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漪+陳茜+王佳琪+劉文穎+曹楷楠+李笑
摘要: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但很多人對毛利民族存在誤解,認為他們是落后的恐怖食人族。本文通過毛利人生活習俗中的碰鼻禮、戰(zhàn)舞及文身來了解毛利人神秘而獨特的文化。
關鍵詞:毛利民族 碰鼻禮 戰(zhàn)舞 文身 文化認知
中圖分類號:G1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2-0082-01
毛利民族是新西蘭最古老的居民,也是世界上留有諸多疑云的民族。但是大部分人對這個民族都沒有很深入的了解,甚至有很多人對他們的印象仍停留在他們是恐怖的“食人族”、是原始的土著部落、缺少先進的現(xiàn)代文明上。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
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毛利人占新西蘭總人口的14%,他們的歷史、語言與傳統(tǒng)文化都是新西蘭獨有的。毛利文化是一種充滿故事和傳說的口頭文化,它的獨特魅力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發(fā)掘。
在毛利文化中,毛利人的碰鼻禮是人們十分熟悉的禮儀。戰(zhàn)舞也是廣為人知的民族文化。在美術方面,文身是幾乎每個毛利人都會體現(xiàn)在臉上以及身上的藝術。下面本文將從碰鼻禮、戰(zhàn)舞以及文身三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
一、碰鼻禮
在觀看習近平主席出訪新西蘭的新聞時,看到當?shù)赜拥墓賳T用最高的禮儀——碰鼻禮迎接他和夫人。日常見面禮儀中,碰鼻禮儀還是比較少見的,所以這就引起了我們對毛利人的好奇與關注。
毛利人熱情好客,十分講究禮節(jié)和禮貌。有一種“家庭式”的歡迎儀式,部落的年輕男女整齊地站在隊列旁,安靜一段時間后,從隊列中走出一位睿智的長者,引吭高歌。歌聲停止,年輕的姑娘們便開始表演優(yōu)美的舞蹈,圍在身邊的男女齊聲伴唱。歌停舞罷,他們每個人走過來同來賓行“碰鼻禮”,互相碰三次,鼻尖對著鼻尖,等所有人完成之后,迎賓禮才算結束。它是毛利人從遠古留傳下來的獨特的見面問候方式。碰鼻的次數(shù)與時間往往和禮遇規(guī)格的高低成正比。毛利人認為人的靈氣都聚集在頭部,通過鼻尖可以與來賓相通,碰鼻一下是互相通神,碰鼻兩下表示在一起呼吸和生存,有相親和友好的意思。如今,隨著毛利人與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他們也開始向世界各族學習不同的文化禮儀。
二、戰(zhàn)舞
新西蘭戰(zhàn)舞,又稱毛利戰(zhàn)舞或哈卡舞(HAKA),是古時土著毛利人開戰(zhàn)前的戰(zhàn)舞,多用于大戰(zhàn)之前鼓舞軍隊士氣、震懾敵人。到了現(xiàn)代,毛利戰(zhàn)舞逐漸演變成為新西蘭國家文化的組成部分。如今走向現(xiàn)代表演藝術的新西蘭毛利人的戰(zhàn)舞日益全球化,他們將一種俗稱為“kapa haka”的、把音樂、節(jié)奏、歌曲和肢體語言融合為一體的毛利族舞蹈,創(chuàng)作成為現(xiàn)代的、流行的、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新西蘭許多國家運動代表隊在比賽前都會集體跳毛利戰(zhàn)舞,借以幫助提高球隊的斗志,這種戰(zhàn)舞受到了新西蘭人和各國人民的尊敬與喜愛,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表演藝術形式。
新西蘭戰(zhàn)舞泛指毛利人的傳統(tǒng)舞蹈形式,也是毛利人標志性的文化項目。毛利戰(zhàn)舞是包含動作、拍打并配合有叫嚷聲的團體舞蹈,表演目的主要包括消遣娛樂、對外來人員的熱情歡迎、對特殊成就或榮譽的承認、部落之間相聚的儀式等?,F(xiàn)在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新西蘭橄欖球隊全黑隊在比賽前表演的“Ka Mate!”。更奇特的是,在二戰(zhàn)的一場激烈的戰(zhàn)役中,一支新西蘭的部隊因為第一輪攻擊準備不充分沒有跳舞而進攻失敗,但是在第二輪攻擊的時候跳起了哈卡舞,結果一舉擊敗了敵人,之后一路順風順水,一直打到了羅馬。毛利戰(zhàn)舞的詞和動作隨著時代在不斷創(chuàng)新,如今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更多用于體育比賽前的鼓舞士氣。
三、文身
毛利民族最后一個富有特色的文化就是文身。毛利民族的文身通常來說有兩種:刺青(Ta Moko)和文身(Kirituhi)。刺青是毛利族傳統(tǒng)的文身藝術,通常刺在面部,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圣的,另一種是文身,泛指皮膚上的藝術裝飾。面部刺青的圖案和式樣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以前,毛利人的文身必須由部落內專職刺青的神職人員執(zhí)行,即使在現(xiàn)在也往往由專門的刺青師來做。
毛利人的文身是一個人生活的記錄,顯示一個人從童年到成年的變化。需要提及的是,毛利人的文身,無論是在身上還是臉上都是世界上唯一的,每款刺青的設計都是一項知識產權。對于毛利人來說,文身就等于個人信息,其中包括了他的工作性質、地位、家族史、功勞、業(yè)績等等,象征著地位,也有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力的作用。毛利人的文身就仿佛一個人的簡歷,或者說是身份證。通過每一個毛利人臉上的、身上的文身圖案、數(shù)目、顏色能夠分辨他們的個人信息。因此,在毛利人的文化中,文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它更是生活的記載、歷史的傳承。毛利人的文身文化隨著其民族一起,一直在新西蘭蓬勃、健康地發(fā)展,已經變成了毛利人有代表性的視覺藝術。毛利人在文身這門藝術上,不斷創(chuàng)新表現(xiàn)的手法。近幾年來,刺青這門藝術開始在毛利族人中復興,同時也引起國際社會的興趣。
毛利民族的碰鼻禮、戰(zhàn)舞和文身已經成為毛利文化的代表, 我們也領略到了毛利民族熱情好客、英勇善戰(zhàn)的民族精神和團結一致的民族凝聚力。為了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不僅要增強對英美這種大國文化的認知,而且也要對像毛利民族這樣的少數(shù)部落文化有一定的認識。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