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斯安
對話,是編者、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信息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它以文本語言為媒介,實現(xiàn)認知、思維、情感的共融,為學生積淀閱讀體驗,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當前“對話”式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1. 脫離文本的生本對話。文本是作者表達思想的載體,文本與作者是緊密相連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施以“放羊式”的教學,對話游離于文本之外。眾所周知,文本是學生的第一對話主體,如果教師囿于霸權(quán)式的單方對話,勢必會打破平等、民主的對話規(guī)則,學生淪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構(gòu)建學思型的語文課堂,要學會“讓學”,確立學生的自主地位,將解讀文本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
2. 虛假的師生對話。(1) 形式上的假對話。部分教師將對話理解為師生的問答,將教學內(nèi)容“肢解”成一個個瑣碎的小問題,讓學生進行無須思考的判斷。課堂看似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卻鮮有思考,思維的碰撞也就無從談起;部分教師手握“標準答案”,以自己的觀點替代學生的想法,學生被牽著鼻子走,這種對話無異于自問自答。(2) 過程上的假對話。對話往往產(chǎn)生于預設(shè)之外,教師要根據(jù)學情,把握對話時機,選擇合適的話題,提出的問題要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但部分教師的對話成為“滿堂灌”的變式——滿堂問。
3. 流于形式的生生對話?!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彼此分享、共同幫助、共同提高。但部分教師指導生生對話時,偏離主題,隨意而為,無法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
二、 深度對話,培育兒童的自主精神
1. 以生本對話促進建構(gòu)。學生與文本對話,實現(xiàn)對文本的認識、理解、內(nèi)化,這是學生自我建構(gòu)、汲取營養(yǎng)的過程,也是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求異過程。(1) 激發(fā)閱讀動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潛下心來,深入文本。(2) 搜集文本信息。文本中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學生通過對話,從中搜集信息、解讀信息,自主建構(gòu)知識體系。如在蘇教版四下《燕子》一文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與文本對話,思考課文是怎樣寫燕子的外形的?課文描繪春天的哪些景物?春天到了,微風和細雨是怎樣的?柔柳是怎樣的?青春是怎樣的?綠芽、鮮花是怎樣的?小燕子是怎樣的?通過生本對話,學生理清全文的脈絡(luò),了解全文的行文思路。(3) 聯(lián)系學生生活。文本是建立在作者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學生要深入理解文本,必須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教師要求學生將文本的對話融入自己的生活,建立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如在《人類的“老師”》一文教學中,學生對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對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的飛行有所了解,閱讀文本,說說人類在飛行設(shè)計、輪船設(shè)計、建筑設(shè)計等方面是如何從生物得到啟示的?
2. 以師生對話促進吸納。教師為學生搭建對話的平臺,選擇恰當?shù)脑掝},學生從師生對話中吸納知識、智慧,促進認識、情感、能力的進一步升華。
(1) 從傾聽中吸納。傾聽是營造平等、真誠對話的基礎(chǔ)。有效的傾聽包括:教師要心平氣和地、要有耐心地傾聽,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全面、客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他們表述不清時,予以鼓勵與引導,直至他們能完整地表達意思。學生的表達往往會偏離主題,甚至是天馬行空式的,教師要注重引導,掌控全局,以確保對話教學的順利進行。如在四下《祁黃羊》一文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你覺得祁黃羊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說是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有的說他大公無私的;也有一位學生說他是個有私心的人。教者并不急于否定,而是讓學生說說他的“私”心在哪里?這位學生解釋道:“他明知解狐得了重病,還舉薦他為中軍尉,解狐死后,他就舉薦自己的兒子當中軍尉?!庇形粚W生站起來反駁道:“我認為他不是有私心的人,中軍尉是個危險的職位。如果存在私心,就不會舉薦自己的兒子?!苯陶叩囊龑?,師生的交流,學生從中吸納了知識,也使自己的思維逐步走向深入。(2) 從問答中吸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理解障礙,往往不得要領(lǐng),教師通過問答,給學生提供指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理清課文脈絡(luò)。問題的設(shè)計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啟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3) 從討論中吸納。教師圍繞教學重難點問題設(shè)計話題,并依此展開討論,能激發(fā)學生主動生疑、解疑的動機,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3. 以生生對話促進領(lǐng)悟。每個人因個體差異,對同一現(xiàn)象的領(lǐng)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要利用這種差異性資源,讓生生之間圍繞話題展開討論,在思想的交鋒中共享、反思,完善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教師要營造民主、自由的氛圍,讓學生在辨析中交流思想,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加深其對語言的解讀。教師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在角色扮演中,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領(lǐng)悟文本、領(lǐng)悟角色、領(lǐng)悟形象的能力。
(作者單位:鹽城市濱海縣正紅鎮(zhèn)第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