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文
【摘 要】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和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古詩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又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本文將立足于提升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效率,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古詩文教學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文 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95
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了我國古人先賢的智慧,是我們學習警世恒言、古典名篇的重要載體。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有利于傳承和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樹立起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和尊重,在教學中要對傳統(tǒng)文化內容格外上心。古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對于后世了解古代生活、學習古代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門看到了古詩文的重要性,因此在當前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占據了較大的篇幅。但雖然如此,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卻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包括老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中沒有突出重點,古詩文教學趨于模式化,學生對古詩文缺乏興趣等。這樣的問題就使得古詩文教學過程中,老師無法更完善地講解古詩文內容,學生也無法學到更多的知識。對于古詩文的傳承和發(fā)揚沒有實質性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老師就必須要對古詩文教學的思路進行探索,力圖尋找出更好的、更適合的教學方法,確保古詩文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一、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興趣比老師更加重要,學生在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時,學習時會更加積極主動,即便老師不進行教授,學生也會主動去學習。古詩文教學和一般的語文知識不同,古詩文教學在有興趣的學生眼中充滿了吸引力,但在缺乏興趣的學生眼中,古詩文生澀難懂,學習起來十分困難。因此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極為重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需要老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結合學生的特點,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是“00后”,他們對網絡接觸得更多,他們喜歡的是網絡上千奇百怪的網絡用語,而不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古詩詞。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就要適當運用網絡用語進行教學,比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詩詞是明朝詩人于謙的名句,在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老師可以結合網路用語,詩人要表達無所畏懼之情,老師就可以用“神馬都是浮云”來解釋,學生也就能更快地了解詩句的含義,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古詩詞也可以這么有趣,對古詩詞也就有了興趣。除了網絡用語之外,古詩詞可以結合視頻、音樂等進行教學,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就有與之相配的歌曲,老師通過歌曲進行古詩詞教學,也就能使得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起來興趣更濃。
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累古詩詞的習慣
積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習語文,學生的積累很重要,學生不會寫作、閱讀存在障礙、記憶力較差都可以從積累中尋求解決辦法。學生的積累量足夠,在學習過程中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生積累量充足,語文水平自然也就能得以提升。古詩詞是很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主要體現(xiàn)為讀不懂、記不住、用不了等現(xiàn)象,讀不懂即是學生無法讀懂古詩文,記不住即是學生無法對古詩文進行熟練地背誦,用不了則是學生學習了古詩文之后無法在寫作、交流中運用。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強調積累的重要性,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積累的習慣。積累古詩詞,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是要保證對教材中的古詩詞能熟練掌握,對古詩詞也要有充分的興趣。其次是在熟練掌握了教材的古詩詞的基礎上,對課外古詩詞進行學習,確保學生有更多的閱讀面。再次,在進行課外古詩詞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做好筆記,面對喜歡的句子或是讀不懂的句子,都要記錄下來,再利用業(yè)余時間溫習筆記本上的內容。最后,良好的積累習慣還包括學生要多和同學接觸,每個學生掌握一首古詩詞,兩個學生交流之后就每個人掌握了兩首,三個學生交流之后就每個人掌握了三首,這樣的積累效果更加顯著。
三、明確古詩詞教學的步驟
學習古詩詞要注意步驟,任何一首古詩詞都要確保對其內容進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就要能夠對古詩詞進行全面地講解。全面講解古詩詞要注意到幾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包括讀題目、讀作者、讀詩詞、思考詩詞、延伸閱讀等。這五個步驟在古詩詞教學中比較常見,且效果較好,可以成為古詩詞教學“五步法”。讀題目即是指在教學中,老師要能夠對詩詞的題目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很多詩詞的題目就反映出了作者整首詩詞的意圖和情感基調,正確把握古詩詞的題目,對古詩詞的學習和深入思考有著重要的作用。讀作者主要指的是在教學中,學生要對作者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作者的寫作風格、主要作品等,這對于學習古詩詞尤其是對古詩詞的文風的把握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讀詩詞是第三個步驟,是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簡單把握,讀詩詞可以讀幾遍,保證學生能夠掌握詩詞的內容。思考詩詞是指學生在學習了詩詞之后要對古詩詞的含義、作者表達的情感和寫作意圖進行分析,這個步驟要建立在學生讀懂了詩詞內容之后。最后的步驟是老師要對古詩詞的相關內容進行延伸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教材古詩詞進行延伸閱讀,從而增加積累量。
四、抓住重點詩句、字詞進行分析
很多詩人在寫作中都會注重對某一句或某一個字進行多次修改,這樣的字詞通常稱為“詩眼”。比如詩人賈島就尤其注重在字詞上下功夫,他的詩作《題李凝幽居》就有一段推敲字詞的佳話,其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賈島在“敲”與“推”之間反復思考,直到遇到韓愈,二人仔細分析之后才確定為“敲”。在教學中,老師就要注意到對“敲”字的講解,這個字可以體現(xiàn)當時環(huán)境的幽靜,夜晚敲門發(fā)出敲門聲,以聲音反襯安靜,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能夠抓住重點詩句、字詞進行分析,也要讓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可以加深對詩詞的印象,對詩詞有更深入的思考。
五、總結
古詩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較大比重,對于學生的語文水平的提升和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立足于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到了四個教學方法,但在教學中,老師還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