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濱
(山東省肥城三中,山東 泰安 271600)
摘 要:自“反訓”產(chǎn)生以來,學界對于它的來源、性質(zhì)、成因以及有無等問題,爭論激烈,并沒有定論?,F(xiàn)在學界對于什么是“反訓”大致有三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反訓”是訓詁手段的一種,從某個詞的反面找依據(jù),找反義詞來解釋本詞。第二種看法則是“反訓”既然有正反兩種意義,符合詞的特征,它應該是詞匯現(xiàn)象。第三種看法認為“反訓”不科學,是不可信的。所以要想證明“反訓”是否存在,應當從訓詁學方面和詞匯現(xiàn)象兩個角度來研究。
關鍵詞:古代漢語;漢語史; 訓詁學; 詞義; 反訓
“反訓”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存在于我們的漢語中,那么,它存在的依據(jù)是什么呢?第一,作為一個詞,對它的意義進行適當引申,可以產(chǎn)生相反的意義。第二,我們可以運用修辭使一個詞產(chǎn)生反義。第三,一些詞本身就隱含著反向意義。
東晉郭璞既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又繼承前人的看法,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把“反”與“訓”放在一起進行論述,提出兩 者有相通之處,但并沒有把兩者放在一起作為術語使用。直到清代,劉淇在《助字辨略》中才將兩字相連,提出了“反訓”這個名稱,并且運用了這種訓釋手段。陳玉澍認為,《爾雅》的訓釋條例就有“相反為訓”。董璠(1937)第一次對“反訓”語料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與研究。此后,語言學界也逐漸使用起“反訓”一詞。
認為“反訓”存在的支持者們大多都對它進行了闡釋說明,一些常用工具書也都解釋了“反訓”的意思。很多工具書提到,“反訓”的方法是用反義詞來解釋詞義。而反義詞是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構(gòu)成反義詞的一組詞必須是同一個范疇內(nèi)。所以,反義詞也是以同一性為前提的?!坝梅戳x來解釋一個詞的詞義”的方法違背了訓詁學的目的與原則。訓詁的目的是用現(xiàn)代語解釋古語,用共同語解釋方言,用簡單易懂的話解釋曲折難懂的話。訓詁學家王寧先生在《論“反訓”》中談道,“訓詁”應該用被解釋詞本身就有的意義來解釋,或是該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來解釋,而不應該用本身沒有的或者反義的詞義解釋。所以,“反訓”的方法是不符合訓詁基本原則的。
齊佩瑢認為,說明“反訓”的例子是屬于語義演變的,“反訓”并不是訓詁原則,所以應該把這種情況解釋清楚,避免以訛傳訛。馬啟俊先生也認為不可信。在《“反訓”這個術語不能成立》一文中,他認為“反訓”既不可以應用在訓詁學領域,也不可以應用在詞匯理論系統(tǒng)和實踐方面,所以“反訓”是個不能成立的術語,這一現(xiàn)象不能用“反訓”來定名。
理論上,漢語詞語的意義很單一,如一些名詞“水”“火”“山”“羊”等;有的就會有多個意義,多個義位,如“算賬”可以指“計算賬目”,也可以指引申義“吃虧或失敗后與人計較”;“包袱”有兩種意思:一是用布包起來的包兒,二是某種負擔,如“思想包袱”。比如“看病”,其就有兩個意思,既可指醫(yī)生給病人看病,也可指醫(yī)生自己病了,請自己的同行給自己看病。但這并不需要用相反的意義來解釋?!胺从枴眲t更容易讓人把同義相訓誤認為是反義相訓,產(chǎn)生疑惑?!胺从枴钡乃覆幻?,容易造成誤解與混淆,不適合用來解釋那些具有正反兩義,但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只用其中一義的詞了。
所以,不管從詞匯理論角度還是從詞匯運用角度看,都不應該把“反訓”看成一種特殊的詞匯現(xiàn)象。如果認為“反訓”是一種特殊的訓詁方式,那么它應該符合訓詁的目的與原則,但它是違背的;如果認為“反訓”是一種特殊的詞匯現(xiàn)象,那么它就可以在詞匯理論與詞匯運用兩方面說得通,然而它卻不適宜用于這兩方面。所以,“反訓”之說是不可信的。
筆者還認為,“反訓”應該具備下列所述的幾個條件:第一點,“反訓”應該建立在詞的基礎上,應該為同樣的一個詞具備兩方面相對的(或者相反的)義項才能叫作 “反訓”。這一點尤其重要,我們會碰到一些詞具備兩個義項,其實并非“反訓”,究其根底就是字詞不對應,不是一對一的關系。前人把兩者放在一塊,把字當作詞研究就會出錯,“介訓為大,又訓為小”,這是錢繹曾經(jīng)論述的觀點,王寧先生進行了批駁,認為“介”的“大小”義并不相同,只是因為一塊借“介”書 寫出來,就把兩個詞的意義并到一個字上?!按蟆迸c“小”確實是反義,但并不為同一個詞。錢繹未將“反訓”圈定在同一個詞的范疇,所以出現(xiàn)了紕漏。
第二點,我們在界定反向或反義的時候,必須把義位作為單位。前人《雅學》作品往往放幾個意義相關的詞在一起,然后解釋為一個相同的詞,表面上看起來此訓釋方式是對的,但實際上卻犯了 “詞與詞義分不清楚的錯誤”。以前有人列舉到的《爾雅·釋詁》,其中用“徂”訓“存”例,就屬于這類情況。筆者認為,郭璞未把義位作為單位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在推論上就產(chǎn)生了錯誤。
除此以外,“反訓”還應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兩個詞應該相隔不遠,存在于同一個時代。如果一個詞具備的兩個相反意義未在同時代存在過,就不能稱之為“反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用“反訓”之名,且把它看成是一種訓詁方法,是不合理的,不可信的,它不應該是訓詁學中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