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蘭
【摘 要】萬事萬物發(fā)展自有其規(guī)律,教育和教學也有其自身規(guī)律。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最基本的始終——朗讀是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如何提高小學生小學生語文朗讀興趣,這就要求教育者結合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14
不論心理學還是教育學在對小學階段的最基本的認知上,都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起點是比較低的,但是發(fā)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發(fā)展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不成熟且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也是較為明顯的。朗讀教學也有其自身規(guī)律,朗讀教學不能急功近利,要以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和形式適當?shù)膶πW生加以影響,只有結合教育規(guī)律和小學生自身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興趣。
一、第一階段小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辦法
第一學段主要是指小學一年級和小學二年級。這一時間段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是一種被動狀態(tài)下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廣度不大,穩(wěn)定性不強。上課時,對于他們的管理就主要集中在紀律和習慣兩個方面。這個時間段的小學生容易理解一些具體的、存在的事物,對抽象的、模糊的事物沒有理解力。他們對老師的話就當成最簡單直接的命令,因此,對這一階段的小學生更容易接受語文老師給他們創(chuàng)設的具體的情景,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具體到生活事物。
這一階段一、二的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有不成熟的地方,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思維、形象思維為主。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接受簡單事物或者常見事物,也更容易被那些具體的、實在的事務所吸引。那么就針對這一時間段的小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在提高學生朗讀興趣的時候要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之中適當?shù)亟o以幫助和鼓勵。例如我在指導二年級同學朗讀古詩的時候,開始同學便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熱情,當我說到需要一兩個人起來大聲朗讀的時候,全班齊刷刷地舉起了手,我隨機抽了兩位同學站起來朗讀了古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兩位同學被我略帶消極的點評過后顯得很悲觀,全班同學的氣氛也顯得很低沉。我見勢頭不妙,便轉換了語氣,開始試著說剛才兩位同學的優(yōu)點,讀得很好,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樣就像一個公主遇見了王子,才般配,才合適。而不是像公主和小矮人一樣,好的好,不好的一點也不好,這樣不搭配,不好。終于在我說完之后,同學們的朗讀熱情又回來了,因此,掌握學生心理也是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備的技能。支持和鼓勵是對孩子心理最大的肯定。
而且這一學習階段的學習主要內(nèi)容是兒童詩歌、寓言等此類文學形式,內(nèi)容淺顯易懂、形式較為容易,語言簡潔通俗比較容易朗讀。所以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提高其語文朗讀興趣,就需要老師主導創(chuàng)設情境,選用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簡單的情境,將學生代入其中,培養(yǎng)朗讀愛好、提高朗讀興趣。具體到方法,就是語文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結構和平時的課余愛好,以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能接受的、喜愛的方式展開教學,在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要創(chuàng)設一些難度大、不易理解的例子,這樣就算是教學設計近乎完美,其可操作性和實際課堂效果也會和計劃背道而馳。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上到寓言故事《坐井觀天》一課的時候,因為其中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字句,使得學生們的關注點都在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和他要帶給我們的啟示,能真正將其作為朗讀教材的少之又少。因此,教師就應該從實際出發(fā),結合教材特點進行教學安排和設計,做到因材施教。
二、第二階段小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辦法
這一階段的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第一階段有了許多成熟的地方,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思維、形象思維為主。但是有意注意的能力在迅速發(fā)展,開始在他們的注意當中占據(jù)主導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注意時間延長,廣度擴大,使得自己也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維。這也使得他們?nèi)菀捉邮芎唵问挛锘蛘叱R娛挛铮灿凶銐虻纳眢w和心理條件接受一些抽象的、不具體、不常見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伴隨著自己的一些思考。這也使得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他們朗讀的技巧,還要注意在教會他們朗讀的過程當中對其適當加以思考的引導,甚至促成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除此之外,還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和教育大綱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語感,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能夠達到一個新水平。而在這其中,閱讀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看見教育的一些問題。
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主導者,把握語文教材的特點。第二階段的學習文本如寫人物、寫事物,寫景色的記敘文,該類文章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在篇幅長短、主旨意義、社會概括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改變。文體比較特殊的寓言和成語故事,其形式和內(nèi)容都值得語文教師仔細揣摩。對于這些較為復雜且有意義的事情,在我看來,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同學一起對寓言和成語故事展開討論,歸納各自的特點,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朗讀的理解。
三、第三階段小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辦法
第一學段的文章,主要是從孩子的視角,淺顯的表達孩子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比如對春雨的喜愛、對校園、對生活的熱愛等。這就注定這些課文在朗讀時應注意朗讀的表現(xiàn)力,教師可以簡單的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增加或者重溫感覺體驗,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生動形象的朗讀環(huán)境,來達到學生朗讀興趣的提高。第二學段出現(xiàn)的文本形式有變化,尤其是敘事類文體有明顯的變化,這一學段的課文通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結構緊密、內(nèi)容真實。這時候強烈的感情投入和表現(xiàn)力就顯得多余了,而主要是以感情基調(diào)的理解為主。第三學段的課文的生僻詞匯、語言表達、感情變化、社會意蘊都比之前有了較大的變化,這一時段學生抽象思維發(fā)展迅速,社會閱歷和情感體驗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此時朗讀指導應與教師的精講相結合,讓學生體會深刻、理解透徹、讀得真切、實在。
四、結束語
朗讀是一個學生最起碼的素質(zhì),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的今天,朗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且在當代社會,朗讀也越來越成為素質(zhì)教育或者個人素質(zhì)的一面鏡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尤其不能忽視。朗讀離不開學習,學習來源于興趣,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作為老師不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也要結合教材,因地制宜,培養(yǎng)真正的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