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廣明
誠信是為人之本,成德之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加快,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惟利是圖、爾虞我詐等不良思想不斷沖擊著社會各個階層,這些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也侵蝕到學校,勢必也會影響到小學生,造成小學生誠信缺失,小學生存在的誠信問題已不容忽視。
一、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主觀原因包括小學生誠信觀念薄弱,虛榮心強,心理不成熟等。
客觀原因,有社會的環(huán)境,一些不誠信的社會現(xiàn)象,會影響到小學生誠信缺失。家庭生活中,每個家庭成員不良的言談舉止,或不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也會影響到小學生的誠信缺失。此外,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教師存在的不誠信現(xiàn)象,也是導致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提升小學生誠信度的對策
(一)通過社會強化誠信意識
1. 營造氛圍,渲染誠信。學校要精心設計,布局好校園,在顯眼處懸掛有關誠信的標語,張貼名人名言。展示師生的誠信事跡,通過校內(nèi)廣播、宣傳欄、校園網(wǎng)大力地宣傳,使全體師生了解誠信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2. 政府引導,倡導誠信。各級政府要以身作則倡導誠信。加強德育規(guī)范建設,大力倡導樹立社會主義八大榮辱觀,使社會主義市場逐步完善,讓政府部門成為實施誠信教育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和誠信缺失責任追究機制,通過社會監(jiān)管,提高公民的誠信自覺性。
3. 媒體導向,傳遞誠信。社會媒體應根據(jù)自身特點,創(chuàng)造正確的社會輿論,以健康向上的輿論引導人,并通過推典型、樹榜樣,形成以講誠信為榮、不講誠信為恥的輿論氛圍,使誠信人受到表揚,使背離誠信的人受到輿論的批評,讓誠信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
(二)通過家庭感悟誠信美德
1. 良好家風,感知誠信。家長要用心營造好誠信家風,讓小學生在充滿誠信的家庭環(huán)境下感知誠信。
2. 小事做起,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誠信教育,引導孩子實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別善惡,誠實守信。父母要在言行上為孩子樹立榜樣,以良好的品格來言傳身教。
(三)通過學校塑造誠信品格
1. 重視德育,強化意識。學校不應只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甚至以智代德,應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教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經(jīng)常性地開展以誠信為核心的德育工作,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
2. 規(guī)范行為,養(yǎng)成習慣。把日常小事作為誠信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學習生活中,強化措施,規(guī)范誠信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3. 為人師表,樹立典范。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小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讓學生學會誠信,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起誠信的典范,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導行,用自身的誠信度來為人師表。
4. 學科滲透,誠信教育。要結合學科教學內(nèi)容有機滲透誠信教育,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誠信教育與各學科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誠信人物、事件于課堂教學之中,在學生學習中組織寓教于樂的課堂活動。
5. 實踐活動,體驗誠信。誠信教育來源于生活,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開展主題班會,講身邊的誠信故事,開展做一件誠實的事情,說一句誠實的話等活動,強化誠信意識和道德情感。組織誠信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zhì)。
6. 道德評價,弘揚美德。組織開展“誠信學生”評比活動,在學生中形成人人爭當誠信小學生的熱潮。建立評價制度,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品行評價,給予口頭表揚或獎勵,及時總結活動中做得好的班級和個人,及時表彰先進典型,適時地批評暴光不講誠信的人和事。
7. 專題教育,培育品質(zhì)。根據(jù)學生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確定專題,定期舉辦誠信講座,聘請在學生群體中有一定影響力的模范或?qū)<覍⒆舆M行面對面的誠信教育。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隊活動,播放誠信專題的音像資料,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誠信教育的積極性,從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人無誠信不立”、“國無誠信不穩(wěn)”。誠信是我們立足于世的根本,要培育小學生誠信的好品質(zhì),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小學生才能塑造出誠信的好品質(zhì)。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