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
北京環(huán)食藥旅重拳打擊偽劣食藥 3月破155起案件刑拘169人
□謝青
網購逐漸成為消費者的主流購買方式,廣大群眾消費的一種生活方式,但同時也給偽劣食品、藥品提供了很大的隱匿空間。對此,北京市公安局環(huán)食藥旅總隊和市食藥監(jiān)局稽查總隊于2017年3月至5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針對利用網絡平臺銷售假劣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的打擊整治“凈網”專項行動。
未來網記者今天在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凈網”專項行動新聞發(fā)布會上了解到,行動開展3個月以來,共破獲各類食品藥品案件155起,刑事拘留169人,查獲假劣食品藥品百余種。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電子商務的不斷成熟,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平臺違法銷售偽劣食品、藥品,擾亂了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威脅了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發(fā)布會上,北京環(huán)食藥旅總隊會同各公安分局公布了典型案例。2017年5月4日,北京環(huán)食藥旅總隊會同朝陽分局,在杭州抓獲3名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搗毀生產、銷售窩點1個。
該起案件中,嫌疑人在家中通過自己配制、灌裝,制作大量減肥藥品,隨后在網絡上對外銷售。
同時在現場起獲空膠囊3000余粒、成品減肥藥1000余粒,扣押大量減肥藥制作工具及包材,涉案價值20余萬元。
為減少廣大群眾的損失,維護廣大群眾的利益,在此,北京警方提示廣大群眾:
一是不要輕信宣稱有治療效果的保健食品。大量宣稱具有“減肥、降壓、降脂、降糖、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功能功效的保健食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在加工過程中“非法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成分,食用后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二是請廣大群眾不要為了牟利而非法買賣藥品。非法藥品來源大多是不法分子從小區(qū)、醫(yī)院周邊居民手里以低廉的價格“收”來的。在此,提醒廣大市民不要將家中剩余藥品賣給不法人員,更不要以贏取小利為目的,用醫(yī)保卡去醫(yī)院開藥,變賣牟利,這些行為已經涉嫌違法。同時,也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醫(yī)保卡的管理,探索建立“剩余藥品”回收機制,避免浪費的同時,不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三是不要盲目追求海外食品藥品。近年來,流行的海外代購五花八門,有的消費者存在海外藥品療效好的誤區(qū),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海外藥品在中國境內銷售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未經審批而銷售的,涉嫌《刑法》第141條生產銷售假藥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