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2017-05-31 趙婉婷 音樂周報
俞極指揮丁木作品《致一百年以后的你》。
5月22日下午3時,北京現(xiàn)代音樂節(jié)“《我詛咒時間之河》——Ensemble Novel樂團專場音樂會”于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上演。Ensemble Novel樂團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中國第一支專職演奏現(xiàn)代音樂的室內(nèi)樂團。在這次演出中,Ensemble Novel演奏了秦文琛、丁木、李景元、霍霏霏4位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以及俄羅斯作曲家古拜杜麗娜、美國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經(jīng)典之作。
承貫Ensemble Novel一向的嚴肅文學主題,“我詛咒時間之河”出自北歐作家佩爾·彼得森同名小說《I Curse the River of Time》。時間是人類永恒探索的主題,本場音樂會的作品都與“時間”有關(guān)。開場作品《致一百年以后的你》作曲為中央音樂學院13級作曲系學生、Ensemble Novel總監(jiān)丁木。作品融現(xiàn)代音樂與現(xiàn)代詩歌于一體,以浸入式劇場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充滿個人化的、晦澀的、碎片式的情緒。
另一部新作品《你不能再回家》表達的是“故鄉(xiāng)”悖論:一旦離開,就無法回歸。青年作曲家李景元自言這部作品受到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天使,望故鄉(xiāng)》的啟發(fā),作品結(jié)構(gòu)基于三段“告別”。秦文琛創(chuàng)作的《喚起記憶的聲音》同樣與“故鄉(xiāng)”有關(guān),是作曲家表達“童年記憶”的系列創(chuàng)作之一。作品充滿了作曲家的個人印記:線性的持續(xù)變化,音色的著意組合以及大量速度變化、色彩對比與疊置帶來的動力感。作品結(jié)束時,鑼的聲音飄蕩于巨大的虛空之中,猶如一段深情的獨白。
《十字架》這部作品與俄羅斯作曲家古拜杜麗娜虔誠的東正教信仰有關(guān)。作品為手風琴和大提琴而作,兩件樂器有明顯的二元象征意味:手風琴高音區(qū)代表“光明”,大提琴低音區(qū)代表“黑暗”。手風琴本是明亮的、安祥的,卻時不時闖入大提琴的不協(xié)和聲響。隨著樂曲的展開,兩個聲部猶如蔓藤般糾結(jié)纏繞,緩慢而深重地以半音模進積聚,直到攀登至一個剎那無聲的頂端。
青年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霍霏霏創(chuàng)作的《迷宮》是一部探討音樂與時間關(guān)系的作品?!睹詫m》這一主題受到當代阿根廷文豪博爾赫斯的啟發(fā):“時間有時是持續(xù)的,有時是循環(huán)的,有時似乎根本不存在,沒有過去和將來;時間又是多維的、偶然的、交叉的、非線性的、最終是無限的,而作為空間存在的迷宮正象征著這種時間的多維與無限性。”作品于寂靜中展開,音樂此時更像是一個描摹時間行走的工具,不斷地在探究時間的輪廓。作品中間穿插的探戈動人至極,它與演奏員誦讀的詞語共同喚起了我們對博爾赫斯的印象——在某個炎熱干燥的夜晚街角,一個陌生人遺留下一朵隱喻的玫瑰。
《迷宮》是受博爾赫斯的思想啟迪,菲利普·格拉斯《第三弦樂四重奏》則是三島由紀夫的個人肖像。這是一部典型的簡約派作品,通過和聲與節(jié)奏的循環(huán)為作品提供動力。這部為電影而作的作品可以算作格拉斯“偉人傳記”系列的一部分,6個小標題分別截取自這位作家一生中不同的生命片段。
音樂會通過新作與經(jīng)典并置的方式展現(xiàn)了諸位青年作曲家的銳意創(chuàng)新,以嚴肅的文學主題凸顯了他們深邃的思想?!靶隆迸c“舊”之間的碰撞和對話,是時間與歷史的雙重變奏。希望Ensemble Novel樂團繼續(xù)推陳出新,持續(xù)致力于普及和推廣現(xiàn)代音樂,給青年作曲家們提供更多新作的演出機會,讓未來扎根于歷史,愈發(fā)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