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平
河北省三河市楊莊小學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探討
楊書平
河北省三河市楊莊小學
小學科學拉近了小學生與自然的距離,目前,小學教育受新課改影響較深,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與素質教育緊密相連,小學科學教學也需要做出必要改變。為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科學的關鍵。
小學科學教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
長久以來,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一直困擾著小學教學人員,怎樣能夠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打開科學這扇神秘的大門,需要小學生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科學,養(yǎng)成良好的認知、探索習慣,這種科學素養(yǎng)不僅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關鍵所在,也為其它學科夯實了基礎。
(一)持久觀察
對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只有長時間的觀察才能保證科學價值的存在。竺可楨先生堅持二十年以上時間才得出太陽黑子與植物的聯(lián)系,李時珍歷經二十七個春夏秋冬方才完成《本草綱目》。因此,提高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就需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仔細觀察、長期探索的科學精神,并且要全面看待事物。
(二)客觀觀察
科學是純凈的,不含任何雜質的,如何追求“透明”的科學成果,就需要小學生在觀察中養(yǎng)成務實、客觀的習性,這一點也是研究科學的最高境界。教師需要讓小學生腳踏實地完成各項觀察活動,將真實的內容記錄下來,摒棄虛假信息,說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三)機敏觀察
洞察力是科學的要點,能否正確分析事物,并且以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當前本質與未來發(fā)展規(guī)律,是學習科學的一大關鍵。許多科學成果只是“一瞬間”的光景,比如伽利略讓銅球下落,從而得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理論。因此,觀察某種事物的同時還要不斷變化自己的思維,對事物要保持一種警覺態(tài)度,是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因素。
由于小學生尚處于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的階段,對事物往往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尤其在科學課堂上亂說亂動體現(xiàn)的十分明顯,使用實驗器材時存在盲目性,沒有考慮到實驗的目的與意義。小學生在動手實驗的同時沒有聯(lián)系理論內容,也就是缺乏動腦,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讓學生不斷思考實驗的方式方法,在科學研究后要善于總結剛才的行為是否正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夠追求事物的本質。
比如進行小學科學人教版《土壤》一課時,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教學問題,讓小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比如哪位同學能為大家描述一下土壤,或者是誰知道土壤都有哪些作用等等問題。讓學生不斷回想生活中的土壤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教師為學生提供教學用具,如水、紙、小棍、土塊以及放大鏡,緊接著讓學生自己觀察土壤,看看是否能獲取知識信息。同時,教師要求小學生把自己的所看所得做下筆記,學生在觀察中逐漸了解了土壤摻雜了許多顆粒物質,說明土壤是混合體,最后全班進行交流溝通。在整個過程中,可以看出做記錄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提醒學生隨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記錄,不漏洞任何一個細節(jié),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有助于小學生手腦并用,為科學學習提供重要保障。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一般對實驗活動很有興趣,但是對理論教學卻不夠熱情,但是在實驗中容易出現(xiàn)與標準相差過大的情況,那么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耐心的幫助,而不是直截了當?shù)呐u,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徹底的檢查,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教師再一一指點??茖W實驗的成功往往伴隨著許多失敗,但是失敗是成功的源頭,學生應該善于反思與總結,才能提高實驗的成功次數(shù)。所以實際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不僅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鼓舞學生總結經驗繼續(xù)實驗,還要負責講明各項細節(jié)讓學生能夠“聽懂”,讓學生時刻在反思與總結中汲取教訓,為下次實驗做好準備。比如在《電路》一課中,許多小學生由于疏忽了一些細節(jié)問題致使燈泡微亮或是不亮,如果失敗次數(shù)多了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實驗興趣,這時就需要教師耐心幫助分析,看看究竟是哪里出現(xiàn)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慢慢回想起課上學過的知識,對可能存在的故障如電源供給不足、線路壞掉等原因都能逐一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根據(jù)原因找出故障的根源,從發(fā)現(xiàn)、分析再到排除,這種“自給自足”的學習方式可以給學生帶來十分深刻的印象,長此以往的思考與總結使學生的經驗十足,面對各種問題不僅能夠有效解決還可以舉一反三,而且還逐漸養(yǎng)成了面對困難迎頭直上的精神,從而真正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總而言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讓學生對科學抱有極大的熱情,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性格與品質,勇于創(chuàng)新的同時能夠做到實事求是,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陶建鑫.淺析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四種學習習慣?——以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為例[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5(4):18-20.
[2]虢立泉.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9).
[3]崔鵬.充分利用小學科學的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J].新課程·上旬,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