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要:仔豬黃痢是初生仔豬的一種高度致病性的傳染病,它主要危害仔豬,給現(xiàn)代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本篇論文主要通過病例來介紹仔豬黃痢的臨床癥狀,診斷及治療的過程。
關鍵詞:仔豬;黃痢;診斷;治療
1 發(fā)病情況
在2016年5月25日至6月4日在飛云鎮(zhèn),養(yǎng)豬戶楊某分娩舍一窩出生2d的仔豬中突然有兩頭昏睡全身衰竭而死亡,第3d時其他仔豬相繼出現(xiàn)腹瀉癥狀,每小時腹瀉數(shù)次。
2 臨床癥狀
排黃色或灰黃色混有小氣泡并帶腥臭的水樣糞便, 稀糞內含有凝乳小塊,在尾部后肢等處粘結成黃色痂塊。嚴重脫水,皮下消瘦,眼球下陷,被毛粗亂,無光澤,肛門周圍和腹股溝等處皮膚發(fā)紅。2頭吃乳減少,1頭不吃乳汁身體嚴重消瘦有口渴癥狀。
3 病理變化
隨后我對兩頭死亡仔豬進行解剖。剖檢尸體脫水嚴重。皮下常有水腫,腸道膨脹,有多量哈液狀內容物和氣體,胃腸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癥變化,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空腸回腸次之。腸系膜淋巴結有彌漫性小點出血,肝腎有凝固性小壞死灶。
4 診斷
4.1 臨床診斷
出生一周內的仔豬,排黃色或灰黃色糞便,尾根部粘結的黃痂,眼球下限,被毛粗亂及口渴等癥狀作出診斷。
4.2 實驗室診斷
4.2.1 細菌學檢查
在無菌條件下采取剖檢尸體的肝臟和脾臟組織分別接種在普通瓊脂,SS瓊脂和伊紅美藍瓊脂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24h。挑選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玫瑰紅色光滑型菌落,經麥康凱培養(yǎng)基純培養(yǎng)后革蘭氏染色鏡檢如為革蘭氏陰性細小桿菌,則進一步接種三糖鐵瓊脂斜面。
大腸桿菌在普通瓊脂平面板上生長出灰白色露珠樣光滑,隆起,邊緣整齊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形成帶金屬光澤的紫黑色小菌落。在三糖鐵瓊脂培養(yǎng)基上,斜面底部呈現(xiàn)黃色,產生氣體。
4.2.2 生化鑒定方法
取豬小腸前段內容物接種于麥康凱或遠藤氏瓊脂和鮮血瓊脂平板上進行分離培養(yǎng),再取紅色菌落進行純培養(yǎng),以純培養(yǎng)物進行生化試驗,或以大腸桿菌因子血清進行鑒定,即可確診。
分離肉湯培養(yǎng)物進行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的發(fā)酵試驗同時進行吲哚,M-R,VP,檸檬酸鹽利用試驗和硫化氫試驗。糖發(fā)酵試驗在24h觀察結果,其他生化試驗在48~72h內觀察[2]分離的菌株均發(fā)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不發(fā)酵蔗糖。M-R試驗,吲哚試驗為陽性,V-P試驗陰性,不產生硫化氫氣體,不能利用枸櫞酸鹽。半固體穿刺線向四周生長,根據(jù)生化特性可鑒定為大腸桿菌。進一步確定為仔豬黃痢。
5 治療
技術員給兩頭吃乳少的仔豬灌服黃連素1mL和鏈霉素0.8g每天兩次。到發(fā)病第三天時兩頭仔豬不再腹瀉且吃乳正常,對那頭不吃乳的仔豬除灌服鏈霉素1g和黃連素1.5mL外還靜脈注射碳酸氫鈉30mL,25%葡萄糖40mL加維生素C2mL加卡那霉素2mL。當天下午仔豬腹瀉次數(shù)減少且開始吃少量的乳汁。下午只灌服鏈霉素1g,黃連素1.5mL,第二天早晨該豬不再腹瀉且吃乳正常。
發(fā)病后對其他5頭仔豬灌服慶大霉素4萬單位,每天兩次,連用3d未出現(xiàn)腹瀉癥狀。
6 討論
6.1 仔豬黃痢的發(fā)病原因
母豬帶菌:大腸桿菌為豬腸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數(shù)為益生菌,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這些致病菌隨同糞便一起被排出體外,污染了母豬的乳頭、體表、圈舍、飼料等,仔豬通過吮吸母豬乳頭,舔啃圈舍地面、飼料、母豬皮膚等食入致病菌而引起感染,這是引起仔豬黃白痢的主要原因。
仔豬的生理特點:初生仔豬胃腺發(fā)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對細菌的抑制和殺滅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腸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機能紊亂,因而引發(fā)仔豬黃白痢等腹瀉性疾病。
環(huán)境與飼養(yǎng)因素:仔豬的機體調節(jié)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影響,如氣候突變、陰雨潮濕、母乳質量變化。
營養(yǎng)缺乏:母乳質量差,吃乳不足或補飼較遲等,致使仔豬機體蛋白質合成不足,抗病力低下;此外,缺鐵性貧血、低血糖癥、硒和維生素E缺乏等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也可導致仔豬的機體抵抗力下降而繼發(fā)該病。
6.2 仔豬黃痢的防治措施
6.2.1 加強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中獸醫(yī)理論認為“乳下嬰兒有疾,必調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說明幼畜發(fā)病與母畜有很大的關系,供給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全價飼料,可使胎兒發(fā)育健全,促使母豬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證仔豬的營養(yǎng)需要。
6.2.2 初生仔豬的護理
加強初生仔豬護理???初生仔豬皮下脂肪薄,被毛稀疏,體溫調節(jié)、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據(jù)資料報道,仔豬出生9d后體溫調節(jié)功能才得到改善,20d接近完善。因此,產房和仔豬保溫是提高仔豬成活率、預防黃白痢發(fā)生的關鍵措施之一。產房溫度保持在18~20C°。仔豬保溫箱1~7日齡為32~28C°,8~30日齡為28~25C°,31~46日齡為25~23C°。
6.2.3 免疫接種
給懷孕母豬注射特異行菌苗可預防本病的發(fā)生,國內已有多種菌苗可供選用。母豬產子前15~30d應用大腸桿菌K88-LTB雙價基因工程菌苗,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苗或K88.K99.987P三價滅活苗免疫接種仔豬通過初乳獲得。
6.2.4 藥物治療
對本菌有效的藥物有氯霉素,慶大霉素,黃連素,呋喃唑酮和磺胺類藥物等。藥物按體重規(guī)定劑量,最好口服。每天2~3次,連用4~5d。當病豬脫水嚴重時可用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腹腔注射。每頭每次20mL。
6.2.5 高免血清治療
應用本場康復豬,淘汰的老母豬或經過用自家滅活菌苗高免的育肥豬的血清,注射或給仔豬口服,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仔豬出生后立即每頭注射或口服1~2mL,對本病有預防作用。治療發(fā)病初期的仔豬,每天口服和肌肉注射各2mL,連用2~3天,效果良好。
(作者單位:涇川縣畜牧獸醫(yī)局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