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景晴
[摘要]通過對我國多家基于廣域網環(huán)境下的推廣面較大的小學英語網站進行綜合分析和全面研究,并結合對使用這些網站的師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文試圖歸納并總結出當前廣域網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結合小學英語學科的特點與教育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的角度找出相應并可行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廣域網 小學英語 課堂模式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31;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2-0003-02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工作進一步開展深入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進,教育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得到更大范圍的普及?;趶V域網下的課堂教學也如雨后春筍,日益得到教育部門以及師生的應用和認可。通過對我國當前的小學英語教育網站課堂模式進行調查和分析,在眾多興起的網絡課堂中,教學模式普遍比較單一、呆板,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模式還有待開發(fā)。尤其在適應學生個性化選擇以及分層教學方面還存在很大局限,亟待突破。信息技術與學科的結合不夠緊密、存在不少脫節(jié)現象,能突出學科特色的課堂模式也不夠完善。
一、小學英語課堂模式弊端
一個優(yōu)質的網絡平臺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離不開對學生外語學習習得規(guī)律的研究和運用,基于這樣理念的課堂模式才能達到高效化。“能體現新型教學結構要求的教學模式很多,而且因學科和教學單元而異。每位教師都應結合各自學科的特點,并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層次整合去創(chuàng)建新型的、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導一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何克抗,2005:13)。為了讓課堂模式達到高效化,網站的版塊以及相應的課堂資源的選取都要能夠在“輸出”和“輸入”的設置上盡量平衡。
結合對我國當前多家大型基于廣域網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網絡平臺的網絡課堂模式進行研究和分析,以及對使用這些網站的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總結出以下幾大常見的突出問題。
(一)網絡平臺的課堂資源主要是圍繞與課堂同步的課文內容以及相應的課后練習題目居多。1.大部分網站的主版塊以練習題目的簡單堆砌為主,題型結構比較單一。80%的網絡平臺的練習內容都是客觀題,題型以選擇、填空以及判斷題為主。其余題型是以課文的機械跟讀、朗讀和背誦居多。僅有少數網站有主觀題目的設置,尤其是借助網絡云平臺的“展示類型”的作業(yè)幾乎都沒涉及。2.單一項目訓練的題型較多(主要是聽力、朗讀),有綜合性題型(包括口頭作文以及表演、寫作等)的網絡平臺甚少。
(二)根據學情個性化設置的模塊以及分層設計訓練的版決較少。僅有個別網站在學生進入網絡平臺學習之前有對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綜合的檢測和診斷分析,從而能給每一種學習困難不一樣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提升輔助項目。大多數網絡平臺學習內容單一化(與學校課堂學習內容重復度高),基于這方面的限制學生就很難發(fā)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從而對學習內容做出有效篩選。網絡課堂模式和內容的單一化導致可供分層選擇的空間有限,從而失去了對個體學習的引導作用,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弊端,網絡平臺才可以得到學習用戶的長期支持從而獲得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三)網絡課堂對學生學習的結果分析不夠全面。網絡平臺對學習效果的定量分析多,定性分析少。雖然計算機智能化易于對客觀題統(tǒng)分,基于數據化的分析減輕了教師的作業(yè)批改負擔和簡化了成績的核算,但是對主觀題的評價系統(tǒng)的研發(fā)以及整合還有待完善。過多依賴計算機的評價,而缺乏人工評價的結合和輔助,會使得評價不夠全面。如果這方面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學生的主觀表達得不到展示,也會影響學生綜合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四)網絡環(huán)境多為中文字幕提示,缺乏英語環(huán)境的滲透,評價語也是使用中文居多,例如“很棒”,“答對了”。如果網絡界面多使用英文,能夠將英語氛圍滲透在網絡環(huán)境中,對促進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也有幫助。
(五)部分網絡平臺的系統(tǒng)設置不夠智能化,很多網站的練習題目只能完成一次,缺少讓學生糾正錯誤的二次答題的功能。如果在學生初步答錯題目的情況下能給與啟發(fā)提示,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養(yǎng)成。在這過程中,也可以建立學生學習的“電子成長檔案袋”。
(六)平臺課內內容較多,練習與書面輔導資料的重復度高,對課外知識延伸較少。此外題目靈活度不夠,訓練知識的記憶和再現能力居多,啟發(fā)發(fā)散思維的很少。
二、應對措施
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及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情分析,以及結合網絡環(huán)境可實現的技術手段,作者總結出以下應對措施和建議。
(一)網絡平臺在板塊設置上有幾大方面要跟進。1.要增加學情分析項目,幫助學生診斷學習困難的癥結,讓學生對自身英語學習的各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聽、說、讀、寫)有清楚的判斷。對學生薄弱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給出具體的定性分析,并給以有針對的建議。2.網絡平臺添加更富自主學習的個性化版塊。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可選擇的素材能夠有效促進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
(二)使用網絡平臺和計算機智能化盡量提供可模擬的接近真實生活交流的英文學習環(huán)境和素材。網絡課堂的內容不能只是簡單的語言知識,而是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可感知的情境。“我們在學科網站中提供了最為生動、直觀、真實的視頻資源,這些資源反映了知識在真實生活中的應用方式,提供了對專家的工作過程進行觀察與模擬的機會,使學生可以方便地在個人經驗與豐富情境的交互過程中完成意義建構”(石杰,黃維義:2009)。如果網絡平臺能夠提供機會讓學生通過“用英語做事”達到語用任務的學習,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運用英語知識解決交際問題?;谶@一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課堂創(chuàng)設的模擬場景和逼真的情境進行交流、對話。
(三)教學評價方面,平臺的簡單答題評價語盡量多使用英文(答對題目的提示和表揚語)有利于英語語感的滲透。此外,為了提升網絡課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網絡課堂除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外,還要增添學生對課堂內容和模式評價的空間?!皩W生參與對教師的評價,才能使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是一個循環(huán)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信息,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劉奇:2012)。通過及時收集學生對課堂的反饋建議,可以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并且讓網絡課程開發(fā)者及時跟進課堂的不足。
(四)創(chuàng)建導學版塊,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保證網絡課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網絡課堂不能只是學校日常教學的簡單重復和機械鞏固,更多是對學習的思維啟發(fā)和知識延伸。通過啟發(fā)學生借助平臺的圖表、思維導圖來梳理課文脈絡,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平臺的學習任務要在學校課堂的基礎上有所拓展,盡可能多些探究性學習任務。
(五)網絡平臺的作業(yè)布置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知識從課內到課外。在“輸出”版塊加大對學生語言習得成果展示的構建,如學生講英語故事、小組表演劇本的視頻展示以及制作英語單詞卡、手抄報等“動態(tài)作業(yè)”的展示,讓作業(yè)“活起來”。作業(yè)和知識的轉變是新的課堂模式追求的方向。
(六)學生之間學習互助版塊的搭建。網絡平臺可以布置學生間協(xié)同完成的作業(yè),讓英語習得較快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習較慢的同學?!懊襟w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何克抗:1997)。網絡課堂的互動也是有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達到語言學習的交際功能。