種”兩種說法,“弱國”說認為,婦女裹足行動后不便必然造成信息閉塞,言傳身教于子女,影響孩子的見識,極端者還認為裹足婦女依附于丈夫,會刻意取悅丈夫,喪失個性,此家庭環(huán)境不利孩子成長?!叭醴N”說認為,婦女裹足影響健康,所生孩子體質自然不佳,影響整個民族體質。岑春煊 《勸戒纏足示諭》說:“女子纏足,天下男子的聰明就會慢慢閉塞起來,德行慢慢就會喪壞起來,國家也就閉塞喪壞起來?!? 康有為也認為:“女子纏足,則血氣不流,氣息汗穢,足疾易作,上傳身體,或流傳子孫,奕世體弱,是皆國民也。羸弱流傳,何以兵為乎?”9
也有不同意“弱國弱種”觀點者,端方《勸漢人婦女勿再纏足說》認為,纏足“未必遂于大計有害”,但同時指出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唯獨中國婦女裹足,容易被視為異端。勸誡婦女不要等到國家強制放足的時候再行動,要聽從旨意慢慢放足。10表達的還是國家意志在個人選擇中的體現(xiàn),泯滅的依然是婦女的自覺意識。
清末放足運動中,最被關注的是婦女放足和國家興盛的聯(lián)系,被裹足婦女的身心感受在所有公開文字中都看不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議,其實更多的還是為統(tǒng)治服務,為強國服務,沒有考慮婦女的主體感受。
民國女性放足運動中,1921年,南京臨時政府強制推行“已纏者令其必放,未纏者毋須再纏,倘鄉(xiāng)僻愚民,仍執(zhí)迷不悟,或編為另戶,以激其羞惡之心,或削其公權,以生其向隅之”。111922年,陜西省推行《罰禁婦女纏足條例》。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推行禁止男子蓄發(fā)辮和女子纏足令,通令各省切實查禁。12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辦理禁止婦女纏足調查表》,把各地婦女放足的數(shù)量,作為考核當?shù)毓賳T的指標。13民國的強制推行放足,確實解放了女性身心,但過于急功近利的舉措也無視了裹足女性的感受。
三、 放足對婦女身心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從清末到民國,女性放足運動聲勢浩大,但少見裹足婦女的聲音,除了見過報端的各種放足好處外,裹足婦女在放足過程中的生理痛苦,放足過程中的心理壓力都被轟轟烈烈的運動所掩蓋了。小腳女人成為了落后的代名詞,在南方甚至受到歧視,特別是在婚姻方面受到的歧視和當年大腳女性受到的歧視非常相似。 “自高跟抬頭以后,凡婦女為人藐視,為人不齒,為人遺棄,為人離異,其癥結咸系一雙小腳之上”。14
從生理角度上來說,放足運動對未裹足婦女是一種福音,對裹足時間不長的年青婦女是解脫,但對于裹足時間較長的中老年婦女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是殘忍的。太平天國時期《禁裹足》詩云:“大者不能小,小亦不能大,斯理最易明,固然無足怪……輕或施以鞭,重且系以械;遷怒小過摘,報怨苦差派。鞋幫束腳松,鞋底觸石壞,十趾抵地行,奇痛勝蜂蜇。趦趄又傾跌,此形實狼狽;臃腫又皸瘃,此病非癬疥,不敢怨今日,性命原草芥,只是恨當年,阿娘貽我害。15到了強制性放足的民國時期,不少年長婦女不得不放棄裹足,讓已經定型的小腳再次改變生理規(guī)律,這個過程確實違背科學,讓不少婦女受“二次罪”。許淑鳳老人:“放腳也很遭罪,兩條腿腫得很粗。因包腳時用布將腳纏得很緊,都已習慣,放腳就不讓再纏裹腳布了,腳就放開啦,這樣一來,你站都站不住,走也走不成?!惫錾徖先藶榱税压銜r變弓形的腳骨復原,“用醋泡……醋有腐蝕性,泡的腳趾頭縫里發(fā)白,可痛了。不能用醋泡了,再用溫水泡,泡幾天,刺激性白的下去了,又好了,再用醋水泡,一個勁地泡,反正下工夫也不小——放腳受的痛也不亞于纏腳的痛?!?6
必須承認,近代反纏足、放足運動對推陳出新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也確實給年輕婦女帶來了身體上和心理上的解放。但被塑造為“落后”形象的裹足婦女的身心感受并沒有被關注,女性在整個反裹足、放足過程中都是“失語者”。反裹足、放足運動,或因生產需要,或因革新需求,基本由男性發(fā)起和主導,不管是勸誡還是強制,對已經裹足婦女來說,都是又一次痛苦的經歷,是女性被“妖魔化”的過程。近代反纏足、放足運動有女性解放運動的成分,也有部分提升女權的目的,但更多的只是近代女性生活習俗的革新。
[注釋]
1羅志田:《新舊之間:近代中國的多個世界及“失語”群體》,《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
2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四卷),神州國光社1952 年版,第 152 頁。
3《浙江浸會集議各事并信》,《萬國公報》第11卷,1878年至1879年,總第5907頁。
4轉引自張晨怡:《放足運動與近代中國女性身份的變革》,載《檔案春秋》,2013年第28期。
5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四),中華書局1958 年版,總第 4808 頁。
6《太宗文皇帝實錄》卷42,7月丁丑條,《清實錄》第2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554頁。
7徐珂:《清稗類鈔》第一冊,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57頁。
8岑春煊:《勸戒纏足示諭》,載姚靈犀編《采菲錄》,民國史料筆記叢刊,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 年版,第59~62 頁。
9康有為:《請禁婦女纏足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二》,第 242 頁。
10《端撫部勸漢人婦女勿再纏足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武昌府本。
11《內務部咨各省都督禁止纏足文》,《臨時政府公報》, 第45號,1912年3月22日。
12《中華民國政府公報》,第54期,《巴縣志》帝23卷,民國 28年刻本 ,國民政府文官印鑄局編印,第5頁。
13“內政部給陜西民政廳的訓令”,1932年8月25日,陜西省檔案館民政廳檔案。
14萬笑男:《淺談纏足女性的主體意識》,《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11期。
15羅爾綱、羅文起:《太平天國散佚文獻勾沉錄》,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3 頁。
16尹立芳:《婦女口述史下的近代女性纏足——書評<讓女人自己說話>》,《電影評介》,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