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力
01
高考結束后跟密友聊天,說到班里的一個大神。
當年他穩(wěn)坐前三一馬當先的成績,總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說真的,在每個人連排隊接水都嫌浪費時間的高三,他看起來還蠻閑云野鶴的。
人人都刷真題卷的午休,他會實打實地睡過去;
上數(shù)學課,他經常偷偷看美??;晚自習結束后,也是立馬就回家。
我就納悶他怎么一直穩(wěn)在前三的,后來心想大概是天賦吧。
但那次聊天,密友告訴我,他暗地里特別拼命。
會做題做到凌晨,在家里每天五點鐘起床早讀,周末一直刷卷子刷到頭痛,還報了個提高班。
我們看著他好像輕松,但他不過是把苦都悄悄藏起來了。
也是那時突然回想起他跟人打招呼時,那掩不住的黑眼圈。
令人慨嘆。
02
拿這件事開頭,是因為幾年后,我活成了和他相反的人——其實做事根本沒有怎么投入,但總要先宣告全世界“我很努力喔”,等不及要聽別人的夸贊。
去圖書館學習,先裝模作樣在朋友圈打卡,拍張筆記本封面,配一句“年輕的日子靜靜熬”一類的白蓮花味雞湯,坐等點贊。
但我哪里很努力啦,我全程一直不斷翻手機,或者頻繁接水,發(fā)呆,根本沒把心思落實到學習上。
去市中心實習,做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工作,在朋友圈抱怨每個月一千多的工資多難拿,搞得自己苦情極了,活生生一個八點檔自強不息的女主角。
公司有大活動需要跟進現(xiàn)場稿,我卻說學校有事安排不過來。
暑假在報社工作,跟老記者出去跑了幾趟。蠻累是真的,快到下班時間了還驅車去事發(fā)現(xiàn)場。
我拍張照片,評論都是“你好厲害喔”、“以后一定會是響當當?shù)拿浾摺?,但我忘了,真正最累的扛著攝像機的老師,倒始終沒嘆過腰酸背痛一類的話。
我跟很多人一樣,想武裝出一副刀槍不入越挫越勇的勁頭,其實特別怕苦,其實特別想繞過苦,直接嘗甜頭。
03
這是個很浮躁的年代。就拿寫雞湯來說,我算寫得勤勤懇懇的,但總有人一篇就爆紅了,好多人還得像我一樣收斂著不服氣,哼哧哼哧四處投稿。
蠻多事都是這樣。你要說現(xiàn)代社會里努力的意義被降低了,某種程度上講是這樣的,這么復雜的群體網絡里,別人手里有社會資源,有渠道,那你再不服氣,又能怎么樣。
但比這個更可怕的是,我們好像都得了一種“誤以為自己很努力”的病。
上大學后我認識了很多拼命的人。
有外語系的在食堂早讀的,有把老師推薦的幾百頁課外資料仔細讀完的,有一年四季不停做學術競賽的,有為了英語考試拿高分直接報雅思的——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從不把自己的努力拿出來耀武揚威,比我這種半壺水響叮當?shù)娜?,要謙遜得多。
包括如今,進入寫作圈后,我才發(fā)現(xiàn)比我努力的人實在太多了。
慢慢我開始懂了,這個社會預留給贏家的位置就只有那么多,你不爭取去坐,別人也肯定會去。
最怕的就是你從不踏踏實實地努力,還總是拿一丁點無用功出來敷苦大仇深的門面,受一點傷就要喊痛,流一點血就要驚天動地。
——反而是那些真正想大有作為的人,會一言不發(fā)地,隱忍地,一步步撥開通往遠方的路上必經的荊棘叢。
他們從不向別人展示生動的疤痕。
04
而你不斷在朋友圈賣雞湯叫苦,然后呢?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誰的日子都沒有特別好過,你怕黑,怕累,怕暴風雨,一路叫囂著想讓全世界注意——但這一點用都沒有。
真正要去遠方的人,不會說風雨兼程太顛簸;
真正要摘下桂冠的人,也不會每天拎著吃過的苦,四處討掌聲,誓要活在鮮花的擁簇里。
靜下心來努力,比發(fā)朋友圈求贊重要,比自我感動重要,比嬌滴滴地喊痛重要。
你的朋友會點贊慣著你,但這個功利的世界不會。
而我只愿先埋頭耕耘出一片厚實的土地,再擦掉汗水慢慢談收成。
與你共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