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方 馮志軍 黃志昂
[摘要]目的:評價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治療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本文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接受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給予美羅培南治療,對照組給予亞胺培南治療。觀察患者的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jié)果:美羅培南組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優(yōu)于亞胺培南組(P<0.05)。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美羅培南對中重度肺部感染的療效較好,同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美羅培南;亞胺培南;中重度肺部感染;臨床療效;安全性
肺部感染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以發(fā)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造成全身性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對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主要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療效、治療安全性等影響因素主要與所使用抗菌藥物的類型有關。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具有超廣譜抗菌作用,覆蓋了大部分需氧菌及厭氧菌,對大部分耐藥菌保持較高的敏感性,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這兩種藥物的耐藥菌株數(shù)量較少,為其在中重度肺部感染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分析美羅培南、亞胺培南的療效及安全性,本文作者以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分析流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文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癥狀和輔助檢查確定的中、重度肺部感染者;2)發(fā)病后未給予抗感染治療者;3)認知功能正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過敏者;2)輕度肺部感染者;3)合并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嚴重內(nèi)科疾病者;4)治療依從性差者。本研究隨機分為美羅培南組(觀察組)44例和亞胺培南組(對照組)38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5.3±8.8)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6.1±9.1)歲。兩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發(fā)熱、咳嗽、咳痰、氣急、喘息及呼吸困難等,輔助檢查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胸部X線或HRCT提示單側(cè)或雙側(cè)肺葉有病變。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輔助檢查指標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美羅培南治療方法 給予觀察組美羅培南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于100mL 0.9%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美羅培南粉針劑(規(guī)格:0.5g/支),靜滴(滴注時間≥40分鐘),每8小時1次。感染控制后,可改為每12小時1次,持續(xù)治療10~14天。
1.2.2亞胺培南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亞胺培南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于100mL 0.9%的NaCl溶液中加入亞胺培南/西司他丁1.0g(規(guī)格為:亞胺培南0.5g、西司他丁0.5g),靜滴(滴注時間≥40分鐘),每8小時1次。感染控制后,可改為每12小時1次,持續(xù)治療10~14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的變化,并詳細記錄。
觀察用藥后兩組患者是否出現(xiàn)納差、惡心、腹瀉、皮疹、精神癥狀等不良反應,并詳細記錄。
1.4療效判定依據(jù)
無效:用藥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好轉(zhuǎn),甚至加重,輔助檢查提示患者病情進展。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好轉(zhuǎn),但未達到痊愈標準。痊愈:患者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均恢復正常。治療總有效率=治療有效率+治療痊愈率。
1.5不良反應判定依據(jù)
根據(jù)《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jiān)測管理辦法》,將藥品不良反應判定標準分為6級: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無關、待評價、無法評價。其中前三項可作為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判斷依據(jù)。
1.6統(tǒng)計分析
本文選用SPSS 21.0軟件對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運用x2檢驗。當P<0.05時,可判定兩組患者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的療效分析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其中痊愈率為70.45%,有效率為27.27%。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1.58%,其中痊愈率為28.95%,有效率為52.63%。觀察組總有效率和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二者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如表1所示。
2.2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對照組患者發(fā)生2例不良反應,均為輕度精神興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6%;觀察組患者發(fā)生1例惡心、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5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如表2所示。上述不良反應表現(xiàn)輕微,不影響繼續(xù)用藥,停藥后消失。
2.3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的住院時間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45±1.47)d,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9.08+_2.05)d,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4.15±1.22)天,顯著晚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2.86±0.57)天,二者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如表3所示。
3討論
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都屬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這類抗生素的優(yōu)勢主要為:1)對多數(shù)需氧菌、厭氧菌較敏感,靜脈輸注后,這兩種藥物均可快速識別并殺滅患者體內(nèi)的病原菌;2)這類抗生素對陰溝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的抗菌效果較好。從目前治療狀況來看,這兩種藥物的耐藥菌數(shù)量相對較少。
為評價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在療效、安全性上的差異,本文作者以82例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美羅培南的療效優(yōu)于亞胺培南(P<0.05)。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為:與亞胺培南相比,美羅培南在化學結(jié)構的碳-1β位上引入了甲基,可有效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增強對細菌外膜的穿透性,對細菌有較好的親和力,抗菌效果更佳。美羅培南組與亞胺培南組治療的安全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較低,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這兩種抗菌藥物治療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住院時間做了諸多分析。在相同的治療方法下,本研究中亞胺培南組患者與美羅培南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文獻報道一致。但美羅培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顯著早于亞胺培南組患者(P<0.05),原因為美羅培南引入甲基后抗菌能力加強,能快速緩解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癥狀,相比之下,亞胺培南中沒有甲基,抗菌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該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略晚。但這兩種治療方式均需一定時間來判斷患者臨床癥狀是否徹底消失、是否復發(fā),因此其住院時間基本相同。
本研究尚存如下不足:1)選取研究病歷數(shù)量較少,僅為82例,在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的療效、安全性進行對比分析時,可能受到個體差異及偶然因素的影響;2)研究對象分組可能存在隨機誤差,因此所得研究結(jié)果容易出現(xiàn)測量偏倚現(xiàn)象。
綜上所述,為了盡快改善中度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醫(yī)院可在臨床治療中優(yōu)先選用美羅培南,以增加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獲得良好預后,減少各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