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華
摘 要:實踐發(fā)現(xiàn)跆拳道公共選項課中應用研討式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以及綜合素質,促進師生交流,提高學生成績,增加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文章提出跆拳道公選課教師應在實踐教學中注意研討主題的選擇,利導學生開展必要的討論,建立多樣化的考核標準。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 大學公共體育 跆拳道選項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4(a)-0077-02
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要以人為本,依據(jù)個體自我完善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為根本出發(fā)點;以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注重對學生身心潛能的開發(fā),并注重對學生健全個性的培養(yǎng)為落腳點;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的明顯提高為戰(zhàn)略目標。基于此,大學體育公共課開設了符合學生身心條件、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各種體育選項課。
通過對全國20所普通高校跆拳道選項課相關教學數(sh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普通高效大學公共體育跆拳道選項課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即教師示范動作→學生模仿練習→教師糾正動作→學生自由練習→總結。由于學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且?guī)熒g缺少互動交流,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技術動作的提高和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的身體素質很難得到提高,個性也很難得到發(fā)展。研討式教學起源于18世紀的德國,是從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其宗旨是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即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研討式教學法普遍用于理論課中,少有發(fā)現(xiàn)在實踐課中運用,該文通過在大學公共體育跆拳道選項課中開展研討式教學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對跆拳道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增進師生感情,促進教學相長。
1 研討式教學在跆拳道選項課中的實踐
研討式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由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然后師生共同查找資料,研究、討論、實踐、探索,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
1.1 根據(jù)教學大綱,設計研討主題
在開課之前,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設計了一系列可以激發(fā)學生研討興趣的問題。研討主題設計按照以下原則:第一,結合教學目的緊扣教學內容;第二,聯(lián)系科技前沿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的研討興趣;第三,選題難度適中,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和知識背景的不相同,設計的題目一般使學生能夠通過電腦、網(wǎng)絡、課本以及相關文獻可完成。
1.2 根據(jù)專業(yè),安排討論小組
跆拳道選項課的學生來自全校各個不同的專業(yè),不僅身體素質不盡相同,且認知、文化背景、成長歷程、實踐操作能力均不相同,因此,在安排討論小組時,按照教師分配和自主選擇相結合的原則,爭取做到各討論小組專業(yè)與能力均衡分布,同時這也可以促進多學科學生的相互學習交流。同時,每個小組可以推選一名組長,負責該組討論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
1.3 布置研討任務
隨著教學進度,教師提前布置好每次研討的主題,教導學生把課堂知識生活化,不僅要學以致用,而且要為何而用,怎樣用。通過任務的完成,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分工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1.4 課堂討論,歸納總結
在學生完成研討主體內容后,組織學生開展組內交流討論,并選派代表在班級中表達小組觀點,回答老師和其組的提問,通過這些交流,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概況總結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再針對研討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概況補充,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拓寬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 研討式教學在跆拳道選項課中的效果分析
教學方法只有符合教學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為了檢驗研討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對跆拳道選項課的8個班進行實證對比,4個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其余4個班采用研討式教學,通過對兩種教學方法的實證對比,對學生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研討式教學在跆拳道選項課中的效果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研討式教學法在大學公共體育跆拳道選項課中以其獨的方式,實現(xiàn)了知識學習的個性化,其學習空間更開放寬松,學習氛圍更活潑生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教學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體現(xiàn)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師生互動更便捷,進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理論知識,且學生對跆拳道選項課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非常高。
2.2 研討式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進行主題研討前,學生需要先進行文獻查詢、信息處理,討論時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相互交流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代表小組發(fā)言時要歸納總結小組觀點,回答疑問,這些都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的精神,對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也大有裨益。
2.3 研討式教學法加強了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進行研討確定前和研討過程中,學生要與教師交流有關信息和問題的答疑,增加了師生交流,促進了師生感情;在進行小組討論時,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相互溝通交流,相互之間增加了了解,促進了多學科學生的相互學習交流,營造了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
2.4 研討式教學法促進了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和成績的提高
課前的研討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動作的要領、組成、節(jié)奏、方法,結合課堂上教師的講解示范,課后的復習思考等,都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研討式教學在主題研討中的表現(xiàn)也作為考核標準計入成績,增加了考核的靈活性;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有目的地進行教學,根據(jù)學期末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對比發(fā)現(xiàn),采用研討式教學法的班級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率要明顯高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班級,其考核成績也更優(yōu)異。
3 研討式教學在跆拳道選項課中開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3.1 研討主題的選擇
結合教學目標,研討主題的選擇既要緊扣教學內容,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研討主題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問題,比如:在生活中如何應用前提、橫踢、后踢等基本腿法動作自我防衛(wèi),可以預設場景;還有比喻可以如何用跆拳道中的品勢和跆拳道操/舞進行文藝節(jié)目表演等。當然,要考慮到學生專業(yè)背景不同,研討主題的專業(yè)性不能過強,難度要適宜。
3.2 研討過程的引導
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把握好討論的整個進程,能適時地給學生以點撥和啟發(fā),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3 考核標準的設定
大學公共體育跆拳道選項課主要考核學生的身體素質、積極性、參與度,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和受身體素質的制約,不要一味地要求學生動作技能掌握度,動作技能的掌握是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而有限的課時是很難提高其動作技能,所以,在考核時標準應當多樣化,學生課前的研討設計,課堂練習、交流、討論都應當納入考核體系,同時還可以建立公開互評機制,鼓勵小組間、組內成員間互評,既可以減少教師個人評價的片面性,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研討的積極性。
4 結語
通過在大學公共體育課跆拳道選項課中采用研討式教學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研討式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實現(xiàn)了對學生能力的全面位培養(yǎng);加強了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成績,增加了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建議在研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研討主題的選擇,合理引導學生,有效控制課堂討論,建立多樣化的考核標準。
參考文獻
[1] 陳明.關于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101-102.
[2] 郭漢民.探索研討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2):109-112.
[3] 吳現(xiàn)立.基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與能動性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